閱讀52 返回首頁    go 奇藝


誤把微信、支付寶內的錢轉給他人怎麼辦?“專業人士”替您找回?

隨著網絡支付平台的興起,大家在生活中越來越習慣通過手機上安裝的微信錢包、支付寶等app足不出戶辦理轉賬業務。俗話說“人一天三迷”,有時候我們會因為大意將錢轉賬給不認識的人,比如誤給別人充了話費,這時候該怎麼將錢討回呢?

點擊播放 GIF/548K

01

微信轉錯錢向百度求助

找到“專業人士”

2017年6月11日,陳濤在微信轉賬時轉錯了人,他不好意思問這個微信好友把錢要回來,便想到了向萬能的百度求救。

陳濤在百度上搜索:微信轉錯錢怎麼辦?網頁上出現了各種各樣的解決辦法,他從排名靠前的幾條裏麵看到了一個聯係電話。心急如焚的陳濤立馬撥打了電話。

電話撥通後,一名叫小王的人稱能夠幫他,加了陳濤的微信和支付寶,通過支付寶發了一個二維碼給他,讓陳濤輸入自己支付寶內的餘額以及支付密碼,陳濤照做了,支付寶內的6000餘元資金就這樣被轉走。小王解釋說要通過轉出來的方式查他轉錯的那筆錢,事成後錢會一並轉回來。陳濤並沒有思考:明明是微信轉錯的錢,為什麼要用支付寶,這兩個根本是不同的app......

隨後幾天,陳濤每次詢問退錢進度,對方都說上次的操作不對,又發給他二維碼讓他掃。前前後後,陳濤一共被騙了三次共3.5萬餘元。

過了幾天,陳濤越想越不對勁,又打電話給小王時,小王的電話已經無法接通,陳濤這時候才想到報警。

02

專門到騙子窩點學習詐騙術

出錢刷百度排名

經查,這個小王叫做王傑,他於2017年4月在一個培訓詐騙技術的窩點學成後準備另辟門路,他知道現在的年輕人都使用手機支付平台,難免因疏忽轉錯賬或者充錯手機號,他認為其中有可趁之機。

5月,王傑在網上出錢刷了一個“微信充值不到賬”的排名,讓百度搜索“轉錯賬”的人能第一眼看到自己留的電話號碼。然後,他購買了4個身份證、實名認證的手機號以及支付寶賬號,用購買來的手機號注冊了微信號,冒充微信客服進行詐騙。

王傑的鄰居劉明知道後“想要跟王傑一起發財”,王傑就將他購買的4個手機號中的2個給劉明用,詐騙來的錢二人平分。6月11日,王傑接到陳濤的電話,說是自己通過微信轉賬轉錯人了,要王傑幫他找回來,就這樣落入了王傑、劉明二人的圈套。

03

不務正業

終將難逃法律的製裁

王傑原先在工廠打工,覺得打工錢少辛苦,萌生了辭職的念頭。他輾轉找到了一個專門培訓詐騙技術的窩點,學習後開始在網上進行詐騙。

詐騙來的錢一部分被用來給自己的母親治病,一部分給自己哥哥的兩個孩子交學雜費,以及給嫂子治病,剩下的錢就用於生活開銷。在親朋好友眼中,王傑是一個孝順顧家有想法的年輕人。隻是年輕的王傑在生活的壓力下,放棄了用自己的雙手致富,妄圖通過歪門邪路發大財,最終害人害己。

犯罪嫌疑人王傑、劉明利用被害人陳濤急於找回微信轉錯的錢的心態,分3次騙得陳濤人民幣3萬多元,其二人詐騙他人財物,數額較大,其行為針對不特定多數人,有較大社會危險性,2017年8月18日,奉賢檢察院以涉嫌詐騙罪依法對其二人批準逮捕。

近年來,隨著信息網絡和手機、計算機等電子產品的普及,電信網絡侵財行為層出不窮,已成為當前社會的一大公害。但是再高超的詐騙術也難逃法律的製裁,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知道,隻有靠腳踏實地才能在社會上有立足之地,才能真正贏得他人尊重。

最後小治要提醒大家,網絡上魚龍混雜,隔著一層屏幕,我們都不知道對方的真實麵目,我們在生活中一定要保持警惕,遇事要沉著冷靜,多與親人朋友商量,關鍵時候要尋求真正的專業人士的幫助,切忌盲目相信網絡,如遇詐騙,一定要在第一時間報警。

— END —

(文中涉案人物均為化名)

最後更新:2017-10-08 05:05:56

  上一篇:go 支付寶上線“翻版”餘額寶,網友瞬間炸鍋
  下一篇:go 支付寶向物流行業開放人臉識別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