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QQ空間突襲大學生群體 爭奪校園注意力焦點
【聽楊姐說】
城頭變換大王旗!
艾瑪,大家知道不?原本屬於人人網的那個“坑”——校園媒體和社交,現在已經成了QQ空間校園空間的天下(以下簡稱“校園空間”)!
QQ空間看中了這個市場空缺,因而在最近半年裏集中力量挺進校園!這一路進攻勐烈,也碩果累累。
據騰訊財報數據顯示,QQ空間月活躍用戶超過6億,其中95後用戶超2億,約占全網用戶30%。注意,95後用戶超2億是什麼概念?豈不是覆蓋了中國幾乎所有在校學生……甚至包括小學生!
楊姐從一份內部資料上看到的數據是:全國現在有1115所大學都已入駐校園空間,校園空間的互動率高達15%。
不過,楊姐必須說,從財報上看,QQ空間的智能終端月活躍賬戶同比下跌了3.5%,總體與QQ智能終端月活賬戶下跌相符。而QQ空間推出校園空間,也是想提高中學生和大學生用戶的參與度。
或許在醞釀了好長一段時間的QQ空間看來,原本紮根校園的人人網正逐步勢微,微博也並沒有很強的粘性——這,是QQ空間的一個機會。
而在觀察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楊姐看來,QQ空間通過“校園空間”又創造出了一個個小的“中心化”注意力焦點,它們或以團組織為焦點,或以大學為焦點,或以興趣為焦點,抓住了全國934萬學生群體!
當然了,你也許會說,市場上還有微博啊,QQ空間和微博不是同類產品嗎?
哼哼,楊姐必須說,在針對大學生群體的這一“仗”上,微博雖占了先機,卻敗在了疏於運營!
圖中的玄機
沒錯,全國現在有1115所大學都已入住校園空間,包括985、211大學93所。這些信息饑渴且極度富有參與感和活力的學生們,正在通過新的途徑參與社會生活。
這樣吧,先舉三個栗子!
第一個栗子;看看我大團中央的校園空間!
必須說,能在校園空間裏具有強大號召力的,必須具有很強“共性”的特征——青年們的重要連接點之一,就是共青團中央!
大家看共青團中央的數據,入駐校園空間僅僅3個月,粉絲達到118萬。相比之下,微博粉絲似乎更多:519萬!
BUT,此處必須有BUT——但是,菜心們請注意,這裏麵的數據極具探究價值——粉絲隻是微博四分之一的共青團中央校園空間活躍度竟然如此之高:參見下圖。
或許你會覺得這沒有什麼稀奇,或者說“唔,是個案”。那好,咱們再來看看“學生會”!
武漢大學學生會——入駐校園空間4個月,粉絲近萬,但是活躍度還是蠻高的。有圖為證(截止到2017年10月30日的截圖):
上海大學學生會和華中科技大學的學生會就連早晚問候都能引來熱烈回應!
所以,咱們的結論是什麼呢——當!當!當!敲黑板:現在的大學生的注意力,幾乎大部分都被校園空間吸引了!因為他們是“自己吸引自己”!
怎麼抓住年輕人
標杆案例不是偶然現象,QQ空間的“校園空間”是一個“有組織有策劃有運營”的深度內容產品。
QQ是騰訊的龍脈發源地,年輕用戶一直是QQ群體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每天有很長時間在學校度過,他們對校園新鮮事(表白、八卦、活動等)有很高的關注度和分享熱情,QQ空間校園空間切入校園場景,更貼近年輕群體的日常生活。
僅僅半年時間不到,QQ空間就把“校園空間”玩得已有小成。據楊姐所知,QQ空間其實非常聰明地做了三件事:
第一,就是和共青團中央、大學合作。
共青團的號召力還是有目共睹的。因為和未來就業息息相關:綠色環保和可持續發展、非物質與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人工智能安全、未來智能生活等——當然,我大共青團中央的號召力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哈!
第二,校園空間城會玩:綁定學生會。
楊姐的大侄女現在正好在一所985裏大三的學生會,還曾經跟楊姐說,她們的校園空間要跟其他的大學比賽,最終看排名……誰的排名高就能咋樣咋樣。
艾瑪,一看校園空間就是運營社區的老手啊,這種活動最容易讓年輕人像打了雞血一樣參與,做做任務,比比排名,這一下互動性就出來了!
第三,就是各學校校園空間的團隊針對學生群體搞了很多內容運營:選課、社團招新、新同學指南,失物認領,早晚安,節假日運營……正是這些UGC內容不斷地吸引了校園的同學來互動,增加了參與感和活躍度。據說這些運營者都是大學生——也對,隻有同齡人最懂同齡人。
當然,針對大學生嘛,跟學習相關的學習信息和課程直播最具吸引力,也是必須的!
哦,對了,還有籃球賽直播!
懂了吧,所有這些運營和功能,都是校園空間圈粉的“訣竅”!
校園渠道之痛
自從“校內”改名“人人”乃至一路走到今天,校園、大學生群體,一直是廣告界之痛。他們無法從一個最高效的入口去觸及這個垂直群體,隻能通過一些電視媒體中如“快樂大本營”之類的、想象中是學生觀眾居多的媒體來轟炸自己的廣告。
但那也隻是隔靴搔癢。電視節目的不夠精準,一些泛二次元媒體數量的急劇擴張,都讓“校園”這個入口顯得越來越稀缺。而且大學校園有一個特點,就是學生流失率非常高,每年都有四分之一的學生離校,又有四分之一的新生入籍,如何高效地抓住他們,就成了一個命題。
其實,校園空間也算是抓住了一個“咽喉”部位:共青團中央,這個切入點覆蓋了所有在校大學生,接下來就是以大學為錨點切入——還是得靠組織啊。
當然在此需要也為微博叫聲冤:因為校園空間應該是一個垂直的深度產品,像一支特種兵部隊;但微博是一個廣大的平台,用一個產品去和一個毫無準備、也沒有運營的平台比,微博顯然措手不及,而且微博在名人、藝人領域的影響力那也是毋庸置疑的,想來是眼光並未掃到校園這處。
但結果卻是真實的:無論是微博沒有注意到,還是不屑注意到,校園這個垂直領域,已經被校園空間耕下來了。
最後更新:2017-11-02 22:1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