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6
人物
ospf (Open Shortest Path First) 協議
開放式最短路徑優先(英文Open Shortest Path First,OSPF)是對鏈路狀態路由協議的一種實現,隸屬內部網關協議(IGP),故運作於自治係統內部。著名的迪克斯加算法(Dijkstra)被用來計算最短路徑樹。它使用“代價(Cost)”作為路由度量。鏈路狀態數據庫(LSDB)用來保存當前網絡拓撲結構,它在同一區域中的所有路由器上是相同的。OSPF分為OSPFv2和OSPFv3兩個版本,其中OSPFv2用在IPv4網絡,OSPFv3用在IPv6網絡。OSPFv2是由RFC 2328定義的,OSPFv3是由RFC 5340定義的。
OSPF協議是大中型網絡上使用最為廣泛的IGP(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協議。節點在建立鄰接,接受鏈路狀態通告(Link-state Advertisement,LSA)時,可以通過MD5或者明文進行安全驗證。
OSPF提出了“區域(Area)”的概念,一個網絡可以由單一區域或者多個區域組成。其中,一個特別的區域被稱為骨幹區域(Backbone Area),該區域是整個OSPF網絡的核心區域,並且所有其他的區域都與之直接連接。所有的內部路由都通過骨幹區域傳遞到其他非骨幹區域。所有的區域都必須直接連接到骨幹區域,如果不能建立直接連接,那麼可以通過虛擬鏈路(Virtual-link)和骨幹區域建立虛擬連接。
同一個廣播域(Broadcast Domain)的路由器或者一個點對點(Point To Point)連接的兩端的路由器,在發現彼此的時候,建立鄰接(Adjacencies)[1]。多路訪問網絡以及非廣播多路訪問網絡的路由器會選舉指定路由器(Designated Router, DR)和備份指定路由器(Backup Designated Router, BDR),DR和BDR作為網絡的中心負責路由器之間的信息交換從而降低了網絡中的信息流量。OSPF協議同時使用單播(Unicast)和組播(Multicast)來發送Hello包和鏈路狀態更新(Link State Updates),使用的組播地址為224.0.0.5和224.0.0.6。與RIP和BGP不同的是,OSPF協議不使用TCP或者UDP協議而是承載在IP協議之上,IP協議號為89,工作在OSI模型的傳輸層。
最後更新:2017-01-04 22:3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