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107 返回首頁    go 人物


國海證券收到證監會行政監管決定 一年內暫停新開證券賬戶

國海證券晚間公告:收到證監會行政監管措施決定,公司資產管理部門協助證券承銷部門銷售債券,員工管理混亂,未嚴格落實合規審查和隔離牆等製度,風險監控未全麵有效覆蓋,資產管理業務運作不規範,代簽名、代蓋章現象嚴重,自本行政監督管理措施決定作出之日起一年內,暫不受理債券承銷業務有關文件(已受理的文件按規定繼續辦理),暫停資產管理產品備案,暫停新開證券賬戶。以下為公告全文:

國海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關於收到中國證監會行政監管措施決定的公告

本公司及董事會全體成員保證信息披露的內容真實、準確、完整,沒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重大遺漏。

2017年7月28日,公司收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證監會)《關於對國海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采取限製業務活動、責令處分有關責任人員並增加內部合規檢查次數措施的決定》(〔2017〕63號),原文如下:

經查,你公司存在以下違規行為:一是資產管理部門協助證券承銷部門銷售債券,員工管理混亂,激勵約束機製失衡;二是未嚴格落實合規審查和隔離牆等製度,風險監控未全麵有效覆蓋;三是資產管理業務運作不規範,代簽名、代蓋章現象嚴重,投資主辦人與實際管理人不一致,產品發生重大變更未及時告知客戶,資產管理產品與提供投資顧問服務的信托產品之間存在關聯關係和利益輸送行為;四是張楊等員工假冒公司名義對外大量開展債券代持交易;五是深南大道營業部副總經理姚芳違規借用客戶證券賬戶,為客戶與他人之間提供融資中介服務;六是對清溢光電等企業首發上市保薦項目未作充分盡職調查。

上述行為分別違反了《證券公司內部控製指引》第七條、第十三條、第十六條和第六十七條,《證券公司合規管理試行規定》第三條和第六條,《證券公司客戶資產管理業務管理辦法》第三條、第七條、第二十九條和第三十三條第四項及第六項,《證券經紀人管理暫行規定》第十三條第六項,《證券發行上市保薦業務管理辦法》第二十四條等規定,反映出你公司存在經營管理混亂、內部控製不完善等問題。根據《證券公司監督管理條例》第七十條規定,我會決定對你公司采取以下監督管理措施:

一、自本行政監督管理措施決定作出之日起一年內,暫不受理債券承銷業務有關文件(已受理的文件按規定繼續辦理),暫停資產管理產品備案,暫停新開證券賬戶;

二、責令處分燕文波、王者旻、鄧衛中、陳嘉斌、耿聰等有關責任人員,並向我會報告結果;

三、責令增加內部合規檢查次數,在一年內對公司開展全麵內部合規檢查,並每季度向我會提交檢查和整改報告。同時,你公司應當聘請我會認可的會計師事務所對你公司內部控製狀況進行專項審計,並提交審計報告。

你公司應當按照相關法律、行政法規和中國證監會規定的要求落實整改,進一步梳理相關業務流程,強化有關人員合規守法意識。你公司應當在本決定作出之日起一年內完成整改,並向我會提交落實整改工作的書麵報告。我會將在日常監管中持續關注你公司的整改情況。

如果對本監督管理措施不服,可以在收到本決定書之日起60 日內向我會提出行政複議申請,也可以在收到本決定書之日起6個月內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複議與訴訟期間,

上述監督管理措施不停止執行。

此外,證監會對相關人員采取如下行政監督管理措施:

1、認定張楊為不適當人選,在2017年7月27日至2027年7月 26 日期間,不得擔任證券公司資產管理業務相關職務;認定郭亮為不適當人選,在2017年7月27日至2025年7月26日期間,不得擔任證券公司資產管理業務相關職務。

2、對分管相關業務的高級管理人員胡德忠采取撤銷任職資格措施;對分管相關業務的高級管理人員燕文波采取公開譴責措施。

3、對合規總監付春明采取公開譴責措施;對原合規總監劉俊紅采取公開譴責措施;對原合規總監李慧采取監管談話措施。

4、對姚芳采取監管談話措施。

在上述行政監督管理措施決定作出之日起一年內,公司債券承銷、資產管理、新開證券賬戶業務開展將受到不利影響,並可能對公司當期經營業績造成一定影響。

去年底發生張楊等人偽造公司印章私簽債券交易協議事件後,在監管部門的指導下,公司組織開展了全麵自查自糾,從合規管理、風險控製、製度建設和員工職業道德風險管理等方麵進行整改優化。對於監管部門指出的問題,公司將深刻反思,舉一反三,嚴格按照監管要求繼續深入整改完善,推動合規、風控、內控對人員、機構、業務、產品的全覆蓋,推進公司穩定、健康、可持續發展。目前,公司經營穩定,流動性風險可控。

公司指定信息披露媒體為《中國證券報》、《證券時報》、《上海證券報》、《證券日報》和巨潮資訊網,公司發布的信息以指定信息披露媒體為準。請廣大投資者注意投資風險。

最後更新:2017-07-28 23:19:17

  上一篇:go 深交所:將不再用人工受理方式辦理大宗交易股份減持業務
  下一篇:go 國務院常務會議:加大引進外資力度 穩妥化解地方債務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