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3
人物
十年後哪些金融現象將令人感到尷尬
摘要
當前,高科技的日益發展已經強大到足夠影響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麵麵。
當前,高科技的日益發展已經強大到足夠影響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麵麵。自然機器的使用同樣會在一定程度上改變投資方式。
尤其是,近幾年來比特幣和特斯拉的發展前景都備受全球市場關注。有人認為,加密貨幣和特斯拉是一種愚蠢的發明。也有認為,當交易信任和支持上都得到順利和足夠多的支持的話,特斯拉和比特幣都可以是革命性的創新,但同時兩者也都可能在未來麵臨巨大的失敗。
圍繞“十年後,哪些金融市場現象將令你感到尷尬?”的話題, Marketwatch采訪一些專業金融博客博主,以下為數位金融市場專業人士的觀點摘要。
1、Peter Lazaroff:市場對於機器人代替專業金融投資建議的可能性應該是被過分誇大了。機器人或可學習以提高長期投資水平的有效方法;但與此同時,也有一部分被采訪者指出“機器人將會取代理財師”這一可能性無疑被過分誇大了。
當下的金融科技技術的發展趨勢意味著那些隻提供投資建議服務的金融從業人員將麵臨挑戰,但不應忽視的是,對於那些能夠提供綜合性理財規劃方案以及更深層次建議的工作人員來說,他們將依舊持續處於優勢地位。
2、Wayne Lloyd:十年之後,我們不再會對區塊鏈技術感到驚訝,因為這項技術將會被主流采用和驗證。長期來看,我不想錯失這個投資。
3、Tom Brakke:投資者若繼續大量參與金融科技衍生的替代投資產品,那麼未來十年,傳統交易的股票和債券投資組合將不會好轉,其形勢甚至會每況愈下。
有觀點稱,大量錯誤交易的原因,或恰恰是投資顧問使用大量的替代投資產品,並且對於投資組合的潛在改進抱有過於樂觀的期望。而實際上多樣性投資並不是多元化投資,當代付出的成本超出預期控製時,投資情形將會一落千丈。
4、David Merkel:表示,未來十年,令人尷尬的將會是一些所謂的“最先進的”科學。他們認為這些創新並不是來源於科學的研究方法,而僅僅是從緩慢的改進中提取出來的產物,隻是類比人們思考做出的一些野蠻猜測,但事實上是,其中大部分都是錯誤的。
5、Roger Nusbaum:未來十年,預期技術發展還將帶來“信息爆炸”這一現象。著名投資人、政治家伯納德·巴魯克(Bernard Baruch)曾在1957年就討論過信息過剩問題。巴魯克寫道:“因為市場上存在著太多的信息,所以當下的問題已經不再是挖掘信息,而是將不相關的信息與基本事實分開。也就是當今世界,投資者需要的是比任何以往時候都良好的判斷力。”
6、David Shvartsman:據統計預期:在2027年,投資股權和其他風險資產的年回報率將為1-7%(最大可能或為4.5%),遠低於理想的9.5%~11%的年度回報率。
7、Andrew Miller:比如政府希望將對衝基金轉換為共同基金,並且衝基金追蹤記錄可以用於共同基金的銷售,目前許多貨幣管理公司正在進行不明智的“量化”戰略管理。令人尷尬的他們忘了被動投資其最重要的意義是極有效的調節貨幣與經濟條件的工具。
8、Corey Hoffstein:到2027年,當前令人興奮的大盤股、成長股中,有90%的股票價格將會遜於標準普爾500指數的漲幅。隨著大多數投資者放棄投機,價值投資將重新回升。
(責任編輯:DF307)
最後更新:2017-07-05 16:4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