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7
人物
拉升後股東“賣賣賣” 分眾傳媒或涉嫌股價操縱?

聽信所謂消息和“白馬”故事,追高分眾傳媒(002027.SZ)的投資者,一下子傻眼了。因為有主要股東清倉式減持,6月19日分眾傳媒逼近跌停;此前無論是通過各種渠道向投資者推薦,還是券商發布報告的力推,資金的抱團都似乎在掩護主要股東出逃。
對於分眾傳媒近日股價走勢,第一財經記者采訪的多位分析人士認為,分眾傳媒在發布減持利空消息之前的拉升,的確有涉嫌股價操縱的較大的嫌疑。多家券商分析師是否有作出客觀的研究報告,也值得關注,這有待監管部門下最終結論;另外,此次分眾傳媒減持的主要是此前參與私有化的股東。
“抱團”拉升後股東減持
分眾傳媒這次把各種投資者都狠狠“耍”了一把,公布減持消息後,19日大跌9.84%,報收13.06元/股。盤後公布的龍虎榜顯示,買入和賣出的前五個席位,分別有三個是機構專用,而有深港通專用席位有1.53億元買入,其中淨買入1.07億元;賣出較多的還包括國泰君安證券寧波彩虹北路證券營業部,中國銀河證券成都建設路證券營業部。
公布股東減持消息前,分眾傳媒這一波拉升,從六月初就開始啟動。
“分眾的業務模式幾乎就是坐著收錢,分眾是真龍頭,A股難得的低估值標的;”6月1日大漲4.89%,以13.51元收盤後,一位看好分眾傳媒的私募人士作出如此陳述,某券商經紀業務高管則稱,“分眾最核心的能力是對下遊的分散廣告位整合統一,然後賣給廣告主,大量的廣告主也形成了對下遊的話語權,護城河比較高。”
6月以來,連續多家券商發布了看多分眾傳媒的報告,包括華創證券、招商證券、安信證券、中泰證券、國海證券、東吳證券等,都給予分眾傳媒“買入”、“增持”、“強烈推薦”的評級。華創證券則是6月15日剛剛發布深度研報,並首次給予“買入”評級,標題為“生活圈媒體絕對王者,彰顯傳媒白馬股榮耀”,分眾傳媒次日便公布了巨額減持計劃。
6月16日晚間,分眾傳媒發布公告稱,持股6.47億股占比7.41%的股東Power Star Holdings (HongKong) Limited,和持股5.91億股占比6.77%的股東Gio2 Hong Kong Holdings Limited,均打算計劃以大宗交易、集中競價或協議轉讓的方式減持公司股份。兩家公司的減持理由均是為各自公司資金需要,減持期為自公告起3個交易日後6個月內。Power Star公司最高減持不超過總股本的7.41%,Gio2公司最高減持數量不超過總股本的6.77%。
可見,兩家公司均打算清倉式減持分眾傳媒。分眾傳媒2017年一季度報告顯示,上述兩家公司分別位列分眾傳媒第二和第五大股東;而此前2015年的重組公告顯示,Power Star的股東包括了中信股份(00267.HK)和騰訊控股(00700.HK)等;Gio2的股東受四名自然人唐葵、胡勇敏、莊建與趙辰寧控製。
“沒必要過分恐慌!”某券商傳媒行業分析師表示,兩家股東是私有化參與股東,於去年底解禁,前期路演溝通中他們的減持,其實市場也有一定認知;另外,分眾傳媒的公告屬於減持新規下的例行要求披露,如果沒有協議轉讓,實質6個月每家最多隻能減6%。
是否涉嫌股價操縱?
涉嫌股價操縱而受到監管部門重罰最近都有過先例,而券商分析師發布不負責任的研究報告,也曾經遭受過懲罰。
2月24日,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對鮮言涉嫌操縱多倫股份價格的違法違規行為進行了介紹。經證監會查明,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鮮言利用信息優勢、資金優勢、持股優勢連續交易,以在自己實際控製的證券賬戶之間交易、虛假申報等手段,操縱多倫股份(匹凸匹)(600696.SH)價格。證監會擬對該違法行為處以沒一罰五的頂格處罰。由於鮮言還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數案並罰,對其個人擬作出的行政處罰罰沒款金額達到34.7億元。
分眾傳媒在股東減持前的拉升,並且釋放許多的利好,研究報告紮堆推薦,又是否涉嫌股價操縱?
深圳一位券商分析師向第一財經記者稱,券商集體發布針對上市公司的看多研究報告,可能是由於這家公司對於股價有著一定的訴求,於是主動邀請大量投資者交流,期待造成“抱團”的效果;而減持新規公布後,因為減持需要在較長時間內分批實現,所以對於某些有資金需求的股東來說,隻能夠盡早公布計劃,並且逐步減持,才能降低相關風險。
2016年4月份,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布消息稱,個別證券分析師撰寫的證券研究報告存在用語不客觀、不審慎、過度娛樂化、低俗化等問題,對6名從業人員采取自律懲戒措施,並將相關情況記入協會從業人員誠信信息係統;2016年9月,證監會對國金證券、銀河證券和東吳證券的三篇軍工研報出具了《監管關注函》,要求券商及時整改並進行內部問責。
威諾律師事務所律師楊兆全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分眾傳媒這個案例,是否有意在減持前唱多,還不好確定。如果投資者反映強烈,交易所應該出麵要求有關研報發布的公司做出解釋,如果發現有人為操縱跡象的,應該報請證監會進行調查。
廣和律師事務所律師王家毅向第一財經記者稱,各大證券機構短期內都唿籲應增持買入分眾傳媒,使其大幅上漲之後,股東清倉式減持導致大跌;之前的上漲是否與股東減持有關聯,監管部門可以從交易機構、交易量探尋到蹤跡;過去,傳播利好、機構拉升、股東減持套現這一套路其實並不罕見。
截至發稿,第一財經記者未能聯係上分眾傳媒負責人對此作出評論。
回歸A股後多次信披違規
自從在美國市場私有化,並在A股借殼上市以後,分眾傳媒就頻頻遭遇信息披露違規。
6月7日,分眾傳媒公告稱,部分臨時報告信息未披露、披露不及時、不完整,2015年年報信息披露存在遺漏,公司未在股東大會授權範圍內購買銀行理財產品,廣東證監局發布對公司、江南春、沈傑、劉傑良以及公司年報審計機構立信會計師事務所的警示函,下發了《關於對分眾傳媒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決定》。
受金易融(北京)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即“e租寶”)事件的影響,2015年12月8日,全資子公司馳眾廣告有限公司和上海分眾德峰廣告傳播有限公司的銀行賬戶被有權機關凍結,但未發布臨時公告。公告也稱,“2016年5月31日,你公司與咕咚運動召開發布會,宣布咕咚運動完成5000萬美元的C輪融資,分眾傳媒與方源資本成立的體育基金以3000萬美元領投,其中你公司投資1500萬美元。你公司遲至6月12日披露《關於對外投資暨關聯交易的進展公告》,公告上述有關事項。”
《關於使用自有閑置資金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議案》獲得分眾傳媒股東大會通過,廣東證監局稱,“上述議案均同意公司可以使用不超過一定額度的人民幣的自有閑置資金購買安全性高、流動性好、由商業銀行發行的保證收益型的保本型銀行理財產品,並授權公司總裁、財務負責人根據上述原則行使具體理財產品的購買決策權,並由財務部負責具體購買事宜。但你公司實際購買的屬於非保本型浮動收益銀行理財產品。”
“對分眾傳媒來說,兩家私有化股東減持,把‘白馬夢’留給其他股東繼續吧。”對於分眾傳媒被賣,深圳一位私募人士如此評價。

(原標題:拉升後股東“賣賣賣” 分眾傳媒或涉嫌股價操縱?)
最後更新:2017-06-19 19:3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