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272 返回首頁    go 人物


社科院:一季度實體經濟杠杆率微升 金融部門杠杆率回落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國家資產負債表研究中心主任張曉晶介紹,2017年一季度實體經濟杠杆率有所上升,金融去杠杆初見成效。

張曉晶指出,從2015年隻是一般性地提去杠杆,但2016年10月進一步提出企業去杠杆,再到最近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將國企去杠杆作為重中之重,應該說問題抓得越來越準,越來越實。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表示,去杠杆並非易事,特別是在經濟下行時期很難真正實施。原因是,在去杠杆和保持經濟穩定之間存在矛盾——去杠杆要求減少債務,而穩增長則必須加杠杆。

居民及非金融企業部門杠杆率上升

《報告》指出2017年第一季度實體經濟部門杠杆率有所上升。

居民、非金融企業和政府部門的實體經濟杠杆率由2016年末的234.2%增加到237.5%,上升了3.3個百分點;上升趨勢較為平穩,主要是居民和非金融企業部門的杠杆率上升所致。

其中,居民部門杠杆率從2016年年末的44.8%上升到2017 年一季度的46.1%,上升1.3個百分點。

具體來看,居民部門貸款的同比增速達到25%,中長期貸款的增速更是達到了31%,是近兩年以來的最快增速。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在於隨著房地產交易量的上升,居民住房按揭貸款快速增加。

報告認為,在政策趨緊、房貸限製趨嚴的情況下,一季度居民加杠杆態勢應有所抑製,但並未在數據中反映出來,可能是由於兩方麵原因。

一方麵,調控政策對房貸的影響或存在滯後效應,前期高企的商品住房成交量對個人住房按揭貸款仍存在一定的拉動作用;另一方麵,居民部門加杠杆有可能從一二線城市轉向三四線城市。

與此對應的是,非金融企業部門杠杆率上升趨勢又有所抬頭,從2016年末的155.1%上升到2017年一季度的157.7%,上漲2.7個百分點。

張曉晶指出,盡管2016 年非金融企業杠杆率的上升趨勢已得到抑製,杠杆率全年僅上升了2.1個百分點,但從一季度數據來看,杠杆率的上升趨勢又有所抬頭。

具體來看,企業的傳統貸款融資和以信托貸款及未貼現票據為代表的影子銀行融資均有較大的上漲,其中影子銀行融資上漲尤其迅速。

《報告》指出,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有三。第一,由於對宏觀經濟的預期更為樂觀,企業通過加杠杆擴大生產的意願再次加強,使得資產負債率本身有所提高,從而帶動企業杠杆率的上升。

第二,隨著金融監管的強化,過去一些未能統計進來的企業債務融資表麵化。

第三,在企業資產負債率變動不大的情況下,企業的資產和負債增速仍高於GDP增速,導致杠杆率進一步上升。

在實體經濟杠杆率有所上升的同時,金融部門杠杆率出現回落。

從銀行業存款類金融機構的負債端來衡量,金融杠杆率從 2016年末的72.4%下降到2017 年一季度的71.2%。從銀行業存款類金融機構的資產端來衡量,金融杠杆率則從2016年末的78.1%下降到2017年一季度的77.3%。

張曉晶強調,從國際比較看,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發達經濟體實體經濟部門杠杆率一直處於上升態勢,與此同時,金融去杠杆非常顯著,從2009年一季度的132%跌到2016年三季度的112%,持續了7年,下降了20個百分點。相比而言,中國金融部門的去杠杆才剛剛開始,因此還需要經曆一個過程。

在“穩”中糾正杠杆率錯配

《報告》指出,此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重申穩妥推進去杠杆。對此,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提出,經濟去杠杆的核心是把握穩中求進總基調,在“穩”中糾正杠杆率錯配,逐步達成由局部到總體的去杠杆目標。

張曉晶提出,中國具備穩妥去杠杆率的底氣和定力。這個底氣來自於淨國民財富。

截至2015年,中國主權淨資產超過100萬億,剔除掉變現能力較差的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及國土資源性資產,政府部門資產淨值仍超過20萬億元。

“這表明中國政府擁有足夠的淨資產來應對高杠杆,從而在去杠杆過程中,可以從容不迫,穩中求進。”張曉晶分析,“杠杆率攀升既有周期性因素也有結構性因素,去杠杆決非一日之功。尤其是結構上的調整,關涉整個經濟體製的改革,須有定力。”

《報告》指出,中國目前的高杠杆,盡管也有總量問題(即總杠杆率在新興經濟體中偏高),但主要是結構性問題,即存在杠杆率的錯配。

一是部門之間的錯配——企業部門杠杆率過高,而其它部門還有餘地;二是部門內部的錯配——高效企業可能配置低杠杆,而低效企業卻配置高杠杆。

為此,張曉晶分析,通過杠杆轉移,糾正杠杆錯配,可以實現在保持總杠杆率相對穩定的情況下,盡量將杠杆風險降到最低。

針對此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提出的國企去杠杆問題,國家資產負債表研究中心副主任常欣提出,國企去杠杆是重中之重,關鍵在於淘汰落後產能和有償債困難的低效率企業。

常欣解釋,國家要果斷打破剛性兌付,堅決關閉“僵屍企業”,把其占用的信貸資源和其它生產性資源(包括土地、設備、人力資本等)釋放出來,促使債務性資金更多配置到新興產業部門、高效率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

此外,《報告》指出,盡管地方政府顯性杠杆率有所回落,但隱性債務增長需要警惕。

在這些隱性債務中,最值得警惕的是“花樣翻新”的替代性融資方案,比如政府投資引導基金、專項建設基金、政府購買服務、PPP項目等。

常欣分析,盡管中央連發數個文件禁止地方政府變相舉債,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也強調了終身追責,但恐怕還是會有新馬甲換舊馬甲的現象。其根源在於,地方政府要做事卻沒有合理合法的足夠資金來源。

對此,《報告》建議,在加強政府監管、強化問責的同時,下一步要防範和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還需進一步推進深層的體製性改革,包括政府職能轉變、央地間財政關係安排、投融資體製改革、財稅金融改革等等。

(原標題:社科院報告: 一季度實體經濟杠杆率微升 金融部門杠杆率回落)

最後更新:2017-07-23 22:09:41

  上一篇:go 特力A:簽署轉讓參股子公司股權意向協議 24日起複牌
  下一篇:go 首家市場化債轉股公司建信投資獲批設立 國企債轉股配套細則亟待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