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7
人物
央行為何漠視美聯儲加息?
北京時間6月15日淩晨,美聯儲宣布加息25個基點,這與市場預期一致。本次加息是美聯儲自2015年12月份以來的第四次。對於美聯儲的這次加息,央行表麵上選擇了“按兵不動”,但實則早已化解掉了這次加息對國內的影響。
謀定而先動。筆者認為,這五個字概括了央行應對包括美聯儲加息在內的其他經濟體貨幣政策調整而采取的策略。也就是說,央行現在更多的是主動進行調整,而非被動應對。比如,央行對於美聯儲3月份加息是有預期的,且提前做好了應對預案。在美聯儲3月15日宣布加息之前的2月3日和之後的3月16日,央行分別上調了7天期、14天期和28天期逆回購中標利率各10個基點,MLF操作利率也以相同幅度上行。
央行認為,公開市場利率隨行就市適度上行,反映了2016年以來在內外部因素綜合作用下貨幣市場利率中樞上行的走勢。從當前形勢看,公開市場利率更富有彈性,客觀上也有助於去杠杆、抑泡沫、防風險。
美聯儲之前的兩次加息,央行也及早采取了應對措施。
在本次美聯儲宣布加息幾個小時之後,央行在公開市場進行了1500億元的逆回購,包括500億元7天期、400億元14天期、600億元28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均持平於上期。由於昨日公開市場僅有600億元逆回購到期,故當日實現資金淨投放900億元。
市場也注意到了此次央行沒有跟隨美聯儲加息而進一步上調公開市場利率。這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央行比較認可當前的市場利率水平,同時向市場釋放了比較清晰的信號,即貨幣政策雖然不會出現放鬆跡象,但進一步收緊的概率也不大。不鬆不緊、削峰填穀就是當前貨幣政策穩健中性取向的最佳描述。
央行沒有緊跟美聯儲加息采取行動的第二個原因,則要歸功於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模型中引入逆周期因子這一改革舉措。5月26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發布消息稱,外匯市場自律機製匯率工作組在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模型中引入逆周期因子,增加這一要素的主要目的是適度對衝市場情緒的順周期波動,緩解外匯市場可能存在的“羊群效應”。
在引入逆周期因子之後,目前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已累計上漲超過1個百分點,實現了改革初衷。
央行沒有緊跟美聯儲加息采取行動的第三個原因,是金融體係降低內部杠杆的成效顯著。5月份M2增速跌至9.6%,就是金融體係降杠杆造成的。央行對此的解釋是,金融體係控製內部杠杆對於降低係統性風險、縮短資金鏈條有積極作用,促進了金融回歸為實體經濟服務。同時,隨著市場深化和金融創新,影響貨幣供給的因素更加複雜,特別是盤活存量資產、企業通過去杠杆實現信貸資源的優化配置,都能提高存量貨幣的周轉效率。
從上麵的分析可以看出,央行並非是對美聯儲加息置之不理,而是提前采取措施,將其對國內的影響降至最低。未來,在美元走弱、人民幣重新相對於美元走強的情況下,金融機構外匯占款也將得到恢複。在這樣的形勢下,央行將更加專注於去杠杆和維穩流動性之間的平衡,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中性適度的貨幣金融環境。
(原標題:央行為何漠視美聯儲加息?)
最後更新:2017-06-18 00:5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