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3
人物
在千篇一律的时候我没得选,而现在我不愿再将就
大家好,我是小米生态链公司云米科技的产品工程师朱付营,也是刚刚发布的米家电水壶的开发工程师。米家电水壶颜值很高,工艺难度也很高,做这款米家电水壶的时候我们可以说是走了一趟“炼狱之路”,借着这次米家电水壶上市的机会,想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们是怎么实现“做生活中的艺术品”这样一个目标的。
电水壶其实有着很多年的历史 ,最早诞生于1891年芝加哥,电水壶有快捷、安全、便利、充分利用能源等特点,比如蒸气智能感应控温、水沸腾后自动断电、防干烧断电的功能,这些功能相对以往的明火烧水更加安全和便利,所以特别受到人们的喜爱,到了二十世纪便成为全球的畅销产品,除去饮水机以外,大部分家庭在烧开水方面还是会优先选择电水壶的。
如此受欢迎,自然市场上会有无数种型号,各个厂家品牌所做的电水壶,但是在现在的市场环境来看,用户实际上没得选:因为所有厂家做的水壶都差不多。
电水壶容易被认为是一款非常简单的产品,确实,加热,测温,沸腾断电,电水壶需要完成的任务就这些,剩下的只要保证安全就好了,这应该是大部分用户,甚至是从业人员的内心想法,但是做水壶这个事儿,到我们自己手上之后,我们才知道,其实没有什么产品是简单的。
好的水壶除了好看,更要保证安全,让用户用的舒服,做一款跟同行一样安全的水壶很简单,但做一款真正极致安全又好使的电水壶,并不简单。我们买了很多市面上的水壶产品进行分析,结论是:确保健康的烧水,舒服的使用。
健康的烧水主要由两个方面来保证:安全的材质,正确的沸腾时间,所以我们采用了英国品牌的STRIX温控器,这款温控器的价格是普通温控器的三倍左右,但确实是在业内也被认为是目前电水壶温控器中做得最好的,认证齐全,双金属温控感应片,专业电水壶温控系统,通过十万次寿命测试,安全与精准都有保障。不会出现市场上粗制滥造产品的加热控温不温定导致的半生水或者干烧的问题。
而材质方面,市场上长的差不多,功能介绍也差不多的电水壶从39-399的价格都有,原因之一在于用材。一类是用201不锈钢,更过分的就是用“高锰钢”, “高锰钢”与“304不锈钢”相比,是增加了“锰”的含量而减少了“镍”,耐腐蚀性弱,外观光泽度也不如“304不锈钢”白亮,易生锈,而且锰等重金属含量超标对身体有害,这也曾经被央视一度曝光过。我们在米家电水壶与水直接接触的内胆、盖顶等部件全部选用GB4806标准的优质304不锈钢。这种不锈钢材料安全,被广泛用于医疗和食品行业,且具有不易生锈、抗结垢、无异味、易清洁等优点。
而想要舒服的使用,我们要解决传统产品的几个痛点:打开壶盖时会甩水或者漏水、烧开水时壶壁高温导致烫伤以及存在清洁死角导致二次污染这三件事。烧水时壶壁温度高这个很好解决,我们直接采用了已经成熟的双层隔热设计。而打开壶盖时甩水或漏水则废了一番功夫,经过研究后我们发现开盖速度过慢,上盖后缘会漏水,开盖速度过快,则会把水甩出来。最后,我们采用两段阻尼式开盖设计,在壶盖转轴的位置加入了一个硅胶件,按下开盖按键,壶盖将缓缓打开至30°,热气不会直接冲到正上方;手动拉起可打开壶盖至75°,方便清洗。并且我们通过多次调整这个硅胶件的材质、外形,来控制开盖的速度在一个合适的区间内,不会甩水,从而彻底解决开盖甩水烫伤的问题。
在壶嘴壶底缝隙藏污产生二次污染问题上,是最令我们头痛的问题。我们分析市面上绝大部分水壶,藏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内胆底部与壶体是分开的,通过焊接连成一体,这部分相对比较好解决,市面上已有的,价格稍微高一些的产品已经在这部分采用了一体拉伸的方案,然而另外一个部位,壶嘴与壶体的连接始终没有人做好。这种焊接工艺,不仅会导致生锈的问题,还会有明显的缝隙,导致在清洗上非常困难而产生二次污染。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决定把三个零部件合为一,让整个内胆冲压一次成型。同时ID方面还特别提出,为了让倒水时水流稳定,壶嘴要向下倾斜。
在完成了这些方面的考量之后,结合米家贯彻的设计语言,外观很快就由ID的小伙伴们确定了下来,开始进入试产阶段。
每个产品在有了设计图样后量产前,要先做手板,也就是设计内部结构,然后动手打造单个的样品,来验证外观与结构是否合理。从产品ID拿到了设计图之后,第一次看到产品造型的时候我们团队小伙伴还是很兴奋的,颜值高,做起来心情都好,可是当我们进行结构细化的时候才发现困难重重:要保持百分百还原设计图稿,又要在实物上满足功能的实现以及结构强度要求,怎么办?只有不断的调整方案,我们经常是在细节上做一毫米甚至零点几毫米的调整,前后经过6次手板验证,历时总计4个月才终于定型,我们本来以为这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但是后来我们才发现,这只是刚刚天黑,我们还没有意识到什么是极致,什么是生活中的艺术品。
手板通过,之后就是模具厂家评估与模具结构评审,开始进入试加工阶段,回想起来,这个阶段应该算是最轻松的时候,尽管这个阶段我们碰上了一个大难题:水壶内胆如何一体成型,这部分我们又努力了3个多月,工艺难度大到什么程度?按照传统方案来做的时候不是开裂,就是起皱,甚至会导致钢材造型反弹等问题,为了完成这个加工工艺前前后后尝试了3种五金成型工艺,模具都报废了2批。
解决这个问题之后才终于试模,终于装样机,终于做出了第一批样机,终于看到了真容,终于可以送测样机了。但是我们兴致勃勃的把样机拿给小米评审之后,却拿回来一个面着一个又一个的问题点的小小的水壶,简直可以说无一是处,这时我们再次意识到,我们要做的不是一个普通的产品,我们要做一个艺术品级的水壶。
面对这个被批注的“一无是处”的水壶,团队陷入了低迷,为了重拾团队的信心,还特意买了其他的米家产品回来,摆在办公室,来提醒大家“别人可以做到,我们也一定可以”。再次打起精神之后,接下来就进入了漫长的整改阶段了,我们誓要拿出一个完美的产品出来。从头整理问题点,讨论改善方案,制定改模计划,装样机,送样,内部评审,如此多次,终于拿出了我们自认为已经很完美的产品,信心满满的再次送测,满心以为肯定能够通过评审,结果还是被我们的ID和品质同事发现了问题:手柄转角不顺滑,合模夹线影响手感。这个时候大家有些崩溃了,模具厂没信心了,工厂也没有信心了,直接告诉我们:“只是个水壶,哪有你们这么干的!”最终还是被小米做产品的理念影响,决定继续与我们一同继续努力改进。
最艰难的时候到了,因为已经没有过多的时间留给我们改模完善,为了赶进度,模具加工试模全部两班倒,项目、结构、品质、还有工程师们直接就住在了模具厂的办公室,经过了“痛苦”的9天的努力,生生的靠着一次又一次的尝试,成功的解决了之前的所有问题,终于通过了评审。
整个过程中我们还诞生了一句名言:“当零部件供应商,生产工厂,模具工厂,开发人员都快要崩溃放弃的时候,才说明这个产品接近极致了。”从挑选优秀的原材料供应商开始;经过反复实验两段阻尼式开盖设计,确定角度与材质;还有一次一次的突破五金成型工艺,打造全一体内胆;一直到与模具厂反复改进模具,打磨外观细节,一个困难一个苦难的走过,实际上也是向让用户用着舒服的产品接近,而能实现这样的产品,所有的艰辛也就没有白费了。
最后更新:2017-09-12 16:3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