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9
人物
互金整改延期至明年6月底 平台迎來喘息之機
本以為大限已至,而一紙延期的公文讓部分掙紮在整改“生死線”邊緣的互聯網金融平台暫時鬆了口氣。
近日, 一份《關於進一步做好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清理整頓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顯示,整改實施階段應最遲於2018年6月底前完成,對個別從業機構情況特別複雜的,經省級人民政府批準後,整改期最長可延至2年,由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相關部門負責監督及驗收。
對此,多位互聯網金融機構人士向《華夏時報》記者證實確實是延期了。“這延緩了行業的壓力,對於不少平台而言是一次喘息的機會。” 廣州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廣州e貸總裁方頌坦言,但並不意味著各家平台可以放鬆合規步伐,業內不少平台合規和業務調整壓力仍不小。
一位北京的網貸平台人士向記者表示,目前其平台仍按之前給的那些要求在進行整改,不敢放鬆。
早在去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提出了摸底排查、清理整頓、督查和評估、驗收和總結等四個階段,並提出2017年3月底前完成總體報告和建議的工作。
不過,從目前來看,互聯網金融整改的工作似乎並不會像原先預計的那麼快結束。
上述《通知》顯示,整改實施階段應最遲於2018年6月底前完成,對個別從業機構情況特別複雜的,經省級人民政府批準後,整改期最長可延至2年,由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相關部門負責監督及驗收。
7月3日,一位業內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監管部門確實是有向省級相關部門下發相關文件,確定延期了。
本報記者也發現,其實若嚴格按照監管層安排的整治方案安排進度來看,目前整治工作早應該結束有3個月之餘。
對此,一位南方的網貸平台人士表示,目前來看實質上已經是延期了,現在大部分都還是處理整改階段;從去年整治方案規定的四個階段來看,整治的節奏至少晚了大半年。
盈燦谘詢高級研究員張葉霞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分析指出,“多地互金專項整治進度都有所延期,給到平台整改意見書較晚。”
廣東省金融辦地方金融發展處主任科員楊洪委更是在7月4日坦言,“按照原先的方案去年年底前專項整治就要結束,目前沒有公布最新的成果,按照時間服從質量等原則,發現互聯網金融從業機構比較多,行業比較複雜,在國家調研基礎上適當延長了時限,明年6月底結束。我們按照這個時間,把專項整治時間相應延長到明年6月底結束。”
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5月底,全國正常運營的P2P網貸平台有2148家,而且包括信貸、車貸、房貸、供應鏈金融及票據等諸多業務模式。
“互金發展至今,各業務涉及到的機構數較多,疊加某些業態呈現一定的地域特色,若在原定的一年內完成整改,確實是時間緊、任務重。”張葉霞指出,其次,互金創新度高,新產品頻出,既定的整改規範屬於定式化要求,難以套用在對新事物的整改中。因而,麵對層出不窮的創新產品,需要重新研究後出台整改要求,這期間的溝通和執行都需要一定的時間。
合規和業務調整壓力仍不小
整改延期無疑為尚未完成合規化調整的互聯網金融平台提供緩衝期。
實際上,自從去年《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出台以來,大部分互聯網金融平台就開始奔波於上線“資金存管”,申請“ICP備案”,完善“信息披露”等各類監管要求標準。
同時,本報記者注意到,在監管要求的時間內,僅尋求合作的資金存管銀行就已經令不少平台顯得“有心無力”。
多家網貸平台人士坦言,從尋求資金存管銀行到正式上線差不多要花費大概1年多的時間,中間需要數輪接洽、開發、測試、仿真實驗等,再加上其他各種備案或者業務轉型等之前規定的整改時間可以說非常緊張。
對此,張葉霞分析指出,由於銀行資金存管談判和技術對接等環節時間需求較久,大批量平台也無法按期完成整改。
她更是表示,很多另行製定的文件沒有完全發布,比如多地的備案細則、信息披露細則等,這也是整改時間點延期的原因之一。
不過,延期也並不意味著網貸平台拿到了“赦免令”。
“互金整頓‘生死線’延期,延緩了行業的壓力,對於不少平台而言是一次喘息的機會,但並不意味著各家平台可以放鬆合規步伐。目前對於行業內不少平台而言,哪怕延期一年至明年6月份,合規和業務調整壓力仍不小。”方頌表示。
團貸網集團新聞中心總監李先全也向《華夏時報》記者分析指出,整治延期一年,雖說給了平台更充足的時間進行合規化整改,但從另外一方麵來看,行業監管將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更清晰和細化,也就意味著更多不合規平台將被清理退出。因此,許多正在整改中的平台應該更加嚴格地按照合規要求進行整改。而對於已經完成銀行存管、小額分散等關鍵性整改內容的平台來說,並沒有大幅重新調整的需要,隻要按照相關合規進程進行整改驗收並備案登記等工作。
(原標題:互金整改延期至明年6月底 平台迎來喘息之機)
最後更新:2017-07-08 10: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