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3
人物
支付機構直連銀行將終結 支付寶:8月7日已向網聯平台切量
在央行給出第三方支付直連銀行模式的最後大限後,占據中國移動支付最大市場份額的支付寶表示,已經在8月7日正式向網聯平台切量。
支付寶方麵同時表示,一直在按照央行和籌備組的工作要求和安排,積極參與並完成相關工作。
8月4日,央行支付結算司的一紙通知,將以支付寶、微信支付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機構、網聯平台甚至是中國銀聯,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隨後有消息稱,支付寶據稱因技術原因尚未向網聯切量。同樣占據移動市場較大份額的財付通,則已經在6月30日切量到網聯。
在這份《關於將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由直連模式遷移至網聯平台處理的通知》中,明確要求自2018年6月30日起,支付機構受理的涉及銀行賬戶的網絡支付業務全部通過網聯平台處理。此外,通知還明確,各銀行和支付機構應於2017年10月15日前完成接入網聯平台和業務遷移相關準備工作。
網聯的前世今生
根據參股公司披露的《網聯清算有限公司設立協議書》,網聯清算有限公司注冊資本為20 億,出資額分3 次繳納,在全部45個股東中,央行下屬7家單位共同出資7.6億持股比例達到37%,支付寶和財付通分別持股9.61%。
網聯平台的籌建最早曝光是在2016年的中國支付清算協會的第二屆會員代表大會上。當時,由協會組織建設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清算平台的議案獲得通過。
伴隨著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在去年4月拉開大幕,在央行等部委去年4月14日印發的《非銀行支付機構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中規定,支付機構開展跨行支付業務必須通過人民銀行跨行清算係統或者具有合法資質的清算機構進行。
全稱為“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清算平台”的網聯,是在央行指導下,中國支付清算協會組織支付機構,按照“共建、共有、共享”原則共同發起籌建的。在央行的定位中,網聯平台旨在為支付機構提供統一、公共的資金清算服務,糾正支付機構違規從事跨行清算業務,改變目前支付機構與銀行多頭連接開展業務的情況,支持支付機構一點接入平台辦理,以節約連接成本,提高清算效率,保障客戶資金安全,也有利於監管部門對社會資金流向的實時監測。
經過大半年的籌建,3月31日起, “網聯平台”啟動試運行,在此期間,需驗證網聯平台的係統功能、業務規則和風控措施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2017年6月30日,網聯平台宣布正式啟動業務切量。在支付機構接入方麵,截至6月30日,包括支付寶、財付通在內的9家機構接入,這些機構的網絡支付和移動支付的交易規模合計占比超過96%。在銀行接入方麵,共有12家銀行在6月30日前已先後完成接入。上述接入銀行所覆蓋的個人銀行賬戶數量加總,在市場份額占比超過70%。
即將成為曆史的第三方支付直連銀行模式
從發起成立網聯開始,央行期望的是,第三方支付機構的線上支付通道不要直接對接銀行了,而是直接通過網聯平台與各家銀行對接。
而《關於將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由直連模式遷移至網聯平台處理的通知》,則是進一步明確了第三方支付機構直連銀行的模式被叫停的時間表:自2018年6月30日起,支付機構受理的涉及銀行賬戶的網絡支付業務全部通過網聯平台處理。
相比刷銀行卡統一通過銀聯轉接清算,網絡支付是一個自由的市場,在網聯平台成立前,支付機構可以選擇通過央行的跨行清算係統等再轉接到銀行,也可以選擇自己直連銀行完成支付。直連銀行的支付服務費可以由支付公司與銀行商議決定。
事實上,對此番一同被推上風口浪尖的銀聯來說,由於第三方支付機構直連銀行模式的出現,線上支付早就是一塊被分食了的蛋糕。
中國銀聯總裁時文朝數年前曾表示:“第三方支付機構”這個詞已經不準確了,大量的第三方支付機構在做銀聯的事,實際上都是小銀聯。和十幾家銀行一直連,前17家大銀行的交易量占了整體交易的95%。
為何央行此番強硬叫停第三方支付直連銀行模式?
支付機構並不具備清算職能,當支付公司實施清算職能後,看似提高的效率,但大量沉澱資金形成了資金池,作為備付金存款,成為大支付機構和銀行議價的籌碼,形成支付市場不良競爭。而且,支付機構的跨行清算職能,繞過了中央銀行清算係統,海量交易數據,央行和商業銀行無從獲取,存在巨大的金融風險隱患。
*全國唯一一個跟單交易論壇-跟了麼社區鏈接:https://zun10.com
最後更新:2017-08-21 14: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