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1
人物
中國債券市場20年:防範風險為要,創新贏向未來
2017年是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成立20周年。“20年來中國債券市場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不僅在降低企業成本,支持實體經濟快速穩健發展方麵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且隨著中國經濟實力不斷強大吸引著世界的目光。”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金融市場管理部副主任榮藝華在日前召開的“2017債券年會”上表示。
作為世界排名第三的債券市場,當前中國債市體量已達到68.2萬億元,但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還不夠。中國的債券市場在前20年發展壯大之後,將迎來開放創新的20年。
服務實體經濟:撬動更多社會資本
自1997年銀行間債券市場成立後,中國債市形成了以銀行間市場為主、交易所市場為輔的基本格局,並延續至今。20年來,中國債券市場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截至2016年底,我國債券市場存量規模位居全球第三,債券存量占GDP的比重上升到86%左右。
從市場規模來看,截至6月底,我國債券市場總估值約68萬億元,規模已超過股市,2016年社會融資總額增加值17.8萬億元,直接融資占24%,其中17%是債券融資。
“我們積極推動有關各方用好債券市場各類融資工具,撬動更多社會投資,支持重點領域、重點項目建設。2016年,我國公司信用類債券市場存量餘額超過17萬億元,僅次於美國,居全球第二位,各類企業通過債券融資支持了大量基礎設施類項目、產業類項目,為‘穩增長、促投資’發揮了積極作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金融司副巡視員田原表示。
據悉,國家發展改革委下一步將繼續推進債券市場品種創新。目前正在研究社會領域產業專項債券、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專項債券兩個新品種,預計在近期正式推出。
此外,在債券期限、資金使用、償債保障等方麵,國家發展改革委也推出了可續期債券、小微企業增信集合債券、項目收益債券,以滿足企業的特定融資需求。
防範金融風險:債市要站穩腳跟
在市場發展同時,隨之伴生的風險因素也不容忽視。
一方麵,央行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社會融資規模11.17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1.36萬億元,但企業債券融資淨減少3708億元,同比多減2.14萬億元。“上半年債券發行成本明顯高於去年水平,債券取消或延遲發行的情況也有所增加,對企業融資產生一定的不利影響。”田原介紹。
另一方麵,債券市場的償債高峰已逐漸來臨,在市場流動性趨緊情況下,將給企業還本付息帶來壓力。尤其是考慮到美聯儲處於加息周期,我國債券市場利率水平也呈現明顯的上行趨勢,進一步增加了企業的償債難度。
在中央結算公司總經理陳剛明看來,債券市場作為金融市場的核心組成部分、直接融資的主要渠道,其健康、穩定發展對整個金融市場具有重要意義。當前形勢下,債市要站穩腳跟,關鍵要夯實債市穩定的市場化製度基礎,推好用好風控工具,防範和化解市場風險。
比如,加快引入安全和效率更高的流動性工具,推出三方回購和中央債券借貸機製,優化流動性風險管理;完善信息披露和信用評級製度,深化以信息披露為本的債券發行機製;健全規範化、法製化的信用風險處置製度,優化完善市場約束機製和風險分擔機製,加強監管協調,維護投資人合法權益等。
擴大對外開放:創新機製再出發
從前兩年境外主體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投資到今年“債券通”的開通,中國債券市場已經步入對外開放的新時代。今年5月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被納入到全球指數行業協會,意味著中國的價格指數在國際上獲得認可,有望擴大在全球債市的影響力、控製力以及定價權。
榮藝華介紹,目前已有600多個境外機構和產品加入了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涉及28個國家和地區,涵蓋亞洲、美洲、歐洲、大洋洲,持有債券餘額接近8500億元。境外主權國家、國際開發性組織、金融機構和企業紛紛發行熊貓債,已接近780億元。
中國債市的規模不可小覷,但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還不夠,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差距、與建成和我國經濟地位相匹配的大國金融要求還有差距。
國家開發銀行資金局副局長餘汪順表示,從美聯儲通過債市實施貨幣政策可以看出,債券市場操作調控著全球的資源配置。雖然我國債市規模全球第三,但境外投資比重隻有1.7%,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上海應將此作為重點,成為債市開放的試驗田。
中央結算公司監事長白偉群亦認為,自貿區債券市場將聚集全球的發行人、投資者,成為聯係在岸市場和離岸市場的重要節點,打通境內境外人民幣流通渠道,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發展。
最後更新:2017-07-24 09:0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