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iPhone_iPad_Mac_手機_平板_蘋果apple
廣發策略:中期慢熊格局未破 短期轉機時間窗或在三四季之交
本周A股市場的大新聞是A股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以及對市場的影響。站在年中時點,投資者更關注的是對於下半年的市場趨勢、風格和結構配置怎麼看?
就此問題,廣發證券策略研究團隊給出五點基本看法:
1、從“三維驅動”框架出發,如何看待下半年A股市場?——分子端盈利貢獻減弱,分母端利率和風險偏好可能是決定市場階段性機會的根據。下半年分子端盈利走勢比較確定,進入下行周期,但由於消費端和出口鏈的韌性使得盈利也存在一定的支撐,預計17年全部A股剔除金融後的業績增速為18.9%,盈利增速體現為逐季下行;利率中期趨勢在“去杠杆、防風險、抑泡沫”的影響下或“易上難下”,由於當前經濟溫和放緩且金融市場風險可控,預計監管偏緊趨勢不變,短期走勢則取決於內外利差和監管節奏,站在年中時點或進入短周期緩和階段(6月監管邊際放鬆、中美利差短期高位、利率期限結構倒掛等),綜合判斷下半年利率仍麵臨上行壓力,但上行斜率或放緩;風險偏好的影響則更為複雜,為權衡“調結構”、“穩增長”、“去杠杆” 之間的矛盾導致行政調控手段過度介入市場,抑製了投資者的風險偏好,而打破這一矛盾的“契機”或在“十九大”前後,改革階段性提速將改善風險偏好。
2、對於市場的綜合判斷——中期“慢熊”的格局尚未打破,短期迎來轉機的時間窗口或在三四季度之交。一輪牛市,往往需要“天時(盈利上行)地利(利率下行)人和(風險偏好改善)”至少占兩個,中期來看,盈利下行周期和利率上行周期疊加,已無法滿足牛市條件;而行政調控手段增加,市場短期跌幅受限,更可能是“慢熊”。短期來看,“預期差”帶來了6月短期反彈(《6月可能沒那麼差——周末五分鍾全知道(5月第5期)》),使三季度的走勢變得複雜:6月季末流動性緊張過去後,央行維穩放水行為或有所減速,7-8月金融去杠杆進入實質性的督查階段,對市場流動性的考驗依然很大,三季度的前半段市場依舊承壓;我們判斷機會可能在後半段,三四季度之交市場或迎來轉機,支撐因素之一為“十九大”前後的政策維穩及階段性改革提速,其次為“穩是主基調”下3季度“緊監管”疊加季末流動性緊張可能倒逼央行政策對衝,再次為金融監管自查、督查階段依次完畢後會出台細則整改,“靴子落地”市場恐慌情緒將有所修複。
3、探尋“價值”遷移之路——從風格和結構來看,上半年的市場表現最好的是消費白馬龍頭、“漂亮50”等板塊,投資者關心的問題是下半年“龍馬”風格能否繼續?有哪些板塊具有“性價比”?“龍馬”風格形成的兩個重要背景是利率上行和監管製度,一方麵穩定盈利、低估值資產順應金融機構資產端配置的邏輯,在利率上行期占優,而另一方麵監管製度完善使得一級半資本套利交易退潮,市場最終“抱團”的仍是價值藍籌。對於下半年的市場風格,我們的觀點是白馬龍頭股短期難言“抱團瓦解”,但從基本麵和估值相匹配的角度,下半年建議精選更高“性價比”的板塊,尤其在利率上行斜率放緩、臨近“十九大”市場風險性偏好提升的時間窗口階段。從估值和盈利的匹配角度,當前“性價比”較高的一級行業有銀行、汽車、房地產;從估值、盈利、現金以及分紅角度綜合評價,“性價比”較高的二級行業有機場、高速公路。另外,在盈利下行周期,當前階段景氣修複、機構配置不高的航空、新能源汽車仍具“性價比”。
4、“價值遷移”背景下的長期結構配置:尋找“長跑”冠軍,布局細分賽道龍頭。隨著一輪主動補庫存周期進入尾聲,17年下半年起進入盈利下行周期,未來一段時間內盈利缺乏向上彈性,同時受製於利率和監管因素導致估值結構性受壓,市場的格局體現為“結構重於大勢,同時個股特征明顯”,策略研究中大勢研判的重要性是在下降的,而隨著價值風格回歸、監管套利減少,未來市場的熱點會更加聚焦於尋找“穿越周期”的“長跑冠軍”。 我們通過借鑒海外經驗,海外一個行業要想成為長期戰勝市場的“長跑冠軍”,一般具有以下三種特征之一:1)在全球分工中扮演關鍵角色,且是本國的支柱產業;2)穩定增長的必須消費品;3)順應了本國產業結構的大變遷進程。國內比較典型的“長跑”冠軍是全球分工的“關鍵先生”白色家電和必須消費品“長牛”高端白酒和醫藥龍頭,未來各細分賽道最可能出現“長跑”冠軍的幾個方向主要有進口替代(汽車、半導體)、製造業全球化(高鐵、工程機械的全球寡頭)、大眾消費升級(品牌服飾、服務類消費等)和服務業(非銀、航空等).
5、主題投資:Q3機會好於Q2,確定性仍是首要篩選標準,關注改革和產業滲透率提升兩條主線。參考曆史經驗,“十九大”前後改革階段性提速將改善風險偏好,利好政策類主題表現。從預期差和改革確定性的角度來看,下半年值得關注的主題包括國企改革(混改落地“時間表”要求、微觀改革案例加速、政策注重國企股東回報凸顯國企藍籌投資價值)、火電供給側改革(基本麵底部、標杆上網電價上調、17年去產能目標超預期等)、電解鋁供給側改革(不合規產能占比高、限產幅度仍存在預期差)等;而在利率上行斜率趨緩和“十九大”改善風險偏好的時間窗口,可逐漸加大對新產業主題關注度,產業滲透率提升主要依賴於政策助推疊加技術變革,下半年重點關注OLED、5G、人工智能、物聯網等。
最後更新:2017-06-25 18:0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