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94 返回首页    go 人物


诸葛亮死后最大的冤案,冤杀了当时蜀汉最牛的大将,令人唏嘘

公元234年秋天,诸葛亮病情加重,秘密地把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找来。诸葛亮说,他死之后,停止北伐,杨仪领军撤还,魏延断后,姜维次之,如果魏延不从命,就随他的便,大军只管发。

最终,诸葛亮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可能是无心,或许是有意,他留下的这一句话,“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反”,给了某人可乘之机,造就了蜀汉最大的冤案。

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军中

诸葛亮死后,杨仪让费祎去传达诸葛亮的命令,魏延果然不想听从,一听是给杨仪断后更是不爽。杨仪不管魏延,按诸葛亮遗嘱,准备带着大军有序撤退。

魏延大怒,怎么能放弃北伐呢,因此抢在杨仪还没有出发前,率所部直接南归,把所经过的栈道全部烧毁。然后,杨仪和魏延二人开始互相上表刘禅说对方谋反。

杨仪在后面,一边搭桥修路一边追赶魏延。魏延先占据南谷口,率军出击杨仪大军,杨仪命令王平上前抵御魏延。王平大骂魏延,丞相尸骨未寒,你们怎么能这样。魏延大军一哄而散。

魏延率亲信逃跑,逃到汉中时,杨仪派马岱追上了魏延并且斩了他,把头颅献给杨仪。杨仪用脚践踏魏延的头颅,并且骂道:“庸奴!看你还能干坏事吗?”然后,下令诛灭了魏延三族。

魏延剧照

很显然,这个着名的案件就是魏延谋反案。为什么说是冤案,因为魏延并没有谋反,这已得到史学界认可。杨仪作为一个文臣,怎么能随便把功勋卓着的蜀汉大将杀了,而且夷其三族。

当时的蜀汉关张马赵黄都已经去世了,蜀汉能称上大将的就只有魏延了,而魏延据守汉中近十年,阻挡曹魏,又跟随诸葛亮北伐等等,这些功劳无人能比,可以说是当时蜀汉第一战将。

这样的战将,竟然被杨仪斩杀灭族,这直接导致蜀汉大将匮乏,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进行北伐。那么,杨仪为什么非要置魏延于死地呢,真的是因为魏延不尊诸葛亮的命令吗?

其实原因非常可笑,杨仪要杀死魏延竟然是因为二人的私人矛盾,杨仪的书生气作祟。

杨仪剧照

当初,因为刘备的过分器重和赏识,加上魏延自己的战功,魏延非常高傲,狂妄。等到后诸葛亮时代的时候,魏延可以说是蜀汉最牛大将,把谁都不放在眼里,因此他嚣张,别人也都容忍他。

只有一个人不肯让步,这个人就是杨仪。杨仪因为诸葛亮出军时,帮助制订规划,筹措粮草时,做事不用过多的考虑,很快就利索地处理完毕。所以诸葛亮很赏识他,军中礼节制度,都由杨仪安排和检查。

杨仪仗着诸葛亮的赏识,过分自负,加上是文臣,一股书生意气,经常和魏延争。魏延是武将,说你不服我,就拿着刀在他面前比划,杨仪都被吓哭了,一直靠费祎调节。因此,俩人积怨很深,谁都不服谁。

所以,诸葛亮死后,魏延听说给杨仪断后,非常不满,就给他捣乱。杨仪心说,一直是你欺负我,现在我掌军,还能让你欺负了,因此,上书魏延不尊诸葛亮遗嘱,派马岱把他杀了。

马岱剧照

这基本上就是魏延谋反案的真相,其实并没有那么复杂。诸葛亮知道杨仪这个人性急且心胸狭窄,所以在生前留有密令,死后由蒋琬接替他辅佐朝政,杨仪杀魏延回军后,反而做了闲职。

杨仪自认为功劳大,原想应该接替诸葛亮执政的,结果竟然是年龄和为官时间都不如自己的蒋琬任职。杨仪非常不满,在说话和表情上就流露出怨愤的神色,有时还情不自禁的叹息和发怒。

很多人都知道杨仪说话没节制,没人敢再和他来往。只有费祎安慰他,结果他当着费祎的面,大发怨气,说当初丞相去世时,我要是领着全军投降曹魏,能像现在这么落魄吗,我后悔啊。

费祎把这话密报朝廷,杨仪被罢官流放。结果到了流放地,杨仪又上书诽谤朝廷,肆无忌惮,朝廷派人抓他。杨仪自杀而亡。冤死魏延的“罪魁祸首”就这样死了。

倘若魏延没被杀会怎么样,魏延可是帅才,能否阻挡蜀汉被灭国的命运,改变历史。可惜,历史不容假设,没有人知道了。哎。。。

关于魏延事迹,可查看之前文章解读蜀汉“反贼”魏延,其历史谜团,有一条至今无解!

最后更新:2017-08-25 00:30:29

  上一篇:go 别再黑诸葛亮了,他的这三点军事才能,完胜曹操、司马懿
  下一篇:go 三国中马谡被杀竟暗藏玄机,诸葛亮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惨遭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