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889 返回首頁    go 人物


重慶“金融主力” 西南證券動蕩

日前,西南證券(600369.SH)公告稱,公司副總裁兼董事會秘書徐鳴鏑因個人原因,已向公司提交了書麵辭職申請,辭去在公司所擔任職務。

由於徐鳴鏑此前負責西南證券投行條線,市場認為其離任或與去年以來公司負責的兩宗投行項目被調查、處罰有關。這起人事變更也因此被認為是該處罰事件後又一張倒掉的“多米諾骨牌”。一位業內人士對此表示,萬福生科案後,平安證券耗時三年才東山再起,西南證券要如何重振,是目前對其嚴峻的考驗。

“五朝老將”離任

“(徐鳴鏑)離任在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某久居西南地區的市場人士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徐鳴鏑是西南證券的“老將”,其經曆了五任董事長(蔣輝、翁振傑、羅廣、崔堅、廖慶軒),見證了西南證券的上市、崛起。該人士認為,雖然其負責的投行近年多個項目出現問題,但其離任或並不完全屬於“引咎辭職”。

從能夠找到的最早一份公開資料上看,2009年*ST長運(西南證券上市重組的前身)董事會通過了徐鳴鏑副總、董事會秘書任職的議案。而在彼時披露的簡曆中,徐鳴鏑除早期的西南證券總裁助理任職經曆外,已是投資銀行總部總經理。

在徐鳴鏑近十年的掌舵下,西南證券投行的發展不得不說是與其息息相關。

實際上,西南證券先天條件並不好。這家偏安重慶的券商,既不是成立最早的一批(1999年成立),發展過程中也沒有得到太多“照顧”,2009年才借殼上市。但就是這麼一家券商,其投行業務數年來發展速度驚人,在行業內排名靠前,在西南地區的券商中實屬罕見。

從徐鳴鏑的任職來看,2009年西南證券投行通過優化組織架構集中有效資源,確定了以再融資為主、財務顧問和IPO為兩翼的戰略定位,並且有針對性地推出薪酬製度改革、行為績效考核等多項措施,促進了承銷保薦、債券融資、財務顧問等各項業務的迅速崛起。根據當時披露業務數據對比,當年其投行營業收入同比增長了3倍。

市場認為,正是徐鳴鏑推動建立並設計了西南證券投行格局和業務戰略。

而更能管窺徐鳴鏑戰略決策能力的是,2012年IPO停發,政策的急轉幾乎是對所有券商投行戰略的考驗。而彼時,西南證券調整業務結構的戰略決策果斷,其受到的衝擊更小且奠定了未來幾年的發展基礎。

根據2012年的市場公開數據,2012年兩市 IPO發行費用下降56.1%的情況下,西南證券同比下降 38.25%。其中,並購業務家數市場排名第二,再融資業務也排進前五。

當然,快速的發展也帶了業務風控的考驗。2017年西南證券負責的投行項目相繼接到兩張重磅罰單。市場雖然懷疑這或是徐鳴鏑離任的原因之一,但更值得關注的是,徐鳴鏑走後,西南證券投行大局將由誰主持?其戰略計劃會否調整?

對此,西南證券方麵並未給予回應。不過,從公告上看,西南證券稱,“公司將按照相關規定盡快聘任新的董事會秘書,在此期間,由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總裁吳堅先生代行董事會秘書職責。”

此外,徐鳴鏑還是西南證券子公司西證創投、西證國際投資、西證國際證券高管。雖然公告中隻提及徐鳴鏑將辭去“公司副總裁兼董事會秘書”職位,但上述業內人士提及,“或將一並辭去”。不過該說法並未得到西南證券的確認。

實際上,上述代任的吳堅也是在去年西南證券投行項目被調查後,西南證券高層人事變動中到位的“接棒者”。2016年7月18日晚公告,餘維佳辭去西南證券總裁職務,由現任副總裁吳堅接任。資料顯示,吳堅為西南證券副總裁、董事,曾任重慶證監局上市處處長、重慶市證券監管辦公室副處長等職務。

處罰餘波難消

除了上述投行處罰和個人選擇外,記者注意到,徐鳴鏑近年的薪酬在不斷下調。

其中,根據2014年、2015年、2016年西南證券年報數據顯示,徐鳴鏑2014年薪酬是191.71萬元(報告期內從公司領取的應付報酬總額、稅前),2015年其薪酬為123.8萬元,相較上年減少67.91萬元,降薪幅度35.42%。這一年度由於受“股災”影響,券商高管薪酬存在普遍性下調,尤見於中小型券商。但2016年,徐鳴鏑薪酬相較2015年又再次減少88.12萬元,當年薪酬僅為35.68萬元,其降薪幅度達到71.18%。

上述業內人士認為,僅就2016年這一薪酬水平來說,考慮到徐鳴鏑的資曆和職位,其在券商中確實屬於較低水平。

而從數據上看,除徐鳴鏑之外,不少高管也有較大幅度的降薪。例如同為西南證券“老將”的副總裁、合規總監李勇,其2016年薪酬也僅為35.68萬元,降薪幅度為69.15%。而這會否影響公司高層的人事穩定?由於2016年降薪幅度較大,記者詢問西南證券方麵具體原因,但截至發稿並未得到回應。

更為值得關注的是,在西南證券連涉兩起投行業務處罰後,原本快速發展的投行如今是何種模樣?受到了何種影響?

根據公司2015年、2016年的半年報及年報對比,其2016年上半年投行仍在加速發展,其中取得營收達到10.41億元,較2015年同期增長近36.44%。而2016年因投行項目被調查而業務暫停後,公司全年投行收入出現下降,最終較2015年全年減少0.7億元。

而在這一數據背後是西南證券投行受處罰影響的“困頓”。據多位投行人士介紹,在西南證券去年兩度遭立案調查背景下,其多個投行項目被業內爭搶。“這種情況是存在的。(西南證券被立案調查)是搶項目的好機會,實際上在去年年中,西南和興業兩家券商被立案調查期間,已經進行過一次瓜分了。”一家上市券商的保薦代表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雖然截至目前西南證券2017年半年度業績預報、快報均未披露,但記者通過計算其今年一季度數據以及合並4月、5月、6月主要財務信息快報,發現公司今年上半年經營情況較去年同期及券商同行略顯滯緩。

其中,公司上半年總營收約為12.39億元,淨利潤為3.31億元(月度數據均為母公司數據,未經審計,且為非合並數據,最終數據以公司定期報告為準。此處合並計算僅為參考)。而2016年上半年這一組數據分別為營收20.03億元、淨利潤8.8億元。也就是說,今年上半年公司總營收和淨利潤或有近一半的下滑。

而究其原因,投行業務收入下降或是一項。從公司一季報披露的數據來看,在2017年A股市場交易已經恢複相對穩定的背景下,公司手續費及傭金淨收入實現3.65億元,較2016年上半年的“股災餘波”期間再度下滑42.88%,彼時收入尚有6.4億元左右。西南證券對此坦言,這一下滑主要係投資銀行業務收入下降。

上述業內人士就平安證券在萬福生科事件後的表現告訴記者,西南證券受投行項目處罰的餘波或不會很快消散,“西證的投行業務能力原本在業內是較強的、有不錯的競爭力,打造的是所謂的精品投行。其並購方麵的業務更有較長時間的耕耘。但該事件(指大有能源案和九好案)後其如何才能盡快重振旗鼓,對公司是一個嚴峻的考驗。其中,尤其是口碑、商譽、投行品牌的再度建立需要時間。”

(原標題:重慶“金融主力” 西南證券動蕩)

最後更新:2017-08-06 02:35:50

  上一篇:go 從“大躍進”到“急刹車” 中國煤電去產能迫在眉睫
  下一篇:go 募投項目調整頻率快 開爾新材項目初建致業績低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