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7
人物
英國在經濟減速中麵臨選擇困境
摘要
經濟學家們一直在猜測,在脫歐路上,經濟衰退何時會降臨英國。
經濟學家們一直在猜測,在脫歐路上,經濟衰退何時會降臨英國。
當地時間8月28日,英國脫歐展開第三輪談判。在缺乏明確經濟貿易政策方案造成的不確定性中,企業與公眾正在舉棋不定,英國經濟的各項指標卻已經露出頹勢。
歐盟一直在譴責英國對脫歐缺乏準備,而一張談判照片讓英國輿論也開始自我譴責。那是在英國與歐盟展開第一輪談判的時候,雙方代表分坐談判桌兩邊,一方擺出厚厚一疊談判文件,另一邊兩手空空但笑容滿麵——兩手空空的是英國脫歐事務大臣戴維斯(David Davis)三人組。
從當地時間8月15日起,英國開始以“雪崩”之勢甩出一係列脫歐立場文件,從臨時關稅同盟、商品自由流動、到機密信息交流,爭端問題裁定,似乎想要摘下“對脫歐毫無方案”的帽子。9天之中,英方發布的脫歐立場和未來關係文件數量從0到7。不過,從6月中旬到7月中旬,歐盟委員會早已發布了9份立場文件。
伊恩·貝格(Iain Begg)任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歐洲研究所教授,並在英國經濟與社會研究委員會發起的“英國在變化中的歐洲”項目中,從事脫歐帶來的經濟影響研究。貝格表示,英國脫歐的種種不確定性正在傷害經濟,而脫歐談判需要做出明確選擇。
貝格告訴澎湃新聞:“7個月前,當特蕾莎梅宣布脫歐的時候,表示脫離單一歐盟市場是脫歐唯一的路徑,因為這是從歐盟手中,重新拿回移民控製權的唯一路徑。歐盟的原則,是勞動力、資本、服務、商品的自由流動,如果你想阻止人員的自由流動,那麼就必須退出歐盟單一市場。這是一個簡單的選擇,你要麼加入,要麼退出。”
但是最初的“硬脫歐”方案已經發生了一係列的變化。2017年年初,英國經濟出現頹勢,不同的聲音開始浮現。英國首相特蕾莎·梅大選落敗,而她的“硬脫歐”方案也陷入模煳。目前英國出現兩方麵意見,一方希望留在關稅同盟和單一市場,一方希望退出。在爭議中,“脫歐過渡期”的唿聲日漸響亮——英國不應當徹底退出歐盟,至少設立為其數年的過渡期。
但對英國既享受歐盟的優待,又放下對歐盟的義務的想法,歐盟回應,談好“分手費”,才能談其他問題。
脫歐後的短期繁榮到長期低迷
2016年5月,英國舉行脫歐公投之前,英國財政大臣喬治奧斯本(George Osborne)向議會遞交一份文件,分析稱,一旦公投決定脫歐,英國經濟將立即遭受衝擊,陷入蕭條,經濟增速放緩,英鎊匯率暴跌,失業率增高,居民收入縮水,房價大跌。
奧斯本強調,留在歐盟將是英國最好的出路。但此後英國公投選擇了“分手”。
大蕭條並未即刻降臨。公投第二天,英鎊匯率的確一度暴跌去11%,此後卻逐漸趨向穩定,英國的經濟增長率在2016年下半年甚至交出了漂亮的成績單,第四季度的經濟增長率達到0.7%,在G7國家中(美、日、德、英、法、意、加)名列第一,而失業率也保持在較低的水平。
然而這隻是短暫繁榮,從2017年年初以來,英國經濟指標逐漸顯示出頹勢。英國經濟增速從G7國家中最快,在2017年上半年跌入7國中最慢。經濟增速從2016年第四季度的0.7%,跌落到2017年1季度的0.2%,第二季度略微回升到0.3%。與此同時,歐元區的經濟增速則達到了0.6%,幾乎是英國的三倍。
英鎊匯率一直未能回到脫歐前的水平。據英國《衛報》統計,到2017年7月,英鎊對美元的匯率仍舊跌去了13%,對歐元的匯率跌去了14%。
英鎊的貶值正在推高通貨膨脹,物價一路走高,真實的收入水平則背道而馳,英國人的錢袋一路縮水。據英國國家統計局數據,從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英國的通貨膨脹率一直保持在1%以下,但從英國決定脫歐開始,通貨膨脹率已經一路上升至超過2.5%。這意味著,在英鎊對外貶值的同時,英鎊的國內購買力也一直在下降。
收入縮水抑製了英國的消費和零售發展。製造業、建築業、服務業三個領域的增長都出現了放緩。尤其是在英國經濟結構中比重最高的服務業,受到家庭收入縮水的影響,困境尤為明顯。在第二季度,英國的家庭消費上升了0.1%,這是2004年以來最小的增幅。
企業的投資信心也陷入了低穀。與今年一季度和去年相比,二季度企業在英國的投資陷入停滯。據英國國家統計局數據,第二季度,外貿與投資對經濟的拉動近乎沒有。貝格解釋,英鎊的貶值吸引了許多遊客,這有助於刺激經濟,但在出口方麵,由於英國的經濟結構以服務業為主,貨幣貶值未能刺激貿易出口。據英國國家統計局數據,英國的貿易赤字的水平從4月的106億鎊,擴大到5月的118.6億鎊。
能否重回“軟脫歐”?
陷入掙紮的英國經濟正在重塑英國的脫歐方案。貝格表示,隨著2017年初,英國經濟顯出頹勢,英國國內對於“硬脫歐”的論調出現了變化。一部分人傾向留在關稅同盟和單一市場,即“軟脫歐”,或者至少設置數年的過渡期。在英國的脫歐文件中,也提出了避免“斷崖式下跌”。
英國民意的十字路口在於,既希望重新掌握控製移民的權力,又希望享受留在歐盟單一市場的優惠,免於承擔貿易關稅和繁複手續。但歐盟的規則在於實現人員、資本、服務、商品的自由流動,因此兩者不可以兼得。
當地時間8月21日,以英國卡迪夫大學教授Patrick Minford為首,一群支持脫歐的經濟學家估計,離開歐盟單一市場和關稅同盟,將會為英國經濟增加1730億美元。這種設想建立一係列的新外貿假設上:第一,英國能夠與其他國家完全展開自由貿易,或者單方移除所有貿易壁壘。第二,將歐盟造成阻礙的規章製度從英國剔除出去。第三,停止向歐盟繳納高額財政預算“會費”。第四,是不必再為低技能的歐盟移民提供培訓費用,預計一人省下3500英鎊。
Patrick Minford提出的經濟模式遭到了抨擊,甚至被歐洲議會代表,英國綠黨黨員Molly Scott Cato稱為“巫術經濟學”。Cato抨擊前者的經濟模式建立在英國單邊移除所有貿易壁壘,在全球市場上碰運氣的假設上。而這最終隻會導致英國薪資水平下降,和英國完全失去製造業。英國的製造業企業以外資為主,並且生產模式對歐盟其他地區生產的部件進行組裝。諷刺的是,這更為凸顯出了關稅同盟減少內部貿易障礙的重要性。
與此相對則是,英國經濟與社會研究委員會的Monique Ebell表示,如果英國脫離歐盟單一市場,將會損失30%的貿易總量,並且英鎊的貶值將會推高通貨膨脹。
據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預計,如果英國脫離關稅同盟下的貿易政策,轉而在世界貿易組織的框架下進行貿易,那麼衰退的貿易將使得每個家庭的年收入減少850鎊。
英國首相梅在脫歐宣言中提出,英國脫離歐盟,是為了能夠與世界其他國家更為快速地達成貿易協定。不過貝格認為,英國獨自與其他國家談判所需要的時間長度,與獲取有利條件的談判能力,或許都將受到削弱。
英國在近期發布的立場文件中做出了選擇——希望在脫歐後,建立“臨時關稅同盟”。但是歐盟談判代表米歇爾巴尼耶(Michel Barnier)多次警告英國,想要隻享受歐盟成員的優惠,是一件沒有可能的事情。
如果不交歐盟“會費”,能否也不交“分手費”?
英國標誌性的紅色巴士,曾載著這樣一條脫歐標語穿梭在大街小巷——“英國每周送給歐盟3.5億英鎊,不如用來資助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係。”
停止向歐盟繳納每周3.5億英鎊的“會員費”,用以支持英國國內經濟發展,一直是英國脫歐者的論點之一。但是脫歐者可能無法實現這一承諾了——這每周3.5億英鎊的會費,短期內可能將被用於支付歐盟提出的“分手費”。
貝格解釋,歐盟委員會提出,作為成員國之一,英國為歐盟的財政預算提供資金,本次歐盟的財政預算始於2014年,終於2020年,如果英國在2019年4月正式脫離歐盟,那麼歐盟的財政預算上就會立即出現一個“大洞”。這是其他歐盟國家不會願意承擔的費用。根據不同的算法,這筆“分手費”在250億歐元至750億歐元之間。
貝格認為,可行方案之一是,英國在2020年以前,持續向歐盟繳納預算所需的“會員費”,並收到農業、區域發展和科研方麵的財政補貼。而到2018年底,英國的脫歐談判預計將取得一個較為明晰的方案,為2020年之後與歐盟的財政關係指明方向。
在英國最新發布的一係列脫歐文件中,也都對於“分手費”卻避過不提。7月,英國外交大臣鮑裏斯·約翰遜(Boris Johnson)對於“分手費”這一要求回應:“歐盟會失望而去”。
而歐盟則把關稅同盟談判作為索取“分手費”的最大籌碼,歐盟的首席脫歐談判官巴尼耶警告英國政府,如果英國不能明確說明願意支付多少“分手費”,那麼這場脫歐談判,或許將無法取得任何進展。
在不確定性中動搖的經濟信心
貝格表示,目前脫歐對英國經濟最明顯的傷害,其實在於諸多的不確定性,讓企業在做出商業決策之時,一直在瞻前顧後,難以決定。與此同時,巴黎、法蘭克福等歐盟金融中心,也在試圖從金融中心倫敦撬走業務和人才。
根據安永發布的一項2017年英國對境外投資吸引力調查報告,2016年英國對境外直接投資仍具有吸引力,但是隨著時間推移,這種吸引力正在下降。
在2016年,英國的境外直接投資項目數量居於歐洲首位,增長了7%,達到1144項,在英國國內也創下了新的紀錄。外資帶來了44700個工作職位,超過第二名波蘭20000個。
短期來看,在2017年,24%的受訪者計劃在英國建立或者擴張經營,這也與過去7年的趨勢一致,英國也被受訪者選為歐洲第二有吸引力的投資國家,從法國手中奪回了第二名的地位,僅次於德國。但是從未來三年的預期來看,有31%的受訪公司預期英國的吸引力將會下降,僅有33%的受訪者預期吸引力會提高。相比之下,在2013年,有65%的受訪投資者有著積極的三年預期。
而安永分析發現,投資人擔心英國未來的貿易和移民政策,更為複雜的海關程序,與歐盟貿易的關稅。對於西歐的受訪投資者來說,50%預期英國對境外直接投資的吸引力將會出現下降。
另一方麵,代表英國82%招聘市場的英國招聘與就業聯合會(REC)最新調查顯示,國內企業雇主對英國經濟的信心跌入了公投脫歐後的最低穀,投資與招聘的意願也都徘徊在公投脫歐後的最低點。
REC調查的總負責人Kevin Green表示,據許多企業反映,勞動力的供應、脫歐談判、政治的不確定性,都在製造緊張。
而第三輪脫歐談判也未必能終結這些不確定性。德國大選將在9月24日舉行。貝格認為,鑒於德國在談判中的重要地位,或許要等到德國完成大選之後,脫歐談判才能取得一些初步結果。
(原標題:第三輪脫歐談判開啟 英國在經濟減速中麵臨選擇困境)
(責任編輯:DF134)
最後更新:2017-08-28 20:5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