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8
人物
釣魚把握咬鉤信號的技巧是關鍵
魚咬鉤信號是通過浮漂傳遞給釣者的,浮漂以不同的信號報告咬鉤訊息,釣者觀察浮漂的動向提竿起魚,是垂釣中最有興致、最興奮、最愉快的事,個中妙處難以用言語表達。常常見到這樣的情景:眾多釣手雲集,技藝嫻熟的釣翁頻頻舉竿得手,而技藝稍遜或經驗不足者收獲甚少,甚至上鉤的魚又逃之夭夭。這就是為什麼要研究咬鉤信號和提竿時機必要性。由於魚類的食性和就餌方式不同,故浮漂的反應形態也有所不同。綜括起來,有送漂、悶漂(亦稱黑漂)、斜漂、搶漂、點漂、移漂等,這都是某幾種魚類咬鉤的反應,垂釣者必須在刹那間迅速做出反應,提竿起魚。
(1)送漂
魚頭朝下尾朝上吃到魚餌後揚頭起身欲遊時出現的現象,這是典型的鯽魚咬鉤信號。如是鯿魚,浮漂上送速度較鯽魚快,也有鯽魚咬鉤不送漂的,但隻是在水很淺的地區或流水區。其他如鯉魚、草魚也有送漂的情形,但起初浮漂的擺動幅度都較大,且送漂也是偶然現象。
(2)悶漂
浮漂先是抖動幾下,而後徐徐下沉,這多是鯉魚咬鉤的反應。有時青、草魚也是沉漂,浮漂抖動得越沉穩,下降的速度越慢,說明越是大魚咬鉤,思想要有足夠準備。
(3)斜漂
浮漂先升後沉動作溫柔緩慢,連續沉浮兩三次,然後水平方向被徐徐拖走,且浮漂持續隱約可見,這多是草魚。浮漂斜向下沉且速度較快,則很可能是青魚。因為它們吞食都是自下而上,草魚得食後平遊而青魚多下潛。如是鰱、鱅,走漂速度較草魚快。
(4)搶漂
這也是常見到的狀況,鉤子一落水就被貪食的魚類發現,咬住就跑,鯰魚、黑魚多是這種食態,在一般塘、堰則又多是白條魚的動作。
(5)點漂
浮漂頻頻點動,且時沉時冒,東遊西走,起竿無魚,這就是小雜魚在搗亂。遇到這種情況,換大一些的硬食團,避免頻頻舉竿。
(6)移漂
浮漂微微擺動。先不沉降,後時沉時降,魚漂位置平移,這多是蝦類索食動作,竿起得快時,它們的大夾還未鬆開仍可釣得,但多數起竿時中途落水。有蝦無魚時最好移動位置,“釣魚釣到蝦,趕快就搬家”。但若是淺水垂釣(30厘米(1尺)左右深),鯉魚咬鉤也常有這種浮漂表現,水淺沒有悶漂或送漂的餘地,所以會出現移漂現象。
最後更新:2017-08-29 04:3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