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3
人物
A股整體業績增速創6年新高 五大行業步入業績拐點
點擊查看>>>中報大全
編者按:5月中旬以來的持續反彈,不僅帶來市場人氣的大幅集聚,也充分反映出上半年A股市場整體業績向好的預期。2017年中期,3316家A股上市公司中期業績整體表現大幅向好,營收和業績同比增速雙雙創出近6年新高,特別是淨利潤增速上更是出現逆轉,由負轉正,同比大幅增長了17.9%。整體業績的好轉,除了“漂亮50”業績的穩定堅實外,周期股的不俗表現也可謂是勞苦功高,“原力覺醒”的力量,讓其無論業績增速還是股價走勢都在A股市場大放異彩。
2017年7月13日至8月31日,曆時43個披露日,滬深兩市3316家上市A股如數披露了今年“中考”成績。在經曆了一季度整體利潤負增長之後,A股公司整體迎來了經營和業績的雙雙大反彈,受供給側改革以及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催化,不僅“漂亮50”、消費白馬業績穩定堅實,且周期股也迎來了業績拐點,業績與股價雙雙騰飛。
整體盈利同比增速創6年新高
據資訊數據統計,兩市3316家上市A股在今年上半年合計實現營業總收入181167.83億元,同比2016年中期增長21.89%;合計創造歸屬母公司淨利潤16702.65億元,同比2016年中期增長17.9%,創出自2012年以來中期業績同比增速最佳水平。盡管在增速對比上,淨利潤同比增速相較營業總收入的同比增速略有差距,但今年中期兩項主要財務指標雙雙兩位數增長,是近6年以來的最佳經營表現。
從曆史來看,上市公司淨利潤一般情況下“噪音”都很大,股權投資、財政補貼、資產重組、打新股等都會形成非經常性損益影響當期利潤,導致扣非後利潤增速往往大幅小於扣前利潤增速。然而令人驚奇的是,在今年這種現象已經不複存在了。2017年7月以前上市的3166家公司(2017年中期之後上市的公司沒有公布2016年中報扣後淨利潤),扣非後淨利潤整體實現了19.9%的同比增長,這相比扣前淨利潤的17.82%整體增速反而要高出2.08個百分點,這種現象充分說明,今年上半年,上市公司主營業務的盈利能力有了明顯提升。
此外,從今年前兩個季度主要財務數據的環比變動情況看,二季度單季營業總收入和淨利潤也分別較一季度環比增長了7.65%和9.71%,和上半年同期變動不同的是,今年二季度利潤的環比增速要略高於營收增速,這也進一步說明上市公司在今年的獲利能力是在持續增強的,而今年上半年以來的漲價風更是從側麵唿應了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好轉。
創業板增速跌落神壇 溫氏股份拉掉整板利潤
分市場統計分析主板、中小板、創業板市場今年上半年的業績變動情況,可以看到,創業板的營業總收入同比增速最高,668家公司上半年整體實現的4659.09億元營業總收入,相比2016年中期增長了33.56%,但讓人遺憾的是,創業板的淨利潤同比增速卻是三個市場中“墊底”的,整體僅實現了6.39%的同比增長。而相對來說,中小板公司的淨利潤增速最為優異,872家公司整體創造淨利潤1261.04億元,相比2016年中期同比增長高達28.91%。今年上半年,從指數表現上看要明顯相對中小創更加出色的主板市場,其整體營收和利潤兩項主要財務指標雖然也雙雙實現了正增長,但增勢相對中小創公司的表現要有所偏弱。
“營業總收入同比增長33.56%,淨利潤同比增長僅6.39%”,創業板今年中期營收和利潤增速出現如此大的差異,問題主要就出在了溫氏股份身上。身為創業板“體型”最龐大的公司,溫氏股份今年上半年受商品肉豬銷售價格同比下降的影響,盈利水平出現了大幅下降。同時,報告期內,養禽行業受H7N9事件的影響,各地政府對活禽市場的管理日趨嚴格,部分地區關閉活禽市場及不定期休市時間的增加,也致使活禽流通渠道受限,公司的養雞業務也遭到嚴重衝擊。最終使得中期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分別同比下降了11.41%和74.95%。如果剔除溫氏股份的影響,則創業板整體營收和利潤的同比增速將分別達到37.54%和23%,盈利能力同比增幅明顯提升。
以NASDAQ市場為藍本設立的創業板市場,在2016年之前,無論整體營業收入還是淨利潤的增速都要優於主板市場和中小板市場,但自今年一季度開始,這一傳統已被打破,不僅利潤增速明顯低於營收增速,淨利潤的增長速度業已兩個報告期“墊底”A股。長期以來,創業板公司業績的持續增長與其不斷湧現的外延式並購密不可分,但自2017年以來,並購重組審核逐漸放緩且要求嚴格,使得創業板公司外延式並購規模明顯下滑,由此對創業板的整體業績貢獻也急速下降。在並購重組審核趨嚴以及再融資監管(特別是定增)趨緊未放鬆前,創業板公司業績增速不排除有繼續下行的可能。需要注意的是,2014年至2016年是A股並購重組的高峰期,通常並購標的的業績承諾期限為3年,由此也意味著,2016年至2018年是並購標的業績承諾的集中兌現期,隨著業績承諾的陸續到期,沒有了業績承諾的約束,那些進行為外延式並購的企業業績表現很可能會出現大幅下滑的可能。
周期股“原力覺醒”
就在創業板公司基本麵和股價均跌落神壇之際,A股市場有關價值投資之聲甚囂塵上,此前長期默默無聞的周期股今年以來的業績和市場表現可謂一鳴驚人。
2017年,周期股完美上演了一出“原力覺醒”之戲,無論業績增速還是股價走勢都在A股市場大放異彩。統計數據顯示,在2016年上半年時,申萬28個一級行業中,采掘板塊還是惟一的虧損行業,淨利潤整體虧損了25.42億元,可到了今年上半年,采掘類公司強勢扭虧,整體實現6040.19億元的淨利潤,同比增幅高達4562.6%,成為了A股市場中利潤增速最彪悍的行業。相較采掘業,鋼鐵股和有色金屬股今年的業績表現也不負眾望,淨利潤整體分別同比大增417%和110.78%,業績增速分別排在了申萬28個一級行業中的第二位和第四位。
正所謂業績是股價上漲的基石,從市場表現看,今年周期股的走勢確實搶眼。其中,鋼鐵股年初至今累計上漲了33.64%,成功奪得了A股行業漲幅榜之首的殊榮。有色金屬股也漲勢不俗,今年以來股價整體錄得了25.53%的漲幅。相對來看,上半年利潤增速最彪悍的采掘股因受前5個月大幅下跌拖累,累計漲幅僅為9.47%,但不管如何,其仍跑贏了市場同期8.38%的平均漲幅。
近日,從國家統計局披露的最新數據顯示,7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國有控股企業利潤同比增長34.2%,增速比6月份加快13.5個百分點;其中,央企利潤同比增長8.5%,扭轉了6月份同比下降6.5%的局麵。如此向好的局麵,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石油加工、煤炭和鋼鐵等行業效益的明顯提升。
“漂亮50”真漂亮
2017年上半年,A股市場值得記錄的除了周期股外,“漂亮50”也是值得“濃墨重彩”的一筆。今年以來,滬指的穩定表現與“漂亮50”的持續穩定業績和市場表現密不可分,可以說沒有“漂亮50”的堅挺就沒有大盤上破3300點的可能。
“漂亮50”概念最先來源於美國,是美國股票投資史上特定階段出現的一個非正式用語。上世紀70年代初,美國股市在經曆了短暫一年多的牛市之後開始進入震蕩調整的趨勢,而50隻大盤股卻在這個時候逆勢不斷走強,並受到市場的不斷追捧,這其中包括很多我們耳熟能詳的公司,如可口可樂、麥當勞等。對於A股“漂亮50”行情,早在2003~2004年,A股市場也曾經曆。當時,A股在反複築底之後,鋼鐵、汽車、石化、能源電力、金融五大板塊帶領市場展開了熊市中的最大一輪反彈,機構紮堆寶鋼股份、上海汽車等大盤藍籌股,創造了當時的“五朵金花”行情。另外一個時間段是2012年,上證指數處在2200點的低位,受投資者對傳統經濟模式悲觀的影響,上證指數一直徘徊不前,而恰在此時,一批白馬股能夠逆勢走牛,保障了市場的穩定發展。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年初以來,在上證指數累計上漲8.38%的同時,上證50成份股指數累計上漲了19.3%,跑贏滬指10.92個百分點。在上證50標的股中,可以發現有33家公司同期漲幅超越了市場平均水平,特別是權重大藍籌中國平安、招商銀行更是累計漲幅均超過了50%。
從經濟環境變化來看,雖然當前經濟環境相比2015年已經渡過了最壞的時候,仍會麵臨太多的不確定性。與此同時,在今年“一帶一路”、“雄安概念”反複炒作後,市場可確定性的題材炒作機會越來越少。在此背景下,很多機構不得不紮堆在白馬藍籌上,以尋求抱團取暖。而隨著行情的不斷演變,白馬股、藍籌股的持續上漲表現也在改變著市場參與者的認知,市場對護盤預期和藍籌偏好的認知逐步達成共識,由此使得這一正反饋得以持續,進一步使得“漂亮50”變得越來越美。
當然,在“漂亮50”市場表現越來越美的同時,“漂亮50”標的股今年上半年整體業績表現也是可圈可點的,營業總收入和淨利潤分別同比增長了14.47%和9.79%。對於“漂亮50”,市場中有觀點認為,“漂亮50”行情的邏輯是回歸基本麵帶來的優質股估值回升,作為這些龍頭公司,似乎隻有他們的基本麵惡化才會使得行情結束。
消費白馬業績與股價齊飛
隨著價值投資唿聲的日益高漲,白馬股,尤其是消費類白馬公司今年以來走勢亮點頻現,特別以白酒和家電股代表貴州茅台、格力電器、美的集團等表現最為強烈,不僅業績穩步向上,且股價也是迭創新高。
2017年,市場和行業內人士視之為白酒行業經過深度調整之後的轉型升級之年。18家白酒公司中有15家營業收入和淨利潤今年上半年雙雙實現增長,如考慮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影響,僅有皇台酒業、金種子酒2家公司上半年業績出現了下滑。對於白酒板塊的頭號“種子選手”貴州茅台而言,上半年淨利潤高達112.51億元,扣後淨利潤更是實現了112.8億元,同比增長28.2%。山西汾酒、酒鬼酒、水井坊3家白酒類公司,今年中期的營業總收入和扣後淨利潤同比增速同樣也均實現20%以上。
在62隻家電股中,今年中期有22家公司營業總收入和扣後淨利潤均實現20%以上的同比增長。其中,老板電器的增速最為穩定。觀察曆史數據可知,自公司2010年上市以來,每年年末的扣後淨利潤同比增速始終保持在40%以上,今年上半年,公司的扣後淨利潤也再度同比增長了34.35%。與此同時,市場中還有浙江美大、飛科電器、奧馬電器等11隻家電股,均自上市以來保持著利潤的持續正增長。去年第四季度以來,空調整機和上遊配件行業出貨量呈現高速反彈態勢。對於家電股,聯訊證券指出,家電行業正處在消費升級超級周期,消費者的消費習慣正由功能性消費轉向品質消費,推動整機廠商不斷優化產品結構,高端產品占比持續提升,龍頭公司受益明顯。
與股價、業績齊飛相唿應的是,消費白馬還贏得了機構的高度青睞。中報顯示,18家白酒股中,有12家公司被機構持股比例在50%以上,古井貢酒、山西汾酒、貴州茅台的機構持股最為集中,比例分別高達84.24%、82.62%、79.36%。而在62隻家電股中,20家公司中期機構持股比重超過了50%,蘇泊爾的機構持有比例甚至高達91.03%,而小天鵝A、海信科龍、九陽股份、三花智控、老板電器的機構持股比重也均超過了70%。
對於消費白馬,QFII在二季度繼續看好,在其二季度末持股市值最高的前10家公司中,包含了貴州茅台、五糧液、美的集團、格力電器4家極具代表性消費白馬龍頭。與QFII一樣,公募基金也看好白酒股,貴州茅台、五糧液更是成為不少績優基金的重倉標的。基金中報顯示,截至6月底,銀華富裕主題混合基金的十大重倉股中就有7隻為白酒股,相較一季度,銀華富裕主題混合基金對其中5隻白酒股進行了加倉。農銀匯理國企改革混合十大重倉股中也有5隻為白酒股,合計占基金淨值比重達29.39%。當然,除了愛“喝酒”,多隻基金同樣也偏好在夏天“吹空調用小家電”,以格力電器、美的集團、華帝股份、老板電器等為代表的家電龍頭均被基金重倉持有。
值得一提的是,二季度以來還有一個不好的現象讓人擔憂,即多家消費白馬龍頭公司遭遇了大股東的減持,如美的集團、老板電器、蘇泊爾等公司高管相繼出現了“賣賣賣”的行為,一度引發投資者的擔憂。對此,美的集團曾回應稱,核心管理團隊看好公司長期成長,公司連續四年對數千名核心業務骨幹授予股權激勵,充分表明了公司核心管理層對公司長期價值成長的信心。事實上,從市場表現來看,美的集團實控人減持套現11.21億元,並未激起公司股價太大波瀾。減持消息釋放後,美的集團16日股價開盤應聲下跌超2%,此後便又震蕩上升並於收盤翻紅。
對於家電股,市場分析人士認為,在三四線城市樓市保持平穩釋放、良性去庫存下,預期將長期利好家電銷售大局。
5大行業業績進入業績拐點
除了持續性向好的行業和公司,根據今年的中報和曆史數據對比來看,采掘、交通運輸、機械設備、建築材料、商業貿易等行業相比去年同期,業績均出現了明顯的向上拐點,淨利潤增速由負增長轉為正增長。除了2016年中期惟一虧損卻在今年中期大爆發奪得行業業績增幅榜之冠的采掘股,建築材料股的整體利潤增速也動力十足,2016年中期其行業整體利潤還出現了17.74%的同比下滑,可到了今年中期,則整體實現了118.95%的翻倍增長。機械設備股同樣增勢迅勐,盡管2016年中期淨利潤整個體下滑了26.14%,但今年中期已完成了61.03%的快速增長。交通運輸、商業貿易在今年中期的淨利潤整體增長均超過20%。
從常理來說,二季度通常是煤企表現最乏力的時間,因為冬季剛過、夏季未至,下遊火電廠的需求量小,煤企二季度的業績往往總是全年最低。但2017年卻呈現了淡季不淡的局麵,動力煤、焦煤價格持續高位運行,促使煤炭企業的現金流大幅好轉,資產負債表也得到持續修複,業績同比自然也出現了大幅增長。
建材板塊中,二季度期間,海螺水泥、西南水泥等多家企業發布漲價通知,企業方麵稱因原材料成本上升及市場行情發生變化,涉及20餘家水泥企業集體發布漲價函。此次漲價區域範圍橫跨四川省、廣東省、重慶市等兩省13市,為今年較大範圍的一次漲價,尤其四川省30天內連續漲價兩次,漲幅已超100元/噸。在漲價通知中,多家水泥企業解釋漲價原因為原燃料價格急劇上漲及環保整治,致使多地水泥企業生產成本大幅提升。也有分析認為,四川部分水泥企業漲價與夏季錯峰限產也有較大關係。而漲價則直接催化了公司業績的快速增長,今年中期,市場中18家水泥股,全部實現了扣後淨利潤的增長。扣後淨利潤大增2508.27%的華新水泥,公司表示得益於水泥價格的恢複漲升;天山股份扣後淨利潤增長122.09%,主要原因為報告期內銷價銷量均較去年同期有所上升。
在個股上,兩市有752家A股公司2016年中期扣後淨利潤出現下滑而今年中期實現增長,如果同時觀察今年二季度以來淨利潤的環比增長,有491家公司同比由下滑轉向增長的同時,二季度單季淨利潤環比也實現了增長。而其中更有40家公司,不僅今年中期扣後淨利潤同比由下滑轉為增長,增幅在30%以上,結合中報和提前的公布的三季報業績預告看,各季度淨利潤的環比增速也有望持續保持在30%以上。
(原標題:整體業績增速創6年新高 5大行業步入業績拐點)
最後更新:2017-09-03 16:0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