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755 返回首頁    go 人物


釣魚何為善養窩?釣魚高手有絕招,掌握好讓你連竿不斷

釣魚人來到釣場,懷著過足釣癮,魚護沉沉的希望,選釣位,打窩子。等到發窩後,令人煩惱的現象常常隨之而來:幾尾魚入戶後,浮漂入水佇立不動,無魚問津了。

究其原因,主要有二:其一,抬竿跑魚驚了窩,把魚嚇跑了;其二,進窩的魚被釣後,窩中幾乎沒有魚了。

我認為:“善釣者,善養窩”是破解上述無魚問津的方法。養窩為了聚魚,留魚,窩中有魚才有釣,才 能陸續上魚。

何為善養窩?就是善於保護和維護窩子。做到不驚魚保護好窩子,發揮誘餌不斷誘魚進窩,能留魚的作用維護好窩子!

河塘溝渠野釣,鯽為主釣對象魚,自然環境水域,一般魚的密度稀,大魚少,發窩時間久。選好一個釣位不容易,因此養窩往往成為善釣者“秘密武器”。

保護好窩子,重要的是盡量不驚窩嚇跑,魚一般邀鉤謹慎,尤其是經常被垂釣的水域,吃口更刁滑。驚魚離窩後,更不輕易進窩,特別是大鯽和鯉等個體較大的魚咬鉤不吞餌,極易脫鉤驚窩。因此,看準漂相,把握住抬杆時機,是爭取不脫鉤跑魚驚窩的關鍵所在。經驗告訴我們,不同水域,不同季節,不同氣壓,不同魚群大小(指鯽魚)不同魚種,咬鉤吞餌的方式都不同,表示的漂相也不同。垂釣時要仔細觀察,認真分辨,特別注意發窩最初幾次咬鉤漂相,才能把握最佳抬杆時機。可以說,善釣者釣技表現於此,保護好窩子的關鍵也體現於此。

維護好窩子就是讓窩子始終發揮“誘”的效應,誘魚陸續進窩,留住魚舍不得離窩。補窩是常有的手段,但補早了會驚魚或魚吃飽了會減低咬鉤率;補晚了等於打新窩,要重新誘魚,甚至出現補窩後反而無魚咬鉤的現象。

鑒於此,我經過幾年的實驗總結,改補窩為續窩的窩子維護法。具體做法是;當咬鉤頻率開始下降時,即在墜子上掛一蠶豆大小的餌團隨釣餌放入窩點垂釣。墜子上的餌團作為補窩誘餌,起繼續誘魚作用,往往下鉤不久即獲魚。該餌用商品餌,小雞飼料,香甜餅幹,蛋糕等選用加水調和成團。因為用料精於原誘餌,留魚作用。相機使用,魚兒進窩不斷,咬鉤獲魚也不斷。

注明:圖片來自網絡,分享優質內容,如有侵權,聯係本人刪除

最後更新:2017-10-10 10:02:39

  上一篇:go 調漂及找口的詳細方法
  下一篇:go 克服這三個困難,再也不用擔心,野釣總是不上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