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
人物
全世界都在“去美元化” 為什麼?
摘要
中國目前已經超越美國成了全球最大原油進口國。
“布雷頓森林體係”現在聽起來似乎是個老掉牙的過時稱謂,而事實也正是如此。隨著中國崛起等地緣政治因素的變化,以及特朗普上台開啟美國“孤立”政策時代,去美元化進程也迎來了關鍵時刻。
盛寶銀行(Saxo Bank)在最新一份題名為《整個世界都在背棄強大的美元》的報告中宣稱,中國的崛起是推動這一變化的主要因素,因為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正在全球貿易和金融體係中積極推廣人民幣。
“中國正著眼讓人民幣發揮更大作用並在全球貿易中代替美元,”盛寶銀行外匯戰略部門負責人約翰·哈代(John Hardy)寫道,“其最初的關注點是全球原油貿易。”
今年9月,中國宣布準備發行以人民幣計價、可轉換成黃金的原油期貨合約,並向外國投資者、交易所和石油公司開放,也就是說,該合約將允許出口商繞過美元,用人民幣交易,並可在上海和香港交易所兌換成黃金。
中國目前已經超越美國成了全球最大原油進口國。去年,中國進口了價值1162億美元的石油,占全球原油總進口量的17.3%。
紐約高頻經濟公司(High Frequency Economics) 首席經濟學家溫伯格(Carl Weinberg)本周一接受美國CNBC采訪時表示,“以人民幣定價石油(的時代)正在到來。”他還說,支撐“石油美元”的關鍵國家沙特,也將在中國壓力下不得不使用人民幣進行原油交易,屆時其他產油國將紛紛效仿,接受人民幣、拋棄美元。
沙特不得不這樣做,“因為最多一兩年,中國(對沙特原油)的需求將超過美國,”他說。
今日美國報道稱,最近幾年,中國加大了對沙特的壓力,後者近年來從中國獲得的原油訂單越來越少。
哈代提到的另一股推動美元地位下降的力量來自華盛頓內部。自特朗普上台推行“美國優先”政策後,無論是在東北亞還是歐洲,美國與其傳統盟友的關係出現了鬆動的跡象,迫使後者不得不尋求更加獨立的立場,與此同時減少對美國的依賴。
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經濟學教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前資深政策顧問巴瑞艾森格林(Barry Eichengreen)近日為Project Syndicate撰文表達了類似的觀點。他說,美元之所以能獲得今天的國際貨幣儲備地位,其中一個原因是盟友的加持,“與一個發行儲備貨幣的國家存在軍事聯盟關係,能夠讓該合作夥伴所持有的該貨幣發行國的貨幣增加大約30%,”他寫道,“這意味著,如果沒有軍事聯盟關係帶來的效應,那麼美元的貨幣儲備會明顯下降。”
然而,艾森格林援引一名匿名國務院官員的話寫道,特朗普“似乎不在乎什麼聯盟,因此也不在乎什麼外交。”
體現在東北亞局勢上,他指出,美國的傳統盟友韓國和日本有80%的國際貨幣儲備都是美元,“可以想象,若美國與親密盟友的軍事聯盟關係破裂,若這些國家和其他國家的金融行為出現大的變化,這對美元匯率和美國的借貸成本將帶來多大的負麵影響。”
與此同時,“中國的地緣政治領導角色發揮到哪兒,人民幣就會跟到哪兒。”他寫道。
過去十年,中國大力推廣人民幣國際化的努力取得了“不容否定”的成就,“納入SDR籃子試運行一年,人民幣在國際社會受認同的程度比預想中要順利得多。”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告訴《人民政協報》。
(責任編輯:DF134)
最後更新:2017-10-16 19: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