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
人物
信通院總工程師:新工業革命的核心是數據驅動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總工程師餘曉暉表示,大數據技術已經互聯網企業、金融行業、電信企業得到應用,未來將更多和實體經濟融合,新工業革命,或工業4.0,其核心都是數據驅動。
餘曉暉在14日的2018年ICT深度觀察大型報告會上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說,互聯網企業、金融企業、電信企業在過去幾年中率先使用大數據,他們本身就擁有很多數據,對數據也非常敏感,尤其互聯網企業用大數據做精準營銷、電子商務、廣告推送等,已經十分成熟。
“現在很重要的趨勢是工業互聯網,包括整個全球產業的數字化轉型,發展很快”,餘曉暉認為,信息技術和實體經濟各部門融合之後形成智能化變革,這個變革的核心是數據驅動。這一點,已經越來越清晰。“過去有觀點認為工業4.0是機器人的使用或自動化,但實際上,新工業革命或工業4.0主要是數據驅動的生產力變革”。
在中國的大數據戰略中,尤其強調大數據和實體經濟融合。在工業領域,中國已經提出工業互聯網“三步走”目標。餘曉暉介紹,工業互聯網有三大體係,網絡體係、平台體係和安全體係。與美國、歐洲、日本比,中國工廠的網絡化改造沒有完成,麵臨的任務更重。平台方麵,中國比國際上起步晚兩三年,但現在發展勢頭很好,在中國的工業互聯網和智能製造方麵發揮很重要的作用。而在安全方麵,中國和國際上一樣麵臨挑戰。
餘曉暉認為,中國發展大數據,一個優勢就是數據多,場景多元。由於計算能力和感知能力的提升,工業互聯網裏會形成更多傳感器應用、物聯網應用和更多數據連接,數字化以後,通過數據改變生產流程、營銷模式和商業模式。
算法是大數據的核心。餘曉暉認為,近幾年由於互聯網的發展,中國數據挖掘技術已經有了很大進步。此外,人工智能算法和機器學習算法非常重要,中國需要花大力氣去做。
在數據開放和數據安全層麵,餘曉暉認為未來仍有許多工作需要去推進,如政府數據的開放、相關製度保障、數據交易規則、數據確權等。餘曉暉說,中國發展大數據有些條件和技術已經具備,但在製度保障上,如何在保護數據安全、個人隱私和挖掘釋放數據潛力之間做到平衡,目前全世界都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解決問題的框架,仍然需要探索。
最後更新:2017-12-15 10: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