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777 返回首頁    go 人物


京東發布2017第二季度財報 依舊陷入虧損泥潭

8月14日,京東集團發布了截至6月30日的2017年第二季度未經審計財報。財報顯示,按照美國通用會計準則(GAAP)計算,京東第二季度淨營收為932億元(人民幣,下同)(約合137億美元),同比增長43.6%;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持續運營業務淨虧損為2.870億元(約合4230萬美元),上年同期淨利潤為1.276億元。

也許是受這份財報的影響,京東14日在美股一開盤就大幅下挫,一度達到5.90%的跌幅,透露出投資者對這份財務報表的明確態度。

隻要每年一統計,京東常常是中國500強企業虧損榜上的常客,甚至是列居榜首。2014年京東進入中國500強,以虧損24億成為虧損榜第三,2015年京東商城以虧損49.9億元成為IT、互聯網行業中虧損最多的企業,2016年京東商城虧損93.7億元成為虧損王。連續三年的虧損,讓京東成為中國虧損圈的新星。

京東連年虧損和它的戰略是有原因的:

1、京東的“重資產模式”的影響。京東選擇自營,自己做物流、貨到付款。以物流為例,京東花費數年的人力物力投資構建一個覆蓋全國的倉儲、快遞網絡,花掉了上百億的重金,等於自己去承擔了巨大的成本。相比天貓這樣的平台型電商,京東基本上是用上了“千斤”力。“重資產模式”目的就是把商品從線上鋪到線下各個區域。京東從電商圈中廝殺出來實屬不易,也是京東的最大成績,然而京東一直都存在著與天貓、蘇寧等眾多對手的競爭,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

所以,當物流和電商無法將商品鋪墊的範圍進一步拓寬時,或者無法在對手麵前取得巨大優勢時,京東就想要突圍出來,線下零售體驗店——京東之家和京東專賣店則橫空出世。之前京東劉強東就宣布要成立300家線下體驗店。但是我們都知道,京東是一個純電商起家,並不像蘇寧這樣從線下開到線上,所以京東的經驗、顧客信任感等方麵都不如蘇寧,線下開設體驗店的成本無疑是巨大的,而效果也並不特別理想。

2、差異化競爭。中國的電商市場競爭日漸激烈,電商前端京東麵臨阿裏的競爭,在傳統的家電和3C領域又受到“滿血複活”的蘇寧的強勢追趕,所以京東隻能在更燒錢的後端(客服,物流)進行差異化競爭。京東一直強調要不斷提高服務質量,這既成就了京東商城,也會讓京東陷入困境。大規模的後端競爭,讓京東更多的資金投入到了這上麵,而京東一直都不是一個盈利規模特別龐大的企業。相比較馬雲的大規劃,全生態布局而言,京東依然還是圍繞著京東商城這一個業態發展,並且一直深陷虧損泥潭,寄以厚望的京東金融也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3、自營一直是京東的王牌,京東正品也的確具有優勢。本來自營是京東的巨大盈利來源,但是京東也希望開始做平台,畢竟短期內平台利潤要比自營高。京東開始做平台,吸引了更多的經銷商入駐第三方平台,然而“蘿卜快了不洗泥”,大量商家入駐京東,魚龍混雜,京東所謂的第三方監管好像並沒有起到預期的作用,讓用戶體驗出現了許多問題。比如之前的二手蘋果手機事件、假汽油銷售、還有前不久的假冒名牌奢侈品事件,都讓京東遭到了用戶的質疑,正品自營的公信力在受到衝擊。隨著京東加大推進第三方平台的策略,不僅自營方麵的利潤受到了影響,自營與第三方之間的矛盾也將越發凸顯。

所以盡管京東一直在刷新業績增長,淨收入和GMV成績也比較不錯,但是京東不能盈利的局麵依舊尷尬。

最後更新:2017-10-07 23:24:31

  上一篇:go 京東救災出現不實圖片,作秀何時才能停止
  下一篇:go 京東占手機市場半壁江山 實力引華爾街投行提高股價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