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人物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係 助力經濟過“三關”
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係”,並指出這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業內人士表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係是我國未來經濟建設的總綱領,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加快推進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的多項改革措施,多點發力,增強經濟創新力,助力經濟攻克“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三大關口。
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經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係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
國家信息中心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牛犁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發展一直是經濟建設的第一目標。我國經濟從以往的高速增長階段轉向現在的高質量發展階段,是劃時代的變化。高速增長階段的基本特征是以數量快速擴張為主,主要解決的是短缺問題,而高質量發展則強調的是質量和效益,要解決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協調、創新能力不強、效率不高的相關問題。
十九大報告提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牛犁說,改善質量供給、提升經濟發展質量水平無疑是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重要抓手。要解決這個矛盾,必須要依靠高質量的發展。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表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是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內在要求,現代化的本質在於發展質量要高,而不是發展速度要快。著力攻克三大關口是下一步經濟發展的戰略重點。今年前三季度我國GDP增長6.9%,比去年同期回升0.2個百分點,但穩中向好的基礎並不牢固,經濟發展還沒過“發展方式、經濟結構、增長動力”這三大關口,過這三大關口將是一個比較長期的過程。
楊偉民表示,十九大閉幕後,推動經濟發展的基本思路可能會進一步完善:一是推動高質量發展;二是著力攻克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三大關口,這是下一步我國經濟發展的戰略重點;三是加快建設現代化的經濟體係,這是未來我國經濟建設的總綱領。
實體經濟是著力點
十九大報告提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係,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劉元春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盡管當前經濟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但實體經濟發展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經濟體係距離現代化經濟體係還有一定的差距。
劉元春認為,目前實體經濟發展一是經濟整體發展質量不高;二是資金投入到實體經濟生產動力不夠積極,“脫實向虛”情況仍然存在;三是實體經濟與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以及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現象還未真正形成;四是實體經濟發展還麵臨著一些短板,如產能過剩、債務率過高、企業生產成本過高等。這些問題首先需要通過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來解決。近幾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初見成效,但與新時代的要求相比還不夠,未來需進一步深化推進。此外,需加快一些市場化改革,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鼓勵更多的社會資本投身到創業、創新和實體經濟中。
發改委副主任張勇表示,近幾年,在國際金融危機以及國內外市場相對疲軟、實體經濟盈利能力下降的背景下,社會資本出現“脫實向虛”,企業也出現“棄實投虛”的現象,對結構調整、產業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帶來了一定的不利影響,但實體經濟發展還是持續穩定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建立現代化經濟體係,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要放在實體經濟上,把努力提高供給體係質量作為主攻方向。這為我們下一步引導社會資本向實體經濟聚力發力指明了方向。
張勇表示,把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關鍵要堅持問題導向,著力解決投資效益不高、供給質量不高等問題。下一步,發改委將重點采取以下幾方麵舉措:一是補齊發展短板,增加有效供給;二是推進簡政放權,減輕企業負擔;三是實施創新驅動,轉換發展動能,培育良好的創新生態,提高創新要素對實體經濟的貢獻率;四是化解過剩產能,優化存量資源配置。此外,要完善包括金融服務、政府服務等在內的支持實體經濟的服務體係,使實體經濟發展更加方便、更有效率,為經濟社會發展奠定更好的基礎。
創新驅動作用凸顯
十九大報告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係的戰略支撐。
牛犁表示,目前我國研發投入占GDP的比重已達2%,標誌著我國進入了創新驅動階段。目前不論政府還是企業,對於創新研發的投入都在穩步增加。創新對於經濟發展的驅動力越來越大,推動了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高技術產業增速、勞動生產率等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經濟發展的動力結構已發生了明顯變化,創新驅動在經濟增長動力結構中的作用日益凸顯。
“創新可以為實體經濟發展培育新增長點。”牛犁說,“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機器人、無人機等相關科技領域產品的創新發展以及移動支付、共享單車和其它共享經濟平台等新服務模式日益成為經濟新增長點。雖然目前這些新增長點的體量還比較小,但從長遠看,有望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張德勇表示,十九大報告50餘次提到創新,尤其是強調創新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係的戰略支撐,標誌著創新驅動作為一項基本國策,在新時代中國發展曆程中將發揮越來越顯著的戰略支撐作用。當前經濟正處在關鍵時期,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進而不斷增強我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都必須緊緊依靠創新驅動來實現。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對加快實現經濟發展方式從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具有現實意義。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提高供給體係質量,著力提振實體經濟,顯著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這些都需要創新驅動來發揮支撐作用。
(原標題:建設現代化經濟體係 助力經濟過“三關”)
最後更新:2017-11-15 05: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