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5
人物
京東圖書主編推薦的一本書
熟悉產生輕蔑,神秘產生敬畏。除了嘉靖,古今中外還有許多人都知道這個道理。而真正不知道的人,恐怕是因為連村長都沒有當過。然而理論一旦要聯係實際,真要把道理運用到實踐中去,分寸可就不大好把握了。統治者若想做到康熙說的那樣“不怒自威,親而難犯”,絕非易事。“畏”到最後和“威”到最後,都是一個結果:人家惹不起還躲得起。因此,親和到什麼份兒上,才會讓下屬真正感受到你的親和,又不至於伸手便摸你的後腦勺?神秘到什麼地步,手下人才願主動做事,並且不會把事辦錯了?這些都是亙古難題。
老子在《道德經》中把領導者分成四個等級:“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好的統治者,既要洞若觀火,明察秋毫,又要明了“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的道理;既要使信息對稱,政令暢通,還得利用信息不對稱來平衡不同的利益集團的不同訴求。這其中的道行有多深,有多玄,非常人可以揣度。何況,大人物身邊往往聚集如蠅小人,而小人正如孔子所言:“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於是,統治者之難就難在把握親和分寸的同時,保持全方位的神秘,用小人並不難,難的是用了小人之後,不被小人反用。
嘉靖是中國曆史上皇帝同仁中比較另類的一個,他在把握君臣分寸,保持神秘方麵,的確很有一套。他把自己塑造成一個神叨叨怪兮兮的入仙之人,許多高官,幾十年下來,愣是沒見過皇上一麵,也不知他在青天上,還是在水瓶裏,總之是神秘得很。就算是那些能見著他麵的少數幾個人,也天天在猜謎中過日子。就連嘉靖說出來的話,也常常是雲裏霧裏,誰都無法捉摸透他究竟在想什麼,怎麼想。這樣當皇帝最大的好處是:無論人家怎麼做,都等著挨罵,偶爾沒挨罵,那是因為挨罵的時候還未到。
讓人噤若寒蟬是一切有帝王思想的人追求的一種至高境界,而隻有到了這個境界的人,才能體會到西方政治術語“強權可以得到一切,卻得不到真實”是多麼深刻。其實,讓人不敢說真話用不著真動刀子,更文明的一招是翻手為雲,覆手為雨。
選自《明朝的三角困局》
京東商城圖書首頁“主編推薦”:《明朝的三角困局》
京東商城圖書首頁新品上市
王石、茅於軾、劉和平重磅推薦
用西方政治經濟學解讀大明王朝
揭示中國二千年政治運行的規則與困境
名人推薦
書中對嘉靖皇帝和他的近臣之間的鬥爭和相互利用的精彩分析,讓讀者驚歎!下筆之處,常常看似信手拈來,卻是神來之筆,並透出一種難得的幽默。
——茅於軾
中國有兩千多年的專製曆史,在上層,是君主專製;在基層,是家族本位的社會結構。家族與國家相似,權力和資源都集中在上。梓林的書圍繞這一主題而寫,是一部觀今思古、由古入今的難得之作。立意獨到,蘊義深刻,提出了一些非常有啟發性的看法,讀來令人眼前一亮。
—— 王石
曆史是過去和現在之間永無休止的對話。但是,能夠把現在與過去的對話,寫得如此貼切精彩的,不是我寫的《大明王朝1566》,而是郭梓林寫的《明朝的三角困局》。
——劉和平
內容簡介
一部明朝的曆史,給中華民族留下了無窮的啟示。因為,明朝的曆史是漢人將封建專製製度發展到頂峰的曆史,是離現代最近的純粹漢文化的曆史。後世有識見的人無不認為它是最具借鑒意義的一部斷代史。
本書中,作者以一部曆史劇為引子,借由西方現代政治經濟學,重新審視了明朝嘉靖年間的一段曆史。通過以嘉靖、嚴嵩、海瑞為代表的三大政治元素之間的博弈,將明朝皇權、文官製度、監察體製的運行軌跡及其三角困局一一揭示,並由嘉靖說到中國的一眾皇帝,由明朝連及中國二千年的政治文化,五千年的世態人心,以及未來中國政治可能的走向。宏觀的視野、睿智的洞見、幽默的語言,令人讚歎。
作者簡介
郭梓林
1957年生於福建,1962年遷居江西,1974年上山下鄉,1976年入伍,1979年退伍,1980年當建築工人,1982年進大學讀書,1985年擔任國有企業團委書記,1989年擔任國有企業總經理,1992年辭職“下海”,合夥創辦科瑞集團,任科瑞集團副董事長,北京瑞澤集團董事長。2005年受聘北京大學產業與文化研究所研究員、常務副所長, 2011年創辦北京大學公益講座。
主要著作有《企業遊戲——近距離文化觀察》(2000年,三聯書店)、《思想統治企業》(2005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喬致庸的經濟學》(2006年,海南出版社)、《詩與遠方》(2015年,當代中國出版社)等30部。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最後更新:2017-10-07 22: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