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216 返回首页    go 人物


菜鸟获阿里1000亿投资,京东的日子更不好过啦!

再坚韧的盾也有被击碎的一天,何况它本已伤痕累累

今天,阿里巴巴宣布增资菜鸟,同时宣布未来五年投入1000亿建设全球物流网络,这也意味着阿里和菜鸟在物流领域将对京东形成巨大压力

长久以来,物流被认为是京东最大的护城河,也是京东每逢竞争必捧出来展示的最后防线。但是随着阿里在4年前组建菜鸟,专门打造物流平台,京东的物流压力已经越来越大。对面菜鸟络呼之欲出的全球物流网,在中西部地区和海外都毫无布局的京东,将面临物流优势的瓦解。

“老物流”碰撞“新业务”,“京东优势”或荡然无存

物流一度是京东向资本市场输出故事的主要题材。但是在发展上,囿于庞大的仓储和地面配送团队,除了带来不错的配送体验,更带来了京东在成本投入上的踟躇,使京东走过了10多年,依然像一家劳动力密集型企业,一家传统的3C家电零售商和一家物流公司的组合。

十年来,京东持续投资物流几百亿,最大的收获就是拥有了仓配体系,这也是消费者为何觉得京东快的根本原因。但因为常年巨额亏损,刘强东终于不堪资本市场紧催的盈利压力将其分拆,并成立单独的物流集团

自京东物流独立之后,刘强东正试图凭借良好的口碑令其盈利。但京东物流还是无法摆脱成本太高的窠臼,如果想深入三四线城市的话,成本还会更高,更会直接吞掉本已微薄的毛利。目前的京东只能找办法把物流的人力节省出来,能否成功还是一个很迷。

同时,最早京东自营物流是给3C这种高单价物品设计的,仓库平均面积不大且客单价够高。现在,京东试图在核心业务之外发展快消等产品,物流还是需要遍及三四线城市,但京东的快消超越淘宝天猫的几率过低,这些投入是否能及时实现回报,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更致命的是,消费者感受的快源于京东的就近发货,且配送员没有其他揽件派件负担,实际上,与顺丰、三通一达等企业相比,京东物流的承载能力,在中国物流企业里只能算在第三梯队

京东如果保持现有的成本和规模,让独立的物流公司去做更多第三方业务以期盈利,那必然会以牺牲自有平台的体验为代价,还未必能够从快递企业嘴里叼出多少肉,而如果继续扩展规模,盈利更会遥遥无期,违背初衷

京东的物流体系就这样陷入到这样死循环中,如今菜鸟羽翼丰满,布局千亿网络搭建,京东所谓的物流体验恐将荡然无存。

上市利好已过,弊端频现

物流只是京东的一部分,京东更惧怕的是来自资本市场的力量。

8月13日,京东发布的2017年Q2财报显示:持续业务经营亏损、净亏损分别为4亿和2.87亿;2016年同期,持续业务经营亏损、净亏损分别为1.577亿和1.28亿。

概括来讲就是亏损全面放大。财报公布后,京东盘前跌幅一度接近8%,投资人的第一反应很简单:如此规模还越亏越多,什么时候才能赚钱?

京东以自营电商起家,赚的是差价,模式重,毛利润率低。引入“第三方”卖家,收取“平台使用费”、“扣点”和放贷赚利息,毛利润率可达70%左右。以此推算,“第三方”业务的贡献约占京东毛利润的40%。

但根据2015年Q1到2017年Q2,京东毛利润率一直在在12.2%到15.1%范围内波动来看,其主要原因是第三方卖家销售额占比没有多少提高空间。

不仅如此,京东还在反其道而行之,由于对第三方卖家的要求非常严苛,甚至闹出强锁商家后台,不允许商家改动自己商品的价格,大促期间比较强制降价等等,造成大批商家的抗议,纷纷退出了京东平台。这样的死循环直接注定了京东的毛利率触到了天花板,也直接注定了京东长年以来的无法盈利。

开源难,便考虑节流。但京东的节流做得也不好。最新的财报显示,京东的市场营销费用同比飙升了63%,只能用失控形容。

可以看出,京东GMV的增长并没有为投资人带来相应的收益,并持续陷入投资——亏损的怪圈中。一旦投资人对历时多年的“规模换利润”理论失去信心,将对京东产生毁灭性的打击。

京东等于“中国亚马逊”?醒醒吧

在长久的公关体系里,京东都试图将自己比作中国的亚马逊,但并不成功。公众很难将言语怪诞、高调出位的刘强东与科技教父贝索斯联系在一起。时至今日,资本市场也开始对京东讲述的资本故事产生了警惕。

在京东一年一度最重要的大促618过后,新加坡新加坡毕盛资产管理公司创始人Wong Kok Hoi发布报告《600亿美元的市值——这是一个郁金香故事吗?》

报告认为,京东这家13年来连续亏损的公司与亚马逊不可同日而语。亚马逊是一个不断创新的技术颠覆者,其云服务每年的收入达150亿美元,经营性收入达36亿美元,增长幅度超过50%。京东实质上仍是一个以卖3C家电为主的传统零售商。且直营业务中76%的收入仍然来自低利润率的3C、家电产品。

亚马逊在美国电商领域占据霸主地位,几乎没有竞争对手,并在12个国家有业务。京东在中国跟霸主完全不沾边。在中国,阿里巴巴占据了75%的市场份额。天猫的GMV(商品交易总额)是京东第三方平台的5至6倍,天猫在高利润率的品类如服装、快消及其他物品上占据主导地位。

从估值来说,亚马逊的市值在2009年是500亿美元,当时它已经实现了GAPP(一般会计准则)9亿美元的利润,到2010年时盈利达到了12亿美元,市盈率为50倍。而京东直到最新的2017第二季度,依然是一个亏损的状态。

京东是不是郁金香,要看到它能不能实现资本所预期的未来盈利。如果京东的业务能够持续盈利,而且利润率越来越高与股价匹配,它就不是泡沫,如果京东不能盈利,或者利润率达不到资本预期,泡沫说就有道理。

京东的核心3C业务要盈利,需要议价的话语权。只有京东达到垄断级别,才能击败竞争者,上游砍价,下游加价提升主营业务的毛利率。最近几年京东的规模虽然一直在扩,但是距离垄断级别很远,京东3C的竞争对手也都是巨头,所以核心业务京东翻身的希望不大。京东主营业务未来依然会有规模无利润。

京东的快速消费品,第三方业务长期以来被阿里占据优势,虽然这块业务赚钱,但是京东面对的竞争对手太强,发展空间有限,这个希望也不大。

所以,京东的未来在于物流的盈利,金融的盈利和高科技业务上,而在这三者中,菜鸟正给京东施加前所未有的压力,并有着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金融的玩家众多,京东金融毫无可比性;高科技业务更是BAT三大巨头的游戏场,刘强东想在这三大市场翻盘,可能性比电商还低。

如今菜鸟将获得1000亿资金,不知道刘强东在物流这面盾牌也被打碎后,还有会怎样的心态呢。

最后更新:2017-10-08 07:05:12

  上一篇:go 京东家电百城行辽宁站启幕,多渠道快服务成消费升级新驱动
  下一篇:go 重磅消息:盐湖股份 鲁西化工 东旭光电 京东方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