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1000 返回首頁    go 人物


監管層屢對電商提要求 “雙11”品質唱主角

臨近“雙11”電商購物節,各大電商都摩拳擦掌備戰“雙11”,值得注意的是,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雙11”大促前各大電商平台的“品質”考驗引起了相關質量監督管理層的關注。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便多次提及“品質電商”類培育活動。“雙11”電商節臨近,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聯合中國消費者協會,還邀各大電商召開研討會,主題便是關於品質電商。唯品會副總裁黃紅英告訴記者,品質管控、質量提升是當下電子商務企業的曆史使命,隻有追求有價值觀的增長,企業才能獲得長足發展,行業才能欣欣向榮。

電商“品質”受關注

在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電商“品質”越來越受到關注。

2016年,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到了“建設質量強國”,明確了“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供給體係的質量和效率”。2017年9月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的指導意見》發布。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也提到,“必須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另外還指出,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對品質生活的強調不僅僅要求各電商平台進行品牌升級,更是要求電商平台提升核心競爭力。現階段,消費者對於產品質量的要求也逐步提高,正品、品質也得到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的關注。

“雙11”臨近,在此前的10月30日,一場由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中國消費者協會圍繞“品質電商”的研討會在杭州召開,當時,阿裏巴巴京東、唯品會等行業巨頭聚首,分享了各自的品控承諾和質量提升行動方案,並一致表態響應國家和行業號召,推動電商行業進一步升級。而這也是十九大召開之後,國內多家電商首次共同探討如何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來做好品質電商。

會上,質檢總局電子商務產品質量風險監測中心發布了《電商平台品質管控體係調研報告》。報告指出,通過質檢總局等部門開展的電商產品質量提升行動,電商平台更加重視品質管控工作,形成了各有側重的管控體係,管控效能逐步釋放。但與此同時,電商行業依然存在著資源要素投入不足、標準規劃應用不足、政企聯防聯控不足等問題。建議電商平台企業進一步加強政企合作,一手抓標準規範的製定和應用,一手抓質量數據共享,從而真正落實“品質電商”培育計劃。

質檢總局產品質量監督司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質檢部門將全力推進“品質電商”培育工作,一是要從源頭抓質量,為電商采購提供優質的供給;二是結合標準、檢驗等工作,為電商質量提升打牢基礎;三是為電商企業提供更優質的品質信息服務,推動電商行業健康良性發展。

中國消費者協會商品服務監督部負責人認為,消費者的品質要求就是電商企業質量管控的目標。目前,中消協正在開展針對“雙11”從質量到價格再到退換貨的全方位調查體驗活動,目的就是督促企業踐行質量承諾,為消費者提供更好、更便利的服務。

時隔不到一周的11月3日,廣東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聯合唯品會也召開正品電商主題會議。廣東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副院長黃海坤表示,經濟發展新常態下質量的重要性更加突顯,提升質量成為新經濟發展新的內生動力,成為新常態下經濟發展的主攻方向。可以看出,來自監管層對於電商平台如何打造品質的聲音越來越大。

電商企業臨大考

近年來,電商行業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對於各大電商平台而言,品質已經成為平台核心競爭力的保障。於是,電商平台對於品質的追求和提升,已經成了未來各家企業持續發展的關鍵,也是未來的趨勢潮流。

即將啟幕的“雙11”對消費者來說是一場購物盛宴,對於電商企業來說則是一場品質大考。

唯品會方麵對此表示了信心。據黃紅英介紹,唯品會自創建以來,就是在圍繞正品做平台,其商業理念就是提供更多優質產品給消費者。唯品會究竟何來底氣?這與唯品會的自營管理分不開。

黃紅英介紹,唯品會采取的是全程自營電商,沒有任何第三方商家,所有商品均自營采購,自主銷售,屬“重資產模式”,為此,唯品會采取了更為嚴苛的品控措施來加以保障。

“以往,用戶在網上買到假貨或有質量問題的商品時,會去找商家,也會去找平台,部分平台與商家則經常出現互相推諉的情況,而唯品會卻選擇自攬責任。”黃紅英告訴記者,唯品會目前有9條品控標準,第一條就是全平台首負責任。出現質量問題時可以先不去找供應商和品牌商,唯品會把自己當成第一責任人,對消費者進行先行賠付,先行承擔責任。

《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到,接下來,唯品會還計劃推出“正品鑒定天團”,向社會各界誠邀業界具有影響力的意見領袖和細分領域“大V”及權威大咖作為正品鑒定官。唯品會供應鏈高級總監琚科昌稱:“唯品會歡迎社會各界監督,將以正品電商引領者的身份對自身嚴苛要求,以及願意在正品保障上接受任何形式、任何緯度測試鑒定的自信。”

以往的“雙11”期間,價格戰成為各大商家備戰的工具。然而經過市場教育過幾年後,消費者更加理性,網購最終回歸到體驗上,不論是買手機還是衣服,一切消費用戶都不再單一靠比價來決策,商品的品質、服務的水準,物流的體驗,都成為影響消費者決策的因素。

當消費者對品質購物的需求日盛之後,電商平台們也都喊出品質購物的口號,我們已很難看到多年前常態化上演的價格戰。

“雙11”前夕,唯品會、京東、阿裏、蘇寧、國美等等電商平台都召開了“雙11”戰略發布會,他們更多的都在強調體驗、品質、服務、樂趣。消費升級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包括京東、唯品會等都成為了品質生活的代名詞。

唯品會建立了包括全平台首負責任、質量管理體係認證、知名品牌正規授權、專業機構入場查檢等9條品控標準。京東提出了以自營核心、入駐嚴審核、抽檢要神秘等10條品控措施。阿裏巴巴提出了全網聯防聯控、數據共享,社會資源共治、商品溯源,線上線下聯動等8條品控措施。

品控潛力有待挖掘

記者了解到,在各電商發力品質的同時,市場上仍然存在一些需要麵對的問題。如資源要素投入不足、標準規範應用不足、政企聯防聯控不足等電商平台品質管控問題。

在艾媒谘詢高級分析師劉傑豪看來,品控是電商企業發力正品、品質的最大難題,包括對品牌的管理、供貨方麵的管理都需要平台有一個強大的實力支撐,這是一個雙向的過程,擁有了強大的支撐平台之後,企業對於品牌、供貨方麵的管理也更加順暢。劉傑豪補充道,對於實力比較強的電商平台而言,包括物流配送方麵如何保證品質,售後如何根據用戶進行一些質量上的輸出也是電商平台發力品質所需要考慮的。

唯品會供應鏈負責人告訴記者,如何讓新的標準與平台上售賣的產品進行同步是保證平台正品品質的關鍵,而這也是發力品質電商需要攻克的難點。該負責人表示:“當質量標準發生變化時,在較短的時間內,我們需要快速地幫助我們的品牌商趕快把新的質量標準落實到產品裏,比如說新母嬰產品質量標準發生變化,要求一個嬰童衣扣繩的長度不能超過一定的長度,否則將對嬰童有些安全隱患。往往品牌商對於產品的更新速度不是很快,這段時間內,我們要幫助他們快速克服這些問題,長期來講,這是我們堅持的一個準則,但是困難我們都會去克服。”

也有業內人士表示,在假冒偽劣泛濫的現實大背景下,需要政府和企業組織共同推動,新商業文明需要企業和政府來共同參與進來。

(原標題:監管層屢對電商提要求 “雙11”品質唱主角)

最後更新:2017-11-05 03:33:37

  上一篇:go 三季報曝光次新基金行蹤 南方基金兩隻產品迄今“浮虧”
  下一篇:go 誌在“近親結婚” 羅頓發展難逃利益輸送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