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4
人物
美對售日尖端裝備鬆口,“心神”釣魚成功?(上)
位於東京新宿區市穀的防衛省大樓最近炸開了鍋。這段時間,即便是旁邊一貫喧囂的新宿商圈恐怕都沒這裏熱鬧。
從7月28日稻田朋美辭職開始,日本的防衛大臣(有時也簡稱“防相”,相當於其他國家的國防部長)僅一個月內就換了男男女女三副麵孔;似乎還嫌不夠亂,9月6日,一名41歲的防衛省職員又因曾在辦公樓內偷走多達17台電腦而被捕,偷盜物品價值136萬日元,其偷盜行為更導致防衛省損失數千萬日元,而作案者須田克敬偷盜的理由僅僅是為了“生活和享樂”。
如此狗血的劇情在防衛省內竟然並非個案。早在2012年10月,防衛省一名文職幹部就曾潛入岐阜縣大佐野町的一戶居民家裏,預謀大肆盜取女性內衣未遂。
就是這樣一個所謂“追求正常”的大國的“國防部”,連自己辦公室內的小偷都防不住,竟然還要擔負保衛日本、保衛大和民族,並應對“周邊”事態的重任——防衛省內部管理的混亂可見一斑。
當然,剛辭職的稻田朋美與她的前任和繼任大臣們肯定難辭其咎。稻田入主防衛省隻有不到一年,卻並不算是個“短命”大臣。自從2007年防衛廳升級為“省”後,10年來竟然走馬燈似的換了17任防衛大臣,任期最長的也沒超過兩年,稻田之前的上一位女性防衛大臣小池百合子僅僅上任一個月就因內部權鬥下台。而作為外界熱炒的所謂“安倍接班人”,暫時失業的稻田朋美恐怕也不會再回到自己熟悉的家庭主婦崗位上去——她那偏執的極右翼政治幻想不會允許,她那位參股41家上市公司,掌握巨額財富與政商資源的夫家也不會允許。
時常因“鄉土少女風”的著裝風格飽受日本國民吐槽的稻田。
值得注意的是,防衛省10年來的亂像似乎隻是一場無關痛癢的肥皂劇。除了短命的鳩山內閣外,10年來以安倍晉三為代表的日本右翼政客在防務政策上的“正常化”、“走出去”、“聯美製華”三大方針從未停止前進的腳步。在這一過程中,連“臉熟”都很難混到的眾防衛大臣們即便不是個橡皮圖章,也至多隻能算個執行官僚。
因此,像稻田朋美這樣因為受《產經新聞》的右翼文章感染而從政,視力良好卻喜歡戴黑框眼鏡,穿短裙搭魚網絲襪,對武器裝備還不及網民熟悉,甚至在香格裏拉峰會上當眾自誇“與法國和澳大利亞防長一樣漂亮”的57歲婦女才能成為這個“非正常大國”的防務一把手。
拒絕“提款機”的期待
前防衛大臣稻田朋美任內一年,除了被“局座”調侃,並由此引發東瀛網民熱議其身份和外貌外,外界對她更多的關注還是在於其盲目的右翼言行——盡管稻田曾就讀於以左派氛圍濃厚著稱的早稻田大學。
在具體的防衛政策推進和執行方麵,稻田朋美建樹不多,並一直飽受外界對其“不專業,連自己管轄的飛機軍艦都不認識”等類似批評。
也許是為了證明自己還是認識戰鬥機的,或者是想為自己的專業素養充充電,稻田曾經在去年12月到日本國產第五代戰鬥機驗證機“心神”的測試地岐阜基地視察。在視察期間,稻田坐進了“心神”的座艙,並強調:“心神”對日本未來擁有獨立研發(新一代)戰機的能力極為重要。
這次“走基層”效果看來不錯,稻田防相這句話貌似夠專業。
坐進“心神”的稻田顯然從這次視察有所收獲。
在近年來亞太各國對五代機的追逐浪潮中,日本是比較特殊的。它也許不具備像美國、俄羅斯和中國那樣的獨立研發能力,卻也並不甘心扮演印度、韓國或澳大利亞式的“提款機”角色。與第二類“選手”不同,日本航空工業輝煌過:在活塞時代,日本曾經研製出“零戰”、“疾風”等世界一流戰鬥機。當噴氣時代初現曙光時,日本也不甘落後的趕製出“橘花”與“火龍”噴氣戰鬥機。
但一切就此打住。作為一個沒有戰爭權的戰敗國,1945年後的日本被剝奪了獨立發展軍工的權利。整個冷戰時期,原本基礎雄厚的日本航空工業隻研製出F-1這一款不算先進的戰鬥轟炸機。近半個世紀的技術斷層讓日本與美蘇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當1984年在經濟上重新崛起的日本試圖獨立研製代號為FS-X的下一代戰鬥機時,其最終結果卻隻是一個被戲謔為“山寨F-16”、且價高質次的F-2。但從該機被命名為“平成零戰”來看,日本航空工業渴望重現昨日輝煌的野心不曾泯滅。
外界通常認為,日本的第五代戰鬥機計劃是受到日益緊張的中日關係,以及中國從俄羅斯引進蘇-35並自研殲-20的壓力使然。其實,即便中日關係走勢良好,即便中國沒有自己的五代機計劃,日本早已陳舊的F-15J機群也已到了服役生涯末期。在此情況下,航空自衛隊考慮下一代戰鬥機的選型並不值得過度解讀。“不差錢兒”並渴望借機“偷師”的日本先是將目標鎖定為F-22,被美國拒絕後,隻得於2011年不情願的決定采購F-35。
日本最初希望引進美國的F-22戰鬥機(左),但因其過於先進,美國最終拒絕向日本出售。隨著F-35(中)逐漸成熟,日本最終“選擇”F-35作為下代主力戰機,但這並未阻擋日本獨立研發“心神”(右)的雄心。
而正當日本下一代戰鬥機選型似乎塵埃落定時,幾乎已被人遺忘的日本國產五代機“心神”卻又在2014年突然出現在公眾麵前,並於去年完成首飛。日本方麵甚至還透漏了一個更加驚人的計劃——外形酷似YF-23的F-3戰鬥機……
“魚餌”也不容易
2014年7月12日,日本電視台突然公開了ATD-X“心神”隱身技術驗證機的最新進展。視頻畫麵中,一架編號001的新型戰鬥機駛出廠房。該機明顯采用了隱身設計,並刷塗了與日本國旗一樣顏色的紅白塗裝。
駛出廠房的首架“心神”,因其突然亮相曾在中韓等國引發極高的關注。
ATD-X意為“先進技術驗證機項目X”,研發單位是日本防衛省技術研究本部,項目主承包商為三菱重工業公司。該項目始於2000年,此後一直處於秘密研發狀態。2005年11月,在東京的一個航空技術研究會上,人們首次看到了1比32的ATD-X模型。第二年春天,一個1比5大小的ATD-X模型進行了首次飛行試驗。2006年5月,日本防衛廳公開了ATD-X全尺寸雷達反射截麵積(RCS)測試模型照片,隨後宣布將於2010年以此為基礎研製先進技術驗證機“心神”。
2007年8月,日本一家媒體首次公開了擁有機體、發動機、推力矢量裝置的ATD-X縮比模型,該模型總共製造了4架,其飛行試驗在北海道大樹町多目的航空公園進行。從當年9月至11月,ATD-X模型機共進行了40架次飛行試驗,以確認高機動性條件下的飛控係統性能。試驗結束後,防衛省要求將此前分散進行的各項先進技術研究統一在該驗證機名目下。
2007年8月10日,防衛省提出到2013年實現ATD-X首飛的計劃書,並向國會要求157億日元開發預算。同年12月5日開發計劃通過,開發時間從2008年開始,預計6年完成(含飛行試驗),此階段預算總額為466億日元。
然而,隨著日本在五代機選型與采購問題上的一再搖擺,ATD-X的後續研發工作明顯滯後。直到2012年3月27日,三菱重工才開始在名古屋航空航天係統製造所的愛知縣飛島工廠組裝第一架ATD-X全尺寸驗證機。整個工程項目由日本最大的三家國防承包商分享:牽頭的三菱重工負責機體製造和全機組裝,富士重工生產機翼,川崎重工製造駕駛艙。生產和組裝工作持續了約一年。在2013年的組裝完成儀式上,三菱重工發言人表示,該機將在今後10年逐步取代其生產的F-2和F-15J戰鬥機,並和從美國訂購的F-35戰鬥機搭檔使用。
2014年4月15日,既是時任又是現任防衛大臣的小野寺五典(近期剛剛二進宮)表示,計劃2014年實現ATD-X首飛。然而,就在當年7月份的亮相吸引全球目光之後僅一個月,日本方麵又決定把試飛推至2015年1月,但這個節點同樣沒保住——直到去年4月,“心神”才終於完成首飛,此前日本防衛裝備廳已將該戰機的項目名稱由ATD-X改為X-2。
隻比飛蟲略大?
從公開的視頻畫麵看,“心神”驗證機與殲-20、F-22等其他國家的五代機有明顯不同。“心神”似乎沒有彈艙,機腹空間非常狹小,機頭尺寸也不大,看來的確隻是一款技術驗證機,不具備未來列裝服役的可能。
公開亮相的“心神”驗證機全長約14米,翼展9米。該機的高機動性研究工作由日本防衛廳技術研究本部第三技術開發室完成,始於2000年,於2008年末結束;其隱身技術研究則由三菱重工自己承擔。按照防衛省技術研究本部的說法,作為一款超聲速飛機,“心神”的隱身性能測試結果“非常令人滿意”,其雷達信號“與一隻中等大小的鳥類相當,比一隻飛蟲略大而已”。上述說法目前無法證實,不過由於該機進氣道外唇口沒有前掠,因此至少“心神”的進氣道絕無采用DSI隱身結構的可能。
該機的設計以隱身為主要原則,采用正常布局,單座、雙發。其梯形機翼、外傾的雙垂尾、機身兩側斜切的菱形進氣道均與F-22類似,階梯式升起的座艙似乎借鑒了蘇-27,相對靠前的雙垂尾和機翼又與F-35“雷同”,而後機身兩側的邊條和平尾安裝方式則繼承自F-2——和近30年前的FS-X一樣,由於缺乏獨立的技術積累,日本戰鬥機設計依然處在“綜合借鑒”階段。這一方麵體現出日本航空工業兼收並蓄的“優點”,另一方麵也證明其在戰鬥機設計上的確缺乏獨創精神和技術基礎。
試飛中的“心神”。由圖可見,“心神”的氣動外形與中美俄三國的四代機有著明顯不同,殘留有不少三代機血統。
“心神”氣動外形與F-22的最大區別是類似F-16的氣動側板,這一將主翼和平尾有機結合成一體的裝置有效提高了飛機控製效率,同時後端與平尾相接,使得控製效率進一步提高。該氣動側板與進氣口外側伸展出的邊條相連接,保證了飛機機身對麵積律的要求,結合其進氣口設計,說明“心神”非常強調跨聲速及超聲速性能。
“心神”設計上的另外一個特點是在主翼前緣襟翼內側有一個閉合鋸齒,肉眼平視一般很難注意到這個結構。該設計類似於米格-23主翼前緣的鋸齒,可起到類似翼刀的作用,用於控製失速氣流的擴展,提高飛機的可控迎角範圍。此設計的最大缺點就是凹口會大幅增加飛機迎風麵的雷達反射。為此,“心神”的鋸齒前端向內收攏與機身相接,形成了一個閉合鋸齒結構,擋住了前向雷達波直接進入鋸齒內,這也算得上是“心神”為數不多的創新之一。
由於還隻是一款技術驗證機,因此“心神”的雷達等機載設備選擇目前還不清楚。在日方的宣傳中,該機使用的光纖飛控係統與智能蒙皮被一再強調。與一般的電傳飛控係統相比,光纖飛控的數據傳輸速度更快,之前在川崎重工的P-1固定翼反潛機上已經有所運用。三菱重工於2011年研製成功的“智能蒙皮”則是由一種新型複合材料製造,可以直接覆蓋瓦片式相控陣雷達天線,從而大幅擴展雷達的探測視場。
(未完待續)
最後更新:2017-10-08 03: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