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479 返回首頁    go 人物


你以為諸葛亮真的七擒七縱孟獲?諸葛亮說,我才沒那麼傻呢!

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故事隨著《三國演義》的廣為流傳而被大家所熟知,說的是諸葛亮為解除北伐曹魏的後顧之憂,親率大軍南征,將當地酋長孟獲捉住了七次,又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輸,不再為敵的故事。

關於這件事情,從古至今,幾乎沒人懷疑其真實性,包括史學家裴鬆之、司馬光等人也是對其極盡讚美之詞。

然而翻遍了《三國誌》這部權威的曆史著作,卻找不到任何一處提到孟獲的地方,更別提有關“七擒孟獲”的記載了。對此有部分專家學者認為,對於一個叛亂的領袖,抓了七次又放了七次,一來既不符合諸葛亮小心謹慎的性格,二來也不符合戰爭的常規。

那麼曆史上究竟有沒有孟獲這個人?諸葛亮又是否真的“七擒孟獲”呢?

我們先來看第一個問題。

雖說《三國誌》中沒有提到過孟獲此人,但和它幾乎同時代的《漢晉春秋》卻有關於諸葛亮七擒孟獲的記載,成書時間稍晚一點的《華陽國誌》和《水經注》也都有類似的記載。

另外現如今雲南邵通第三中學裏有一著名的漢代“孟孝琚碑”,據碑文的記載,漢代孟姓是南中地區曆史上最著名的兩個大姓之一。此外,有關祭祀孟獲的曆史也非常的久遠,就目前考古的結果來看,最早是在唐朝和宋朝時期,就目前的西南諸省,或建祠廟,或附祀土主廟以祀孟獲者就有很多處,孟獲在他們口中又俗稱“掃壇蠻王”。

所以說,大部分的專家學者認為,曆史上的孟獲應該是真實存在的。

既然曆史上的孟獲真實存在,那麼我們接著來看第二個問題,諸葛亮真的對其“七擒七縱”嗎?

從時間上來看,據史料的記載,諸葛亮在七擒孟獲之後,就到了滇池,時間正好是同年的秋天。而從他“五月渡瀘”,到最後把“稱兵倡亂”長達兩三年之久的反叛勢力盡數評判,隻用了大概短短4個月時間。

在如此短時間內,“方務在北”的諸葛亮一方麵要克服艱難險阻的自然條件,另一方麵又要攻城克寨,安撫邊民,籌集糧草。短時間完成如此多的事物,這在當時科技交通都不發達的社會,是無論如何也難以辦到的。

對此,乾隆年間官方編撰的史書《通鑒輯覽》也說,“七縱七擒為記載所豔稱,無識已甚。荒蠻夷固當使之心服,然以縛渠屢遣,直同兒戲,一再為甚,又可七乎,即雲幾上之肉不足慮,而脫試鷹,發押嚐虎,終非善策。且彼時亮之所急者,欲定南而伐北,豈宜屢縱屢擒,耽延時日之理?知其必不出此。”

從地理上來看,當時諸葛亮當時七擒孟獲的地點,幾乎全部都是在今天的雲南西部地區,以他謹慎的性格,又怎會在一個自己從沒到過的地方七擒孟獲呢?

所以說,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故事是不存在的,之所以廣為流傳,是因為諸葛亮“南撫夷越”的政策已經深入了人心,當地百姓對其極為崇拜,難免會將一些其他的人物故事,強加在其身上。

這些故事搭乘著時間的馬車,以訛傳訛,從而使得諸位史學家也信以為真了。

最後更新:2017-10-08 09:20:06

  上一篇:go 諸葛亮神機妙算:用這個辦法救了自己族人
  下一篇:go Jasper:陳小春的肉身,應采兒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