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479 返回首页    go 人物


你以为诸葛亮真的七擒七纵孟获?诸葛亮说,我才没那么傻呢!

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随着《三国演义》的广为流传而被大家所熟知,说的是诸葛亮为解除北伐曹魏的后顾之忧,亲率大军南征,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了七次,又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的故事。

关于这件事情,从古至今,几乎没人怀疑其真实性,包括史学家裴松之、司马光等人也是对其极尽赞美之词。

然而翻遍了《三国志》这部权威的历史着作,却找不到任何一处提到孟获的地方,更别提有关“七擒孟获”的记载了。对此有部分专家学者认为,对于一个叛乱的领袖,抓了七次又放了七次,一来既不符合诸葛亮小心谨慎的性格,二来也不符合战争的常规。

那么历史上究竟有没有孟获这个人?诸葛亮又是否真的“七擒孟获”呢?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

虽说《三国志》中没有提到过孟获此人,但和它几乎同时代的《汉晋春秋》却有关于诸葛亮七擒孟获的记载,成书时间稍晚一点的《华阳国志》和《水经注》也都有类似的记载。

另外现如今云南邵通第三中学里有一着名的汉代“孟孝琚碑”,据碑文的记载,汉代孟姓是南中地区历史上最着名的两个大姓之一。此外,有关祭祀孟获的历史也非常的久远,就目前考古的结果来看,最早是在唐朝和宋朝时期,就目前的西南诸省,或建祠庙,或附祀土主庙以祀孟获者就有很多处,孟获在他们口中又俗称“扫坛蛮王”。

所以说,大部分的专家学者认为,历史上的孟获应该是真实存在的。

既然历史上的孟获真实存在,那么我们接着来看第二个问题,诸葛亮真的对其“七擒七纵”吗?

从时间上来看,据史料的记载,诸葛亮在七擒孟获之后,就到了滇池,时间正好是同年的秋天。而从他“五月渡泸”,到最后把“称兵倡乱”长达两三年之久的反叛势力尽数评判,只用了大概短短4个月时间。

在如此短时间内,“方务在北”的诸葛亮一方面要克服艰难险阻的自然条件,另一方面又要攻城克寨,安抚边民,筹集粮草。短时间完成如此多的事物,这在当时科技交通都不发达的社会,是无论如何也难以办到的。

对此,干隆年间官方编撰的史书《通鉴辑览》也说,“七纵七擒为记载所艳称,无识已甚。荒蛮夷固当使之心服,然以缚渠屡遣,直同儿戏,一再为甚,又可七乎,即云几上之肉不足虑,而脱试鹰,发押尝虎,终非善策。且彼时亮之所急者,欲定南而伐北,岂宜屡纵屡擒,耽延时日之理?知其必不出此。”

从地理上来看,当时诸葛亮当时七擒孟获的地点,几乎全部都是在今天的云南西部地区,以他谨慎的性格,又怎会在一个自己从没到过的地方七擒孟获呢?

所以说,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是不存在的,之所以广为流传,是因为诸葛亮“南抚夷越”的政策已经深入了人心,当地百姓对其极为崇拜,难免会将一些其他的人物故事,强加在其身上。

这些故事搭乘着时间的马车,以讹传讹,从而使得诸位史学家也信以为真了。

最后更新:2017-10-08 09:20:06

  上一篇:go 诸葛亮神机妙算:用这个办法救了自己族人
  下一篇:go Jasper:陈小春的肉身,应采儿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