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434 返回首頁    go 人物


微觀盈利提升 兩融重回萬億

在經曆了反複徘徊之後,11月1日,兩融餘額達到10051.09億元,這是自2016年1月14日跌破10000億元以來兩融餘額首次再度站上萬億關口。其中,截至11月1日,上交所融資餘額報5930.84億元,較前一交易日增加38.88億元;深交所融資餘額報4070.04億元,較前一交易日增加14.90億元;兩市合計10000.88億元,較前一交易日增加53.78億元。

統計數據顯示,從規模來看,今年7月底之前,兩融餘額一直在9000億元以下徘徊,8月份之後,兩融餘額迅速攀升,9月份達到9500億元以上,10月份之後則一直在9800億元至10000億元之間徘徊。截至目前,按照申萬行業分類,非銀金融、電子和有色金屬的融資餘額分別達到810億元、638億元和619億元,位列28個行業前三。從加倉規模來看,今年6月份以來,有色金屬、化工、非銀金融是兩融資金加倉最多的板塊;京東方A中國平安科大訊飛則成為期間融資淨買入最多的個股,分別達到49億元、46億元和40億元。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兩融餘額時隔22個月重新站上萬億關口,體現了市場風險偏好的上升。中信建投證券認為,從兩融餘額占A股流通市值角度來看,自2010年兩融業務開展以來,剔除業務起步階段,兩融餘額占A股流通市值中樞在2%-3%,牛市期間峰值達4.73%,低迷期中樞在1%-2%。今年1月以來兩融餘額從9329億元增長到10000億元,期間兩融餘額占A股流通市值穩定在2.1%左右,主要是由於IPO加速擴大了流通市值規模。在IPO加速仍在持續的背景下,當前兩融餘額占A股流通市值仍然相對較低,比例與規模均存在進一步上升空間。

而從兩融交易額占A股成交額比例來看,統計數據顯示,兩融餘額占A股流通市值比例曾在2014年7月到10月期間從11%快速上升到16%,在2015年1月達到峰值20%。當前兩融交易額占成交額比例的上升則相對溫和,最近3個月從10.14%上升到10.52%。

與兩融規模突破萬億同時發生的,則是在微觀經濟層麵中國企業盈利能力的普遍回升。數據顯示,截至10月31日,A股3408家上市公司三季報數據已全部披露。前三季度,A股整體實現總營收27.79萬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9.5%;實現淨利潤2.56萬億元,同比增長18.26%。在剔除銀行及兩桶油後,A股實現淨利潤1.37萬億元,同比大幅增長30.48%。2017年前三季度,A股實現盈利的上市公司共計3136家,占全部A股比例高達92.02%。在宏觀經濟層麵,中金公司將2018年實際GDP增速預測上調至6.9%。

一些外資投行也紛紛對A股表示看好。瑞銀資管表示,雖然A股與H股今年以來大幅上漲,但整個市場估值還是比較合理的。瑞信則表示,長期看好中國經濟和資本市場發展前景,在未來三至五年,中國證券市場將會顯示出前所未見的潛力和機遇。花旗銀行則重申,因處於盈利上升周期、宏觀經濟及市場情緒有所改善,對中國股市仍然看好。

在樂觀之餘,一些機構則認為,應當理性看待兩融指標。天風證券認為,對兩融指標應理性看待,曆史數據顯示兩融指標並不是市場走勢的前瞻指標,但兩融指標的提升是股市增量資金的重要證據。融資買入行為的確同市場走勢有高度契合之處並且能反映市場主體的參與熱情,但也要看到,這一指標最多是個同步指標,並沒有太強的預示作用,甚至會表現出些許的滯後性。在市場回調之前,常常能看到融資買入額突然迅速地向上突破;政策規則的變動,也常常難以改變方向,因此也不要過度依賴兩融指標做方向判斷。

(原標題:微觀盈利提升 兩融重回萬億)

最後更新:2017-11-06 08:04:56

  上一篇:go 私募殼買賣遭遇嚴監管 作價百萬恐成徒勞
  下一篇:go 上交所理事長:穩步推進新股發行製度改革 加大退市工作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