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3
機器人
人工智能技術再次強勢崛起 服務機器人迎發展良機
機器人技術的不斷成熟,使得人工智能迎來第三次高速發展,智能公共服務機器人應用場景和服務模式正在不斷拓展,帶動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的增長,預計2017年全球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29億元。
在短短幾年時間裏,人工智能仿佛一夜之間成為科技圈新“風向標”,獲得資本追捧,帶動新的一輪創業熱潮,包括BAT都已開始力推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動作。在美國甚至有研究報告指出,美國有47%的工作在未來20年被自動化技術淘汰。人工智能的熱潮已起,這場技術與創新的“大戲”,也漸漸進入白熱化。
中國政府提出《中國製造2025》——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的第一個十年的行動計劃,將著力推動機器人產業。政府為生產一線引進機器人提供補貼,中國的機器人企業也在迅速增長。
機器人技術的不斷成熟,使得人工智能迎來第三次高速發展,智能公共服務機器人應用場景和服務模式正在不斷拓展,帶動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的增長,預計2017年全球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29億元。
在技術上,隨著人工智能技術迎來第三次崛起,作為服務智能機器人核心要素之一的語音識別、麵部識別也開始進入發展新階段,諸如語言識別當下已經能夠達到97%的準確率,麵部識別已經能夠達到99%的準確率,已然超越肉眼識別。這一係列技術的成熟,為機器人普及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和社會需求的變化,服務機器人市場需求強勁,將超越工業機器人的增速,拉動機器人行業增長成為機器人行業的下一個風口。日前,據日經中文網報道,中國企業正在接待用和家用機器人領域加強攻勢。日媒關注到,在柏林2017IFA展上,服務型機器人企業約9成來自中國,日企難覓蹤影。而機器人這一領域,一直是日企的傳統優勢。
但是,也有很多觀點認為,目前中國企業推出的機器人在品質方麵“還處於發展階段”,品質和技術實力,也被認為“仍然落後於日本和歐洲企業”。國內智能服務機器人在下遊各行業應用滲透率普遍偏低,主因是針對不同行業使用場景的“機器人+”解決方案研發周期長、可複製性不強,難以迅速普及。
對比發達國家來說,我國服務機器人行業起步較晚,因此,目前國內企業在技術上處於劣勢,但同時國內企業也存在特定的競爭優勢,由於服務往往需要結合特定的市場,而國內企業往往對本土的文化、環境和消費者需求有更深的了解,能更好地進行產品定位,從而贏得競爭優勢。
由於國內在服務機器人領域的研發起步較晚,跟美國、日本等服務機器人研發大國相比,中國自主研發的能力亟待補足。當然,這也意味著我國的服務機器人產業發展將麵臨較大的機遇和可發展空間。持續不斷的研發投入、實現產品智能化創新,才是加快服務機器人產業發展的關鍵一步。
中國服務機器人發展機遇有多樣化,首先是市場方麵,受老齡化等因素影響,中國存在巨大市場需求。其次,國家對服務機器人的支持力度非常大。再次,我們國家也具備了進一步發展服務機器人的產業基礎。對於企業而言,做服務機器人的時候要立足中國,放眼世界,避免做國外服務機器人的“搬運工”。做服務機器人的創新創業的技術門檻一定要提高,增加技術高度。相信在今後的發展中,隨著服務機器人技術的成熟,市場規模將進一步拓展。
最後更新:2017-09-10 13: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