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6
機器人
機器人創客教育真的能讓你的孩子贏在未來科技的起跑線嗎?
隨著2017世界機器人大會圓滿落幕,仿生機器人、水母、"鋼琴家"機器人的精彩演出,顛覆了我們對人工智能技術場景應用的認知。機器人與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的深度融合,已經引發了各個行業領域的變革。
如同工業時代的蒸汽機和信息時代的互聯網,人工智能(AI)在"大智慧"時代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正顛覆你我的生活,深刻改變世界。
創客一詞來源於英文單詞"Maker",本義是指出於興趣與愛好,努力把各種創意轉變為現實的人。創客教育也就是STEAM教育,創客教育是創客文化與教育的結合,基於學生興趣,以項目學習的方式,使用數字化工具,倡導造物,鼓勵分享,培養跨學科解決問題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創新能力的一種素質教育。我們開展一種基於學生興趣,以項目學習的方式,使用數字化工具,培養跨學科解決問題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素質教育。
為了適應未來科技社會對技術型人才的需要,2003年頒布的普通高中新課程標準將"人工智能初步"與"簡易機器人製作"分別列入"信息技術課程"、"通用技術課程"選修內容。教育部新製定的《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實驗)》也提到"收集資料,了解機器人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的要求。由此可見國家對機器人教育的重視。機器人作為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促進學生思維發展,創新能力訓練的有效工具,在教育界逐漸得到認同。
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落實中央有關教育信息化的戰略部署和第二次全國教育信息化工作會議精神,完成《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確定的教育信息化目標任務,全麵深入推進"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工作,特製定本規劃。
四、主要任務
(六)深化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融合發展,從服務教育教學拓展為服務育人全過程。
要依托信息技術營造信息化教學環境,促進教學理念、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改革,推進信息技術在日常教學中的深入、廣泛應用,適應信息時代對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需求。有條件的地區要積極探索信息技術在"眾創空間"、跨學科學習(STEAM教育)、創客教育等新的教育模式中的應用,著力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養成數字化學習習慣,促進學生的全麵發展,發揮信息化麵向未來培養高素質人才的支撐引領作用。麵向未來培養高素質人才,教師能力是關鍵。要建立健全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準,將信息化教學能力培養納入師範生培養課程體係,列入高校和中小學辦學水平評估、校長考評的指標體係,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納入教師培訓必修學時(學分),將能力提升與學科教學培訓緊密結合,有針對性地開展以深度融合信息技術為特點的課例和教學法的培訓,培養教師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學情分析與個性化教學的能力,增強教師在信息化環境下創新教育教學的能力,使信息化教學真正成為教師教學活動的常態。
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
四、戰略任務
(八)推動創新創業,激發全社會創造活力
3.鼓勵人人創新。推動創客文化進學校,設立創新創業課程,開展品牌性創客活動,鼓勵學生動手、實踐、創業。支持企業員工參與工藝改進和產品設計,鼓勵一切有益的微創新、微創業和小發明、小改進,將奇思妙想、創新創意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創業活動。
五、戰略保障
(六)培育創新友好的社會環境
營造崇尚創新的文化環境。大力宣傳廣大科技工作者愛國奉獻、勇攀高峰的感人事跡和崇高精神,在全社會形成鼓勵創造、追求卓越的創新文化,推動創新成為民族精神的重要內涵。倡導百家爭鳴、尊重科學家個性的學術文化,增強敢為人先、勇於冒尖、大膽質疑的創新自信。重視科研試錯探索價值,建立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容錯糾錯機製。營造寬鬆的科研氛圍,保障科技人員的學術自由。加強科研誠信建設,引導廣大科技工作者恪守學術道德,堅守社會責任。加強科學教育,豐富科學教育教學內容和形式,激發青少年的科技興趣。加強科學技術普及,提高全民科學素養,在全社會塑造科學理性精神。
未來已來,你和你的孩子都做好準備了嘛?
本文來源:網絡
如有侵權煩請聯係我們及時刪除
最後更新:2017-11-10 10:2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