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775 返回首页    go 机器人


人工智能除了下棋,还能做点啥?

两个月前,中国乌镇·围棋峰会在浙江桐乡乌镇如火如荼的进行。5场比赛最受关注的无疑要数AlphaGo与世界排名第一的柯洁的三番棋对弈,堪称是人类顶尖棋手与人工智能程序的终极对抗。去年,AlphaGo出人意料地以4:1战胜了世界冠军李世石九段, 今年柯洁3:0再败给AlphaGo,也让人工智能再次成为了人们瞩目的焦点。话说,何为人工智能呢?

话说,人工智能到底是咋回事呢?除了颇吸引眼球的下围棋,这项技术还能给人类生活带来哪些改变呢? 别着急,这就给大家说说。

人工智能是啥呢?

人工智能, 英文叫Artificial Intelligence, 简称AI。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这项学科试图了解人类进行智能活动的实质,研究并生产能模拟人脑做出思考、分析、判断等相似反应的新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

人工智能是对人的意识以及思维过程的模拟。人工智能模拟人类思考和学习,最后甚至可能超过人类能达到的智能水平。

其实,早在1956年人工智能就被提了出来,但当时主要是指代可体现出智能行为的硬件或软件。随后,人工智能的研究起起伏伏数十年,但一直因为没有发掘出对人类社会真正有益的功能而趋于平静。

但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深度学习”算法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局面,让其在很多垂直领域获得了真正的应用,并超越人类的表现。现在,大数据、云计算和深度学习这三驾马车让人工智能实现了人与机器的共鸣:云计算与日剧增的强大威力、运行于深度学习的强力算法,再加上今天能够获取的海量数据,在这三股强大动力的交织下,人工智能已经显现出可以颠覆任何现有垂直行业的潜力。

人工智能还会做啥?

虽说大家可能是通过举世关注的人机对弈才了解到人工智能,但是呢,人工智能可以做的事情可比下棋多多啦。

比方说,大家都听到过的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视网膜识别、虹膜识别、掌纹识别、智能搜索等等都是人工智能已经实现的应用。

而近两年,随着这一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的应用范围也不断加以延伸。比如安装了前置摄像头、360度雷达感应器的无人出租车已经开始在固定路线上行驶;而基于人工智能的自动唇读系统对Gird语料库唇语识别的准确率已经达到了惊人的95.2%,在精准语音识别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潜力。

人工智能 - 肺癌筛查“好帮手”

作为数字工业的全球领军企业,GE也正在积极将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应用到各个行业中,覆盖航空、运输、医疗和发电等多个领域。

就在上周召开的第77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春季)博览会(CMEF)上,GE展示了为肺癌筛查开发的“人类大脑” - 人工智能肺结节辅助诊断技术。

肺癌是我国最为高发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始终居高不下。因此肺癌的早期发现和诊断意义重大。但目前肺癌筛查中肺结节的早期检出仍然面临挑战:肺部CT读片量非常大,具备读片、诊断能力的主治医师资源缺乏,这种情况在基层尤其严重。

作为应对肺癌挑战的低剂量CT肺癌筛查解决方案的创新与升级,GE正在与合作伙伴联手,共同就人工智能辅助肺结节检出与诊断进行研究,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此次GE在CMEF上展示的人工智能肺结节辅助诊断技术,整合了人工智能技术与深度学习理念和工具,通过多层神经网络和神经元来模拟人类大脑实现图像识别,在诊断效率和精准度、肺结节自动识别敏感度以及检出率上均取得大幅提升。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敏感性更高,检测更快,可自动标记出CT各层面上疑似结节的位置,同时辅助医生判别肺结节良恶性,快速准确地完成肺癌筛查。比如,对于小于3mm的早期病灶结节,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的识别率可以达到80%以上,高于医生肉眼的识别率(阶段性测试结果,仅供参考)。

有了规范的早筛查机制和流程,开展肺癌的早筛早诊更轻松。检查者的扫描图像在临床医师诊断的基础上,还会经过人工智能CT辅助诊断与远程读片系统相配合再次确认,对于检查者来说更多了一道保障。

最后更新:2017-08-23 09:10:48

  上一篇:go 2017年,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应用将正式进入商业应用阶段!
  下一篇:go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到底是就业“杀手”还是就业“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