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
機器人
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於組織實施2018年 “互聯網+”、人工智能創新發展和 數字經濟試點重大工程的通知
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直屬機構辦公廳(室),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發展改革委,有關中央管理企業:
為貫徹落實“十三五”規劃《綱要》,加快推進 “互聯網+”行動、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數字經濟發展等重大部署,2018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將組織實施“互聯網+”、人工智能創新發展和數字經濟試點重大工程。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互聯網+”、人工智能創新發展重大工程,由各地發展改革委和有關中央管理企業組織申報;數字經濟試點重大工程由有關部門和各地發展改革委組織申報。
二、請各項目匯總申報單位按照附件要求,根據當地和行業條件、資源稟賦、工作基礎,統籌考慮3個工程的申報工作,避免麵麵俱到,嚴格控製項目數量,避免“小、散”,切實體現重大、突出重點,支撐數字化轉型、培育發展新動能等工作的需要。
三、請各項目匯總申報單位,按照《中央預算內投資補助和貼息項目管理辦法》(國家發展改革委第45號令)和《高技術產業發展項目中央預算內投資(補助)暫行管理辦法》有關規定及本通知要求,指導項目建設單位編寫項目資金申請報告、納入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管理平台和重大建設項目庫,並對報告及相關附件的真實性予以確認。
四、項目申報過程中暫不需提交環保、土地等落實證明材料。待我委批複後,請項目匯總申報單位負責督促項目建設單位落實所有建設條件,並及時向我委報送申請下達資金的請示,請示中需明確各項建設條件已經落實,仍存在建設條件未落實的,我委不予下達資金。同時,所有項目建設不得增加地方政府債務。
五、項目建設單位原則上應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具有獨立法人資格和完成項目相關工作基礎和必要條件,具備較強的技術開發、資金籌措、項目實施能力以及良好的社會信用,已基本具備實施條件,項目所需資金已落實、知識產權歸屬明晰。已基本具備實施條件的項目,應按有關規定完成審批、核準或備案。
六、我委將組織專家或委托有關部門(機構),對項目資金申請報告進行評審或評估,根據審核意見或谘詢評估報告研究確定擬支持項目,並對擬支持項目進行公示。根據公示結果批複資金申請報告,並按照“成熟一批、啟動一批、儲備一批、謀劃一批”的原則,統籌安排國家補助資金並下達投資計劃。
七、請各項目匯總申報單位將3個工程申報的項目以一個申報文上報。請於2017年11月10日前,將項目申報文件(一式3份)、項目資金申請報告以及匯總表(見附件4)報送國家發展改革委(高技術產業司)。
附件:1.“互聯網+”重大工程申報要求
2.人工智能創新發展重大工程申報要求
3.數字經濟試點重大工程申報要求
4.項目匯總表
附件1 “ 互聯網+” 重大工程申報要求
(一) 新一代雲計算操作係統產業化。
支持有條件的企業突破容器、微內核、超融合等新型虛擬化技術, 以及大規模並行分析、分布式內存計算等技術, 提升應用遷移處理能力、處理效率和用戶資源隔離水平, 研製具有高適應性、高可擴展性、安全可靠的新一代超融合雲操作係統。
指標要求:操作係統須支持包括FPGA 、 GPU 等異構計算設備、非易失內存等存儲設備虛擬化及統一資源調度,支持虛擬機、容器、大數據、深度學習、HPC 應用等負載的超融合調度, 單個負載支持各類內存超過2TB, 物理核心數超過500 個, 實現對大規模分布式存儲、計算資源的管理效率和能效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
(二) 麵向邊緣計算的雲服務支撐平台建設及應用。
支持有條件的企業構建內容計算網絡, 打造邊緣計算節點, 實現大規模動態部署運算和存儲能力, 降低高頻計算、傳輸需求回源帶來的網絡延時與擁塞, 實現雲端和設備端高效協同、無縫對接。
指標要求:邊緣節點具備高吞吐量和擁塞控製能力, 以及靈活的調度能力, 可承載30T 流量。具備雲計算和邊緣計算一體化安全防護能力, 可實施端到端的防護。平台規模不小於1 萬個邊緣計算節點, 服務企業級用戶超過1000 家。
(三) 麵向異構計算的雲服務支撐平台建設及應用。
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建設麵向高效能異構融合架構的公共雲計算服務平台,重點突破雲計算CPU/GPU 異構融合體係架構,高能效計算、存儲、網絡的模塊化架構設計,雲計算平台大規模異構資源管理、感知和調度、分布式協同、運行監控與安全保障,EB 級數據存儲與挖掘分析等關鍵技術。為工業、公共安全、醫療健康、交通物流等政府、企業或個人用戶提供彈性計算、雲存儲、高性能計算、視頻大數據分析以及企業經營管理等在線應用服務。
指標要求:支持基於CPU/GPU 的異構融合架構, 節點規模不少於30 萬個物理CPU 核心、3000 個GPU或FPGA, 提供不少於5 種主流深度學習框架。異構計算、存儲、網絡資源虛擬化程度達到100%, 數據存儲和處理規模達到EB 級, 具備PB 級跨域數據調用和業務協同能力, 顯著提升雲計算資源運行效率, 典型應用能效比提升60% 以上, 雲服務可用性不低於99.99% 。
附件2 人工智能創新發展重大工程申報要求
一、核心技術研發與產業化工程
(一) 深度學習智能芯片產業化。
支持深度學習算法的通用智能芯片, 前端智能芯片重點突破超低單片功耗、多模型適配等技術, 雲端智能芯片重點突破海量數據吞吐、高度並行計算、可擴展多片級聯等技術。芯片具備異構計算、神經網絡等新型計算體係架構, 集成多處理器單元、並行分布式處理、分布式處理與集中控製係統, 推動高性能、低功耗、易編程、多用途的人工智能芯片產業化與規模應用。
指標要求:
1. 申報企業可任選前端芯片或雲端芯片進行申報;
2. 基於自主知識產權新型計算機指令集, 配套編譯器支持MXNET 、CAFFE 等框架;
3. 雲端芯片性能不低於400Gops/W, 前端芯片整體功耗不高於5W;
4. 單款智能芯片出貨量不低於100 萬片;
5. 在3 個以上領域得到應用。
(二)麵向深度學習應用的開源平台建設及應用。
基於CPU 、GPU 、FPGA 等多類型深度學習硬件, 建立人工智能軟件開發平台。支持圖像識別、語音識別、自然語言理解等典型人工智能技術,建立CNN 、RNN 等多種神經網絡及深度學習算法的訓練庫, 具備直觀靈活的數據接口和模型配置接口。建立軟件編譯過程中大規模數據的自動采集分類、海量數據智能分析處理、跨媒體數據關聯與挖掘等環境,突破人工智能應用的雲網端計算智能調度。
指標要求:
1. 支持100PB 以上級別的數據規模和數據處理能力;
2. 支持TensorFlow 、Spark 、xgboost 等主流機器學習算法工具的混合部署和統一管理, 並提供在線服務能力;
3. 跨媒體管理數據類型至少包括圖像、視頻、音頻、文本等多模態數據;
4.開展不少於10 類以上的人工智能應用驗證,應涵蓋圖像識別、語音識別、自然語言理解等領域。
二、基礎資源公共服務平台工程
(一) 高準確度人臉識別係統產業化及應用。
具備高質量人臉識別基礎數據庫, 提供行業開放數據接口。支持實時超高清圖像和視頻人臉圖像采集, 研發人臉明暗偵測、自動調整動態曝光補償、自動調整影像放大等圖像預處理。在人臉特征提取和檢索等環節突破深度學習、知識加工、深度搜索核心技術。研發1:1 和1:N 人臉識別係統, 突破複雜環境的人臉識別技術, 提高識別速度和識別準確率。
指標要求:
1. 人臉圖像基礎數據庫不低於PB 級數據資源, 為不少於100 家企業提供支撐;
2. 支持離線、在線兩種人臉識別, 在金融、安防、交通等領域取得應用;
3.1:1 識別係統識別率不低於98%, 識別時間小於0.2S,1:N(N=20 萬) 情況下識別率不低於85% 。
(二) 高靈敏度語音識別係統產業化及應用。
開展深度學習與語音識別等融合技術研發, 突破遠場識別、回聲消除、降噪處理等技術, 提高語音識別精確度。支持語音合成、語義理解等自然語言處理技術,突破語法邏輯、字符概念表征和深度語義分析, 增強特定環境語義理解能力。建設語音識別端雲一體化處理平台, 提供雲端連續語音識別和大規模本地語音識別能力,支撐智能客服、個人生活助手、智能訂單處理等功能開發, 在金融、教育、生活服務等領域取得應用。
指標要求:
1. 具備語音識別、語音合成功能, 支持多級詞條識別, 具備自動睡眠和自動喚醒功能;
2. 混合語言環境(不少於中、英文等) 下識別率不低於97%;
3. 雲端語音識別平台具備開放接口, 為不少於300 家企業提供支撐。
三、智能無人係統應用工程
高可靠無人駕駛航空器產品產業化。重點支持智能化高可靠無人駕駛航空器關鍵模塊開發與係統集成, 突破智能視覺避障、智能自動巡航、超聲波環境感知、超高清圖像回傳等技術, 集成三軸一體化機械增穩雲台、電子圍欄、高性能航拍相機、高能量密度電池等模塊, 建立實時監控雲服務平台, 具備對無人駕駛航空器的實時監控與管理。
指標要求:
1. 三軸機械增穩雲台精度正負0.005 度, 實現360 度全向感知避障, 避障開啟模式下前飛速度不低於10m/s;
2.空域管製係統可以對鄰近空域內民用航空器進行強製避讓;
3.雲服務平台具備百萬級無人駕駛航空器的實時管理能力;
4.項目執行期無人駕駛航空器銷售量不低於30萬台。
四、智能機器人研發與應用工程
高端智能服務機器人產品產業化。重點支持多類型服務機器人產品產業化, 突破環境感知、動態環境快速建模、人機協同、新型人機交互、影像定位與導航、生肌電感知與融合、故障自診斷與自修複等關鍵技術, 支持語音控製、自然人機對話、自適應環境、自主避障、智能交互等功能。建設服務機器人智能化雲服務平台, 推動服務機器人在家居、醫療衛生、健康養老等生活服務領域的應用。
指標要求:
1.具備自主知識產權服務機器人操作係統; 2.支持高精度地圖定位, 快速建模誤差低於1 厘米, 在典型應用場景中自主避障錯誤率低於5%;
3. 平均無故障時間不低於2000 小時;
4. 服務機器人不少於10 種, 年銷售量不低於10 萬台, 具備語音識別、圖像識別等典型功能。
附件3 數字經濟試點重大工程申報要求
一、重點支持領域
1、政務信息係統整合共享應用示範工程
結合推進落實政務信息係統整合共享工作,加快整合形成本地區統一的數據共享交換平台,實現與國家數據共享交換平台的“網絡通、數據通、業務通”。重點針對“放管服”改革中的緊迫需求和主要痛點, 以政務服務、社會治理、社會信用、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新型城鎮化發展、新型電子政務架構設計等為重點, 以應用為導向, 加強政務信息資源匯聚和共享應用服務。
政務服務領域要橫向打通本地區各部門,縱向打通中央、省、市數據共享交換平台及基層政務服務大廳的全鏈條, 推動跨部門、跨層級一體化政務服務。
社會治理領域要整合政府、社區、企業等各類數據資源, 建立聯動管理、多級共治的社會治理體係,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水平, 提升城市社會治理的高效性和精準性。
社會信用領域要推進信用數據共享,構建企業風險和信用評估指標體係及風險防控模型, 建設監管預警係統, 提升市場主體監管的針對性和精準性。
新型智慧城市領域要匯聚、融合城市不同層級、維度、粒度的數據, 形成包含城市運行全息信息的全量數據, 探索建設城市數據大腦,有效調配和優化公共資源,提高城市運行和管理效率。
新型城鎮化發展領域要緊密結合政府在新型城鎮化推進過程中對管理、決策的應用需求, 完善新型城鎮化監測、管理、評估體係, 為推進新型城鎮化中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優化城鎮化布局、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等重點任務提供科學支撐。
2、大數據應用創新工程
在醫療、交通、教育、金融、物流、環境保護以及時空信息應用等領域, 開展大數據采集處理、分析挖掘和創新應用, 依托本地區統一的數據共享交換平台, 開展跨部門、跨地域的數據融合應用和協同創新。
醫療領域要以大數據推動健康醫療領域數字轉型,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普惠共享, 發展個性化醫療, 優化診療流程, 提高健康醫療領域的管理能力和決策水平。
交通領域要聯合社會優質資源開展出行信息、交通誘導等增值服務, 實現綜合交通管理決策和監測預警。以大數據推動綜合交通領域數字轉型, 提升交通協同管理和公共服務能力。
教育領域要探索優秀數字教育資源匯聚機製,構建適齡入學人口基礎數據庫、學生基礎數據庫和終身電子學籍檔案, 實現教學過程質量管理、學生學習成長監測、教育管理智能決策, 以大數據推動教育領域數字轉型, 變革教育方式, 促進教育公平, 提升教育質量。
金融領域要整合金融數據資源與應用服務資源,建設市場監控的多維度可視化分析, 以及決策指標體係,以大數據推動金融領域數字轉型, 降低管理成本, 優化管理流程, 提升政府部門和金融市場機構的大數據應用能力。
物流領域要建立多式聯運綜合物流數據服務體係,加強與各類運輸信息平台、物流交易信息平台、相關政務信息平台的對接, 探索多式聯運綜合物流的大數據分析挖掘和創新應用, 實現物流、商流、資金流、信息流的匯集融合互通, 促進物流供需信息對接, 開展物流信息全程監測、預警, 提高物流運輸設施在線化水平。
環境保護領域要開展生態環境大數據采集處理、分析挖掘和創新應用, 實現城市大氣環境、水資源和水汙染防控預警、林業資源監測、生態安全評價,以大數據推動環境保護領域數字轉型, 提升生態環境保護的監管決策和公共服務能力。
時空信息應用領域要重點完善空間地理信息資源建設,整合基礎地理信息、政務地理信息、多源遙感影像、北鬥導航定位、地理國情監測等數據,探索開展基於空間地理信息的城市公共服務創新應用。
3、數字經濟公共基礎設施
全國政務信息係統整合共享頂層設計工程。由國家電子政務外網管理中心牽頭, 開展政務數據資源體係設計, 統籌社會專業力量, 開展技術體係設計, 以業務應用為導向, 以數據體係和技術體係為支撐, 探索政務數據和社會數據的交換機製和技術路徑, 構建“橫向打通部門、縱向貫通地方、政府社會互通”的全國數據資源體係, 促進實現技術融合、數據融合、業務融合, 在若幹部門和地方試點應用驗證, 開展跨層級、跨地域、跨係統、跨部門、跨業務的係統互聯、數據共享、業務協同應用。
電子印章管理與服務平台建設工程。在公安部門指導下, 依托現有全國公章刻製業治安管理信息係統的基礎,建設全國電子印章管理基礎數據庫, 形成電子印章與實物印章一體化的發行、驗證和應用服務體係,組織有關省及城市進行數據聯網, 探索為各類電子商務市場主體提供電子印章查詢、比對、驗證等相關服務, 為各類市場主體電子合同在線簽署提供支撐。
電子商務信用建設工程。由工商總局會同有關單位, 擇優選擇基礎條件較好的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城市,探索建立電子商務行業各類市場主體信用記錄, 監測電子商務信用狀況, 為電子商務行業監管和行業自律提供基礎支撐,做好與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共享,利用好第三方信用機構開展電子商務領域嚴重失信問題專項治理。
4、中國-東盟信息港示範工程
按照中國-東盟信息港建設整體規劃, 由廣西自治區牽頭, 選擇已具備較好實施基礎、東盟國家具有較強需求和合作意向的跨境電子商務、新型智慧城市、產業互聯網金融、技術轉移、雙向投資及產能、大數據、智慧物流等領域實施早期收獲項目, 加快建設以廣西為支點的中國和東盟信息樞紐及核心基地,進一步完善相關領域線上、線下基礎設施和服務平台, 創新運營模式, 對接市場服務資源, 探索中外合作參與方式, 為中國-東盟信息港的全麵建設實施發揮先導示範作用。
5、“一帶一路”數字絲綢之路建設合作工程
支持中阿網上絲綢之路經濟合作實驗區、海峽兩岸電子商務經濟合作實驗區, 以及在“網上絲綢之路”建設框架下, 與“一帶一路”重要節點開展對點合作的城市, 以企業為主體建設城市間跨境數字基礎設施, 在電子商務、技術合作、文化交流等方麵率先開展跨境數字經濟合作應用試點項目,組織有關機構開展國際數字經濟標準規範研發和協同, 積極推進中外政策法規協同。通過城市間對點合作, 實現數字絲綢之路建設機製、政策、標準、平台及應用突破, 為全麵實施數字絲綢之路建設提供經驗借鑒。
二、組織申報和實施要求
(一) 請各項目匯總申報單位結合本地產業發展實際, 加強公益性、基礎性、戰略性公共服務平台建設,擇優選擇發展基礎好的項目予以申報,要求所申報項目未獲得過同類專項國家補助資金支持。第1、2 項工程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組織開展, 可綜合各領域應用也可針對每個具體領域申報。各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涉及的省、自治區、直轄市申報數量不超過2 個, 其餘各省、自治區申報數量限1 個, 各計劃單列市申報數量限1 個;第3 項工程由相關部門、有關地方發改委組織申報, 鼓勵依托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城市開展, 每個領域申報數量限1 個; 第4 項工程由廣西自治區組織開展, 申報數量不超過2 個; 第5 項工程由重慶、深圳、銀川、哈爾濱、蘇州(昆山)、福州(平潭) 組織開展, 每個城市限報1 個。
其中, 按照《政務信息係統整合共享實施方案》(國辦發〔2017 〕39 號)、《加快推進落實〈政務信息係統整合共享實施方案〉工作方案》(發改高技〔2017 〕1529 號) 等文件要求, 已整合形成統一的數據共享交換平台,並接入國家數據共享交換平台的地區, 予以優先支持; 對於未按時按要求完成數據資源目錄編製等任務的地區, 原則上不予受理項目申請。
(二) 項目建設單位應實事求是製定建設方案, 並對資金申請報告主要內容和相關附件真實性予以說明。存在提供虛假材料、弄虛作假等行為的, 國家發展改革委可以將其失信記錄納入社會信用體係,並可以根據其情節輕重提請有關機關依法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行政或者法律責任。要嚴格控製征地、新增建築麵積和投資規模, 對於內部日常信息化、零散應用、“低小散”的數據中心建設等, 不應納入建設範圍。同時, 各重大工程係統建設中要按照相關要求積極推廣應用國產密碼, 確保係統安全。
(三) 重大工程建設要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 建立組織有序、分工明確、協調配合的工作機製, 加強優勢資源統籌, 加強中央與地方、政府與企業的資源互通互享, 形成上下聯通、縱橫協同、政企合作的新機製。圍繞解決大數據、電子商務、智慧城市發展麵臨的主要問題, 開展係統性、整體性、協同性、高標準的試點工程, 形成各自領域國家級試點示範, 為後續試點經驗的推廣發揮引領帶動作用。
(四) 項目匯總申報單位要加強對所申報項目信息公開和事中事後監管, 加強動態情況跟蹤, 建立對重大工程實施過程, 定期對下設重大工程的進展情況進行監督和匯總,使國家資金發揮應有效益。
來源:財政資金申請
最後更新:2017-10-14 18:2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