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
機器人
人工智能時代就沒有隱私可言?10月16日華為用Mate 10說話
近些年來,大數據應用無孔不入,各種衣食住行App對個人用戶的喜愛了如指掌,各類“猜你喜歡”變得越來越精準,雖說便利了大眾的生活,也相當程度提升了效率,但越發頻繁的某網站、App泄露用戶隱私數據,也讓大家的信息安全變得十分脆弱,甚至是千瘡百孔。基於人工智能的崛起,華為將如何逆轉手機隱私泄露困局?10月16日,華為Mate 10將為我們呈上AI新時代的解決方案!
隨著AI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進步,大數據與之結合進一步提升機器算法的準確性,不過目前大部分AI應用都用到深度神經網絡技術,大量依賴雲端運算的現狀帶來難以預知的安全隱患,想想就連蘋果iCloud也不止一次出現大量用戶數據泄密的事故了,難道說人工智能時代就沒有隱私可言了嗎?
從辯證論角度來說,凡事都有兩麵性,矛與盾長期存在,針對人工智能大多數以雲側作業模式存在的不足,各大科技公司早已開始探索解決方案。就目前進展而言,“端+雲”協同模式成為比較好的解決方案,兩大手機巨頭華為和蘋果,近期已先後推出人工智能芯片,加強人工智能大數據在本地的處理能力。
本月華為正式公布麒麟970芯片的細節,這枚SoC除了擁有更強的性能指標和網絡通信能力之外,更大的亮點在於NPU神經網絡處理器的運用,其專用處理器提供AI人工智能相關運算的支持,包括可實現深度神經網絡的本地端計算,且能效比驚人。根據已知數據顯示,處理相同的AI任務,麒麟970的NPU運算可達其四個A73大核效能的50倍,性能優勢達到25倍之多。
正是依托於NPU效率極高的感知和處理能力,加之出眾的能效表現,大量的實時、場景化、個性化的數據可在本地高效完成,解決了傳統手機芯片架構難以完成的深度神經網絡本地端計算,也就為AI應用擺脫雲計算的限製提供可靠條件。
人工智能運算重回本地端最大好處是大幅提升數據的安全性,規避了雲端服務器數據泄露導致的各種不可預知風險,同時也排除了一些極端條件下網絡不暢帶來的延時問題。事實上在本地數據的安全性方麵麒麟970還設有多重防護,包括集成的inSE和TEE兩大安全引擎,前者具備IC卡級別的安全等級,後者從身份識別、金融支付、內容保護、通信安全等方麵全麵保護手機的數據安全。
蘋果本月重磅推出的iPhone X手機,引入極具創新的麵容ID(Face ID)識別交互,對於這項新技術業界同樣關注的是其安全性。對於用戶私密的麵部數據識別與處理,蘋果稱是借助A11仿生處理器進行本地化的數據處理,能夠最大程度確保用戶隱私信息的安全。由此可見在應對用戶核心數據安全層麵,蘋果也是更傾向於本地端的解決方案。
麒麟970處理器自發布以來在業內關注度持續升溫,表明華為提出的端+雲協同模式正在得到越來越廣泛的認可,加之蘋果A11仿生處理器的“助攻”,未來類似解決方案有望成為人工智能時代的主流。
科客點評:人工智能有望將智能手機的競爭格局引入下半場。
最後更新:2017-10-08 07:4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