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987 返回首頁    go 機器人


大數據、虛擬現實、人工智能……誰將成為顛覆音樂產業的黑科技?

點擊播放 GIF/545K

從數字化浪潮顛覆音樂市場到流媒體主導音樂消費形式,音樂產業已然經曆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行業持續複蘇的第三年,我們好奇——下一個音樂行業的顛覆性技術是什麼?

就在前段時間的雲棲大會上,蝦米APP的探樂行動率先推出AI作曲、圖片配樂和人機互動音樂趴間,讓聽眾真真切切體驗到了黑科技的觸手可及。而蝦米APP推出的AI播放模式,則可以根據用戶喜好有針對性地推薦歌曲,並在此基礎上拓展用戶收聽的音樂類型。

音樂與科技之間的相互介入越來越深刻,音樂商業生態中的每一個環節似乎都有科技創新的融入,而這些創新中也許就隱藏著下一代的技術顛覆者。

點擊播放 GIF/157K

大數據 : 用戶行為預測,定製個性化體驗

大數據已成為音樂產業裏重要的一環,但仍有許多公司無法有效地分析信息並且從中獲取競爭優勢。同時,許多具備數據分析能力的機構正迅勐發展,專注於音樂數據分析的初創公司每年都會爆發。

全球矚目的B2B音樂產業大會——Midem Conference期間的一大亮點,無疑是國際音樂創業公司大賽Midemlab,該比賽曾甄選出流媒體平台的SoundCloud,以及音樂數據分析公司Next Big Sound和Echo Nest。

今年的比賽得主則是法國的Soundcharts,它能為廠牌和藝術家提供超過50個國家的榜單排名、歌單、15國無線電台和超過200萬個社交媒體賬戶的數據追蹤服務,目前該公司已順利融資310萬美元並準備向全球擴張。

許多行業專家認為,有效利用大數據是徹底開辟音樂傳播新方式的突破點,這對於當前的音樂產業來說具有前所未有的重要性。基於此,企業能夠基於用戶屬性定製個性化的體驗、有針對性地推送廣告、定製高度個性化的歌曲推薦服務,從而創造額外的收入來源。

因此,用戶行為預測分析將是下一個數據分析領域的前沿科技。通過檢測分散化的社交媒體數據,將數據和用戶行為建立關聯並從中提煉出用戶行為模式,進而深入了解消費者的態度和偏好。英國華納音樂Streaming-first旗下子廠牌Artists To Watch Records就能用算法發現流媒體播放熱度急劇上升的曲目,並通過大數據運算挖掘具備潛力藝人作為簽約目標。

點擊播放 GIF/157K

虛擬現實:音畫互動的沉浸式體驗

相比插上耳機聆聽手機上的數字音樂,虛擬現實(VR)給我們帶來了身臨其境的沉浸式音樂體驗。當然,問題在於,未來這項技術是將被廣泛接受,還是會被束之高閣淪落為小眾的“玩具”?

不過目前來看,業界巨頭對VR表現出了強烈的興趣。例如,英國的音樂內容平台初創公司MelodyVR與華納音樂集團、環球音樂集團以及索尼音樂公司簽署了協議,邀請了三大廠牌旗下的當紅音樂人,共同創造顛覆性的VR音樂體驗,讓聽眾在VR一對一演出、演唱會、後台和錄音棚等場景下實現與歌手的交互。

今年六月,MelodyVR母公司宣布完成了650萬美元融資並與微軟達成了全球合作夥伴關係,MelodyVR應用程序將會登陸所有Windows的混合現實設備Windows MR頭顯。另一個美國VR初創公司The WaveVR,將沉浸式光線展示與互動遊戲體驗結合打造現場音樂體驗,並將重點放在社交功能上,粉絲不僅可以和表演者互動,還能與朋友一起跳舞、繪畫。

今年一月,遊戲公司Unreal Engine為電音組合Chainsmokers的粉絲們創造了令人興奮的近距離體驗:結合音樂和高端視覺效果,通過VR程序實時展現出新歌《巴黎》的MV,觀眾在每次播放時能收獲不同的音畫體驗。在創意機構Ralph和互動娛樂工作室Kuju共同合作下,這款專為索尼PlayStation4獨家開發的VR程序首次在索尼音樂的Lost in Music盛會上亮相。

盡管VR的硬件設備正在趕上市場需求,技術也在日益成熟,但是音樂從業者必須解決和法律相關的問題,例如界定與VR體驗相關的版權許可條款。在攻克法律層麵的難關後,虛擬現實將徹底改變未來觀賞音樂會的體驗。

點擊播放 GIF/157K

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和語音識別:

便捷化創作和語音操控環境

人工智能(AI)技術正在所有行業呈指數級增長,改變了公司開展業務的方式,甚至重新定義了我們日常生活。各類音樂公司競相使用該項技術,將軟件水平提升到更高的層次。

Google的Magenta通過編曲模式的機器學習調整曲調,能把簡單的音符譜成基本的旋律;索尼在巴黎的計算機科學實驗室(CSL)旗下的Flow Machines項目,通過機器學習,創造出風靡一時的“披頭士風格”流行歌曲《Daddy’s Car》,基於巴赫作品MIDI版本的機器學習,自動生成“巴赫風格“的鋼琴曲,將《歡樂頌》改編成多種曲風,包括電子、爵士、Bossa Nova、英式搖滾等。

《Daddy’s Car》

從電影和電視配樂到視頻遊戲,甚至到打榜的流行歌曲,AI打開了音樂創作的新紀元。然而,一些音樂家提出抗議,禁止AI使用他們以前的錄音和作品進行機器學習;另一些藝術家則意識到AI的創造力,並將其運用到工作中。

與AI共同發展起來的語音識別技術也具有長期發展的潛力。在不久的將來,語音識別技術的成熟必將帶來更先進的聊天機器人(Chatbot),新技術與硬件結合,為市場帶來更個性化的產品體驗。

中國的Vinci Smart耳機配備了一個亞馬遜Alexa風格的語音控製助手,可以了解用戶的聆聽偏好並追蹤他們的活動。硬件上,音樂搜索和聲控功能也將變得更加普遍。 VoiceLabs 的一份報告稱,智能音箱已經被市場廣泛接受,Google Home和Amazon Echo音箱的出貨量預計將在2017年攀升三倍至2,450萬。

同時,音樂消費者和藝術家們對於音樂創作、收聽和播放的更高期望不斷衝擊著業已成型的音樂產業模式。不論是前文提到的大數據、AI還是VR,這些曾被認為是科幻小說中才會出現的技術終於變成現實,滿足了幻想和市場需求,另有許多公司還有新進入者正積極研發這些技術。為了在競爭中脫穎而出並在業內獲得一席之地,音樂公司必須始終走在技術革命的前沿,或者至少和這些技術沾上邊。

當然,這也不意味著音樂公司都要自己去解決每個問題,而是可以與規劃、研發和執行等商業模式層麵具有經驗的專業人員合作,提前搶占風口。隨著新技術浪潮對音樂行業的持續衝擊,音樂科技類公司將更有機會在行業洗牌中取得成功。

排版 | 福猴兒

音樂先聲也建交流群了,歡迎關注音樂行業的朋友加群參與討論,掃描如下微信二維碼,即可入群!

本文為音樂先聲原創稿件,轉載及商務合作,請聯係微信:vision_2753

音樂先聲現已入駐36氪、界麵、虎嗅、知乎、今日頭條、天天快報、百度百家、一點資訊、搜狐、網易等自媒體平台。

最後更新:2017-10-22 22:39:48

  上一篇:go 人工智能,未來中國最賺錢的新興產業之一
  下一篇:go 安信證券:人工智能專題-神機妙術,大醫精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