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8
機器人
人工智能大數據時代下,給手機隱私安全再加把鎖
9月7日,美國三大征信公司之一Equifax發布公告稱,公司數據遭到黑客攻擊並被泄露,約1.43億美國人的數據和信息外泄,包括客戶姓名、生日、地址、社會安全號、信用卡號、駕駛證號等。這一事件還在不斷發酵,而在國內雖然表麵上看起來風平浪靜,但是並不代表國內互聯網用戶隱私就是安全的,相反,此前類似的事件也屢有發生。
網絡時代沒有絕對的個人隱私,電子商務、搜索服務、安全服務、網絡社交等諸多日常服務,部分個人隱私已經成為獲得服務必須付出的代價,在你沒有閱讀長達萬言的“用戶協議”而點擊“yes”之後,你就已經讓渡了部分隱私權力。那麼在互聯網時代是不是我們就隻有不斷的讓步?我們的隱私就隻能裸奔於互聯網時代?
作為互聯網的五朵雲之一的華為對此要說:“no”,華為一再表示會堅持的一個核心理念,即數據屬於用戶,不屬於華為,也不屬於各個互聯網公司或雲平台。華為手機中的很多處理都將是本地操作,而不是上傳到雲後通過雲端來處理。這其實也是最新的即將發布的華為Mate 10智能機的一個“端”+“雲”的用戶隱私處理的方案,而這款手機的核心麒麟970是中國廠商自主研發的高端智能機處理器,用戶隱私保護方案最關鍵的地方就是在於這顆處理器,當然,需要操作係統等等的配合,我們來看看這款處理器到底有什麼不同之處用於保護用戶隱私。
眾所周知,安全一直是華為的基因,華為手機尤其注重用戶最看重的信息安全,而這也在麒麟芯片上得以充分展現。早在2015年,華為旗艦手機P8便搭載了具備完整手機安全解決方案的麒麟930,該芯片基於TrustZone的硬件安全隔離技術,並內置加解密算法,可實現運算和信息存儲的安全。到了華為Mate 9的麒麟960,它已經成為全球首個內置安全引擎(inSE)的手機芯片。要知道,相對於軟件安全方案和其他分離的芯片安全方案,inSE方案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在2017年德國柏林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IFA)上,也就是麒麟970的發布會上,餘承東提出:Mobile AI=On-Device AI + Cloud AI,即人工智能在未來終端上的實現必須通過端雲協同。反映到實際的體驗中就是:“從手機到雲端,再從雲端返回手機”,這其實就相當於把個人的隱私數據和“雲”端隔離開。這樣就最大程度的保護了用戶數據,即便是用戶要進行本地數據處理,也要經過用戶授權並且在人工智能處理當中不碰用戶的數據。 這樣其實就從某種程度上防止了手機丟失或者被朋友借用時候帶來的風險。
那麼也許有人會問了,華為的這套處理方案,難道其他廠商就不能做嗎?回答是:“yes”,我們來看看麒麟970為什麼能做到本地處理海量的用戶數據的原因,麒麟970是全球首款擁有神經網絡單元(NPU)的終端處理器,通俗的說是具有硬件人工智能的處理器,有了NPU的加成,麒麟970在圖像識別任務上的進步將會非常明顯,數據顯示,對比Cortex-A73芯片性能提升25倍,能效提升50倍,拍攝1000張照片僅僅消耗4000mAh電池手機0.19%的電量,圖像識別速度可達到約2000張/分鍾。而iPhone 8 Plus(搭載A11處理器)隻有889張/分鍾,iPhone 7 Plus(搭載A10處理器)為487張/分鍾,Galaxy S8(搭載驍龍835)為95張/分鍾。這麼一對比你就明白了,目前也隻有麒麟970能夠有如此快速的處理本地海量數據的能力。
華為通過麒麟970,展現的是一種全新的人工智能探索之路,也就是“設備AI”結合“雲AI”,NPU可以為麒麟970係手機帶來深度神經網絡加速能力,持續搜集用戶數據,加上各種很強的本地計算能力,可以智能感知並適應各種場景下複雜的計算密集型人工智能任務,而雲端的優勢在於大型計算的能力,基於大數據給出使用策略和智慧,而這種強大的人工智能計算能力,不僅僅在於能夠識別各種場景,還最大程度的保護了用戶隱私。
在網絡方麵,麒麟970支持目前最高速的LTE Cat18 Modem,采用了4*4MIMO、5CC CA以及256QAM等多種先進技術,同時,麒麟970率先商用雙卡雙4G雙VoLTE,成功實現了一部手機上兩張SIM卡均支持4G VoLTE通話,提供主副卡一致的高清語音、視頻通話體驗。當然,還有強悍的NPU、AI雙攝、CPUHE GPU性能,因此,即將發布的華為Mate 10首發麒麟970處理器,我們有足夠的理由來期待這款年度旗艦手機。
10月16日,Mate 10即將在德國慕尼黑正式亮相,在敲開手機人工智能大門的同時,Mate 10在其它方麵還有什麼能夠給我們帶來的全新體驗,也同樣非常值得期待!
最後更新:2017-10-08 08:2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