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
機器人
港交所大廳關閉,劉青雲《大時代》結束!人工智能衝擊下華爾街大裁員!
看過港片《大時代》的人,一定對劉青雲與鄭少秋在坐滿“紅背心”交易員的港交所交易大堂對決的畫麵印象深刻。這就是傳統的金融交易所場景。
然而,這一景象在10月底之後,將化為曆史永存。隨著電子交易的普及,港交所決定關閉其交易大廳,將其重新改裝為一個多用途和具代表性的“金融地標”,用以推廣香港金融市場。
隨著電子交易的盛行,越來越多的股票經紀商在自己的電腦上就可以完成工作,交易大廳走向落寞。其實在A股市場,很多券商營業部的交易大廳在2006年前後就大部分關閉了,曾經人山人海的交易大廳隻剩下老頭老太在嗑瓜子了。
港交所交易大廳最初於20世紀90年代中期啟用,麵積為4.5萬平方尺,相當於4180平方米。在最鼎盛的時期,交易大廳內容納有超過900名股票經紀商。到了2006年,港交所僅剩294個櫃台,再到2014年交易大廳成交量已經下降到總營業額的0.2%。
而目前交易大廳僅有62個交易櫃台仍在租用,平均每天僅僅有30名交易員到場進行交易。隨著交易大廳的謝幕,曾經的主角紅衫仔也退出了舞台。
事實上,隨著技術的進步,全球各大交易紛紛轉向電子交易。
1997年,多倫多證券交易所交易大廳率先關閉;1999年,東京證券交易所交易大廳關閉,全部證券交易都經電腦輔助下單與執行係統進行;2011年,法蘭克福交易所交易大廳關閉;2015年芝加哥商業交易所關閉了交易廳。
目前全球十大證券交易所中,隻有紐約證券交易所還保留交易大廳。
這隻是電子交易的衝擊,交易大廳被陸續關閉,而隨著人工智能的飛速發展,交易員的飯碗都被砸了。
據報道,摩根大通利用AI開發了一款金融合同解析軟件。原先律師和貸款人員每年需要360000小時才能完成的工作,這款軟件隻需幾秒就能完成。而且錯誤率大大降低,還可以24小時工作。
最典型的是高盛的交易大廳,2000年高盛在紐約總部的美國現金股票交易櫃台雇傭了600名交易員,今天隻剩下兩名交易員。減少交易員的數量能幫助公司節省大量成本。截止去年9月,高盛已裁員超400人,主要是證券部門的交易員及銷售人員。
金融數據服務商Kensho創始人預計,到2026年,有33%-50%的金融業工作人員會失去工作。Kensho開發的程序分析工作隻需一分鍾,而拿著高達35萬美元年薪的分析師們,需要40小時才能完成,而且質量還不一定比機器高。
高盛隻是其一,所有的華爾街投行都在減少交易員,取而代之的是人工智能。這是8年前瑞銀集團的交易大廳,何其壯觀。
但現在交易大廳成了空蕩蕩的。
麵對來自人工智能的競爭,華爾街交易員很多人要失業了。這可不是嚇你的,花旗銀行最新研究,人工智能投資顧問管理的資產在2012年還基本為0,到了2014年底已經到了140億美元。未來10年管理的財產總額達到5萬億美元!
交易大廳被關閉隻是這個時代的縮影,更可怕的是人工智能衝下的大規模失業,顫抖吧!
最後更新:2017-10-08 03: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