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9
機器人
機器人即將搶走你的工作?數據表明你可能想多了
如果自動化真的改變了就業市場,那麼你將看到經濟學家所說的職業流失現象,人們在公司之間、行業之間的轉移。但實際情況與此相反。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不斷進步,越來越多人開始擔心會因此而失業。他們的理由不無道理,畢竟自動化和智能化一定會淘汰下來一部分工作崗位。然而,這種情況真的會成為現實嗎?Wired日前發布了一篇題為“Chill: Robots Won’t Take All Our Jobs”的文章,對相關數據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得出結論認為,人類無需杞人憂天。
最近一年,日本軟銀公司在東京開設了一家手機店,這家店的全部銷售人員都是機器人Pepper,Pepper是一款日本軟銀集團和法國 Aldebaran Robotics 研發人形機器人。
軟銀用“善良、可愛、不可思議”這樣的詞語來描述 Pepper。每一個 Pepper 都配備了三個多方向輪胎,防衝撞係統,多個傳感器,一雙手臂,和一台安裝在胸部位置的平板電腦,以便客戶輸入信息。Pepper 可以“表達自己的情緒”,並使用三維相機和兩台高清攝像頭“來識別動作和對話者的麵部情緒。”
這個能說話的機器人可以識別快樂,悲傷,憤怒和驚喜,並確定一個人的心情如何,Pepper 的工程師認為這使“他”成為理想的個人助理或銷售人員。 可以肯定的是,目前在軟銀商店,必勝客,遊輪,家庭和其他地方有超過10000名 Pepper。
在一個對科技不那麼焦慮的世界,Pepper 是一個可愛的新鮮的科技產品。但是對於許多專家和預言者來說,這是一個更加嚴肅的跡象:人類工作者越來越過時了。(許多Pepper相關的文章標題都是“機器人即將取代你的工作”)。
在過去幾年中,隨著機器人和人工智能的巨大進步,許多觀點認為未來我們將走向失業。我們生活在“《第二次機器時代》”之中,這是 MIT研究院 Erik Brynjolfsson 和 Andrew McAfee 的一本有影響力的書籍,其中描述了包括製造,銷售,記賬,食品準備等各種日常工作,將以穩定的方式被自動化替代,甚至複雜的分析工作也將被替代。例如,牛津大學研究人員2013年的研究發現,美國近一半的工作都有可能在未來20年內完全自動化。這似乎是不可避免的:機器人正在大步向前,人類的勞動正在撤退。
鑒於科技公司最近在機器人和人工智能方麵取得的發展進步,關於自動化的這種焦慮是可以理解的,現在的技術能夠在德州撲克比賽中擊敗人類大師,並能安全地駕駛一輛車。有觀點認為我們正處於自動化規模化發展的邊緣。與矽穀普遍的感覺一樣,我們生活在一個前所未有的,加速創新的時代。一些技術領導者,包括Y Combinator 的 Sam Altman 和特斯拉的 Elon Musk,他們確信這一未來即將來臨,他們正在忙於考慮如何建立一個安全的沒有工作的世界。矽穀對所謂的無條件基本收入的突然非常熱心,這是自動支付給每一個公民的津貼,讓人們在失去工作之後能夠生活下去。
這是一個戲劇性的故事,關於自動化和永久失業的具有時代意義的故事。 但它有一個主要的問題:實際上沒有太多證據表明這一切正在發生。
想象你是一名老式賽斯納飛機的飛行員。你正在天氣惡劣下飛行,看不到地平線,一個瘋狂的、迷失方向的乘客正在大喊大叫,說飛機要墜毀地麵了。 你應該怎麼做?毫無疑問:你相信你的儀器 ,相信高度計,指南針和人工地平儀,參考這些儀表指數,並保持飛行。
現在想象你是一個經濟學家,一個驚恐的軟件工程師警告說,他製造出來的東西將會讓每個人都失去工作。正如你所知,有幾種統計工具可以馬上查詢,看看這個預測是否準確,事實上,如果自動化改了變美國經濟,會發生兩件事:總體生產力會大幅上升,就業比以往更難。
我們先看生產力,體現每小時人力勞動的經濟量。由於自動化使公司能夠以更少的人生產更多產品,所以自動化的巨大浪潮將帶動生產率的提高。然而,在現實中,過去十年的生產力增長一直處於曆史較低水平。在美國經濟的全盛時期,從1947年到1973年,勞動生產率每年平均增長近3%。自2007年以來,這一增值速度大約為1.2%,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低的時期。 而在過去的兩年中,增長率隻有0.6%,而這兩年正是自動化焦慮開始出現的時候。如果高效的機器人正在大量地代替無效率的人類,增長率不可能如此低。 正如 McAfee 所說:“在我們講述驚人的技術進步的故事時,生產力的低增長確實被忽視了。”
生產力低增長可能是人類從工業工作轉移到服務工作(比工業工作生產力低)的結果。但即使在自動化和機器人技術已經建立起來的製造業,生產力的增長也是微小的。經濟與政策研究中心經濟學家 Dean Baker 表示:“我相信有一些工廠因為自動化帶來了很大的改變,但這隻是少數情況。”
就業市場也沒有顯示出機器人即將取代人類的跡象,美國的失業率低於5%,許多州的雇主都抱怨勞工短缺,而不是勞工盈餘。而在經濟衰退之後,數以百萬計的美國人失業,他們現在又回來了,並得獲得了工作。 更為顯著的是,隨著勞動力市場的改善,普通勞動者的工資也得到了上漲。 可以說,按照曆史標準來看,工資上漲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它們比通貨膨脹和生產力增長的速度快。如果機器人即將取代人類工作,這也是不會發生的。
如果自動化真的改變了就業市場,那麼你將看到經濟學家所說的職業流失現象,人們在公司之間、行業之間的轉移。但實際情況與此相反。根據信息技術與創新基金會最近的一篇文章,“美國職業流失水平正處於曆史低點”。自2000年以來的流失水平隻有1950年至2000年期間流失水平的的38%。換句話說,目前不是一個顛覆性的時期,對美國大部分勞動力而言是非常穩定的時期,今天的就業崗位任期中位數和上世紀五十年代類似——這是曆史上就業最穩定的時期。
這並不是說自動化和人工智能對經濟沒有重要的影響。但這種影響遠遠沒有達到機器人能夠取代人類的水平。對17個國家的製造業,農業和公用事業機器人的影響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機器人確實減少了低技能工人的工作時間,但是並沒有減少人員工作的總時間,實際上機器人提高了工資。換句話說,自動化可能會影響人類所做的工作,但是它目前很難創造一個沒有工作的世界。McAfee 說:“如果重寫這本書,我會更加強調技術導致經濟結構性變化,而不是就業。 中心現象不是淨失業。而是工種的轉變。”
McAfee 認為零售和運輸是自動化最可能產生重大影響的領域。然而,即使在這些行業,失業人數也沒有那麼可怕。高盛剛剛發布了一份報告,預測自動駕駛每年最終可能會減少30萬個駕駛工作。但這不會發生,高盛認為,這需要25年時間,已經足夠整個經濟進行調整適應。同時,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最近的一項研究預測表麵,21個不同國家的9%的就業機會受到自動化的嚴重威脅。這是一個重要的數字,但並非預示著末日。
當然,也有很多嚇人的預測,比如牛津大學的研究。但是仔細檢查一下,這些預測往往會假設,如果一個工作能夠自動化,那麼這個工作將會很快全部自動化。這太高估了自動化在實際采用中的速度和完整性。曆史表明,這個過程是不平衡。例如,ATM 是一種旨在取代人力勞動的機器的教科書示例。自動櫃員機於1970年左右首次推出,於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後期廣泛應用。今天,美國有超過40萬個自動櫃員機。但是,正如經濟學家 James Bessen 所說,銀行櫃員的數量在2000年至2010年間實際上有所上升。這是因為雖然每個分支機構的平均櫃員數量下降,但自動取款機也使開放分行更便宜,所以銀行開立了更多的分行。的確,勞工部現在預測,在未來十年內,櫃員人數將下降8%。但這是8%,不是50%。ATM完全取代櫃員需要45年。(更廣泛的看法,Bessen 發現,在1950年人口普查中列出的271個職業中,隻有一個電梯操作員在2010年之前已經被自動化完全淘汰了。)
當然,如果今天的自動化的發展速度比過去快得多,那麼用簡單機器(如ATM)的曆史統計數據來預測未來是有限的。 Ray Kurzweil 的書籍《奇點臨近》(順便說一下,12年前出版)描述了當技術指數增長時,引發了社會與技術之間相互增強的爆炸式增長。技術行業說:“創新的速度正在呈指數級增長。”然而,經濟證據又說明了一個不同的故事。 事實上,正如經濟政策研究所的 Lawrence Mishel 和 Josh Bivens 最近的一篇文章所說,“自動化,廣義上來說,在過去10年左右實際上已經變慢了。”最近,微芯片的進步速度已經開始落後於摩爾定律的時間表。
美國企業似乎並不相信失業的未來。如果自動化的回報如預期的那麼大,公司就會將資金投入新技術。但他們沒有大力投資。過去十年,軟件和信息技術的投入比前一年增長得更為緩慢。根據 Mishel 和 Bivens的說法,資本投資自2002年以來比戰後任何時期都要慢。這與快速自動化的世界完全相反。 至於像 Pepper 這樣的小工具,去年美國所有機器人的總支出隻有113億美元。 這幾乎隻是美國人每年在寵物上花費的六分之一。
所以如果數據沒有顯示機器人正在接管人類工作,為什麼連矽穀以外的人都相信這一切正在發生呢?至少在美國,部分是因為兩個趨勢的巧合。 2000年至2009年間,美國製造業就業人數有600萬人失業,整個經濟的工資增長停滯不前。在同一時期,工業機器人越來越普遍,互聯網似乎正在改變一切,而 AI 第一次變得真正有用的。因此,將這些現象聯係起來似乎是合乎邏輯的:機器人已經殺死了良好的製造業工作,接下來他們將進入其他領域。
然而,自動化確實會在未來幾十年內摧毀許多現有的工作。 正如 McAfee 所說:“就 AI,機器學習和自動駕駛汽車和卡車而言,為時尚早。還不確定的是這些創新對就業市場的影響是否比過去技術改進的巨大影響要大得多。畢竟,將機器外包給機器並不是新事物,它是過去200年經濟史上從棉花到洗衣機到汽車的主流議題。由於大量的工作被摧毀,一次又一次地,其他工作也被創造出來。 而且,一直以來,我們在預測未來的工作上做得很差。
目前我們處於一個奇怪的曆史時刻。一方麵,有觀點認為機器人正在奪走我們的工作,機器人優秀的生產力將改變一個又一個行業。如果發生這種情況,經濟增長將會飛漲,整個社會將比今天更豐富。但與此同時,另一種觀點認為,我們處於長期停滯的時代,經濟注定要放緩增長。我們需要擔心如何應對人口老齡化,並為健康成本上漲付出代價,因為我們今後不會比以前更富足。 這兩種未來都是可能的。但是他們都不會成真。對機器人的興起和世界停滯的擔心並沒有任何意義。然而這正是許多聰明人在做的事情。
諷刺的是我們對自動化的這種焦慮。如果機器人主宰未來的預測成為現實,我們其他許多經濟問題將會消失。例如,埃森哲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廣泛界定的AI的實施可以將美國的年度GDP增長提高兩點(至4.6%)。 像這樣的增長率將使得容易處理社會保障和醫療保險這樣的成本以及衛生保健價格上漲。這將導致更廣泛的工資增長。
這項研究的未來似乎遠遠沒有重點。但可以肯定的是,我們對於自動化的擔憂已經被證明是虛假的,這並不意味著未來一直保持這種趨勢。所有這些長期以來的正麵反饋的指數增長可能在某一天突然爆發。但由於企業投資新技術以及經濟增長十分緩慢,這一天不會很快到來。 在這個意義上,我們麵臨的問題並不在於機器人即將到來,而是他們還沒到來。
最後更新:2017-10-08 00:1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