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9
機器人
人工智能浪潮襲來 華為將用戶隱私保護置於最高位
阿法狗升級版Master 60場完勝中日韓三國的頂尖圍棋選手,卡內基梅隆大學人工智能係統Libratus在長達20天的鏖戰中,打敗4名世界頂級德州撲克玩家……隨著人工智能的力量顯現,世界各大科技強國均加入到這一未來核心競爭力的戰略布局中。
美國早在2016年5月就成立由美國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管理的“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分委會”,用於協調全美各界在人工智能領域的行動。英國、日本、新加坡等科技強國紛紛出台有關人工智能的重點報告、國家戰略,欲在全球人工智能發展的大浪潮中率先起跑,卡位新一輪產業技術革命的曆史機遇。
而在中國的手機製造行業,人工智能也是如火如荼,從s8大改革的Bixby,ios11更厲害的siri,華為也在最近發出一張海報,說將會在今年推出第一款人工智能芯片。2017年第二季度的數據顯示,華為智能手機全球出貨量3850萬部,僅次於三星的7980萬部和蘋果的4100萬部,是全球第三大手機品牌。其中在本土出貨2350萬台,是中國最大的智能手機品牌。
華為認為,AI是係統演進的必然,現階段是中國係統AI發展的最佳時期。人工智能在帶來用戶體驗顛覆式提升的背後,是終端、芯片、雲服務等核心能力的跨越式提升,華為在人工智能領域已經有近5年的布局,投入超過上千人。最好的例證就是2016年其推出的榮耀Magic手機,也代表了華為“未來人工智能”方向。
這款手機是由華為2012實驗室耗時近兩年時間研發而成,也是華為手機首次嚐試人工智能應用。當用戶使用該手機進行微信聊天時,手機可以根據聊天內容自動加載地址、天氣、時間等信息;手機通話時會從短信中提取信息,對未保存的手機號自動標記名稱;購物時,手機通知欄會自動彈出各平台的比價信息;到達機場時,手機會自動彈出登機牌、行李信息。其實這是手機中打通多個應用服務的助手功能,但就是這樣的一個“便民利民惠民”的人工智能典型應用,最近卻倍受爭論,甚於還有報道稱華為此舉是對用戶隱私的不遵重?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科技迅速發展給用戶隱私保護不斷帶來新挑戰,個人數據的共享和收集的規模激增,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創新加速,智能終端全麵普及,隨之帶來一些複雜的隱私問題。但是華為在這方麵進行了全方位的保護及措施,以求完美的實現對用戶數據及隱私的最高保護。
首先,華為擁有一個強大的隱私保護保障機製,它成立了一個《全球網絡安全與用戶隱私保護委員會》,作為公司最高網絡安全和用戶隱私保護管理機構,任命了全球網絡安全與用戶隱私保護官,直接向CEO匯報,從這個舉措上講,華為對用戶數據及隱私的保護可謂是最高級別。另外,為了確保執行的效果,華為所有業務單元均設置有網絡安全與用戶隱私保護辦公室,監督並指導業務體係有計劃性地開展隱私保護工作。 在一些隱私風險較大的部門,還設置了各個級別的管理崗位和專家崗位。如CBG設置了首席隱私保護官,同時在終端雲、APP開發等領域均招聘了多名的隱私專家,這些隱私專家大多來自於在隱私保護立法和執法方麵比較嚴格國家和地區,能對用戶隱私的實現最高級別的保護。
另外,在產品研發領域,華為嚴格遵守產品保障用戶隱私的相關規定,例如產品出於定位問題目的從客戶網絡導出的包含個人數據的數據時對個人數據進行過濾或匿名化處理。涉及個人數據的采集/處理的功能須提供安全保護機製(如認證、權限控製、日誌記錄等),並通過產品資料向客戶公開,針對移動終端,須向最終用戶提供《隱私政策聲明》。針對移動終端,通過網絡對個人數據進行采集/共享/同步的功能須得到最終用戶的明確同意,同時給予最終用戶隨時撤回同意的機會。例如這次的榮耀Magic 手機,在獲取用戶數據的時候,必須向用戶提出請求,經用戶確認之後才能調取相關數據,即然是用戶同意並授權,再加上華為這樣的安全保密機製,同時又能給用戶帶來普通手機不能實現的人性化功能,這才是人工智能所追求的社會進步之道。
從消費者角度來看,一方麵新技術促使消費者可享受新的便利,如照相更加方便,存儲不再有容量限製等;另一方麵,iCloud用戶數據泄露等隱私安全事件的發生,也使用戶在新技術環境下麵臨隱私權受到侵犯、遭受經濟損失或精神損害等問題。這個時候,有沒有一整套完整的用戶數據及隱私安全策略,就能顯現出企業對待此方麵問題的重視程度!有幸的是,我們從華為的各項措施中,看到的是滿滿的責任感和條理性,相信有這樣的策略,我們的用戶數據就能得到完美的保護!
最後更新:2017-10-07 22:5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