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1
機器人
人工智能專家供不應求 矽穀開啟人才爭奪戰
人工智能已經成了矽穀最新的寵兒。穀歌、Facebook、亞馬遜和蘋果都已經將人工智能應用於它們的圖像識別算法、語音虛擬助手,以及幫你整理新聞和社交媒體內容。
對於小型創業公司來說,這也是一個熱門領域。從年初起的5個月,人工智能的風險投資已從2014年的32億美元增長至95億美元。這是今年一年中最大的投資領域,同時也是規模最大的招聘領域。
雖然這個領域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但直到最近,人工智能才發展成為一個主流的計算機科學主題。在這種情況下,這一領域的專家數量有限(而且數量相對較少),由於科技公司提供的豐厚利潤,繼續留在學術界的專家數量正在減少。
在斯坦福大學,過去幾年已經有四位著名的研究人員離開或準備離開了。在另一個人工智能中心華盛頓大學,該學校的20位教授中,有6位在假期去相關行業工作。如果教授和研究人員離開學術界,誰來教授下一代人工智能專家?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這樣的情況了。2015年,Uber挖走了卡內基梅隆大學的機器人實驗室核心人員,負責該公司的無人駕駛汽車項目。在最初吸引了來自國家機器人工程中心的幾名開發者加入之後,優步最終雇傭了40名前CMU的員工(大約是NREC總員工的三分之一)。
根據匹茲堡郵報的報道,截至2016年3月,優步員工留下的職位仍然處於空缺狀態(盡管NREC在當時對《Post-Gazette》記者說,他們計劃用1100萬美元的新研究經費雇傭15到20名新員工)。但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科學學院院長安德魯·摩爾對此不屑一顧。摩爾對匹茲堡郵報說:“這種事情每年都會發生幾次。我們應該關注的是‘接下來該怎麼辦?”
根據摩爾的說法,這種事情是周期性出現的。在2016年接受TechCrunch網站采訪時,摩爾表示,每年有5到15名員工離職,從事相關行業工作,其休假時間最長可達4年。有些人,但不是所有人,最後都回來了。
這是我們現在希望看到的。科技公司(除Uber之外)並沒有完全依賴從學術機構挖來的研究人員,而是以一種更具建設性的方式將事情掌握在自己手中。
穀歌和Facebook等公司現在也提供一些培訓課程,幫助員工加快人工智能研究的速度。由於很少有專家能在該領域獲得成功,像Facebook 公司AI Academy這樣的項目旨在讓工程師精通深度學習。一旦經過培訓,他們就可以將自己的新知識應用到公司的其他工程團隊中。
戰略收購也有助於解決人工智能勞動力短缺的問題,如穀歌在2014年收購DeepMind,但前提是有人工智能創業公司可以從這一領域起步。
即便如此,對於那些需要博士級別專業人員的公司來說,需求遠遠超過了供給。如果科技公司想要確保人工智能專家未來的數量足夠,他們就需要在雇傭專家來滿足自己的需求和讓他們繼續教授下一代的過程中找到平衡。
來源:網易智能
最後更新:2017-10-30 13:42:51
上一篇:
Natural Robotics為其VIT SLS 3D打印機發起眾籌
下一篇:
這位“網紅”機器人被授予公民身份!能和人類對答如流
港珠澳大橋口岸將啟用人臉識別等新型智能設施;人工智能引爆文博會,聶衛平首次搭檔機器人
中鵬教育、博智教育發布半年報;人工智能將被納入中小學課程;今年貧困地區農村學生上重點高校人數增長9.3%
新藥研發的AI時代:人工智能帶來的真正衝擊是什麼?
機器人電子教練參展合肥文博會 引圍觀熱議
10分鍾能幹啥?在黃埔能完成商事登記全過程!機器人“上崗”服務、刷臉辦證巨方便!
機器人初創企業迎來融資熱潮,無人零售日趨火熱
人工智能要聞:蘋果新款iPhoneX發布,海爾推AI電視
人工智能是未來的期權,魅藍Note6的用戶更喜歡拍照現金!
機器人女友:沒有付出之愛!
人工智能 大數據:人類向疾病宣戰的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