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7
機器人
“阿爾法元”來襲,人工智能研究路向何方?
前不久,零基礎“自學成才” 的“阿爾法元”,以100比0的戰績擊敗“阿爾法狗”,再一次掀起一股關於人工智能超越人類智能的討論。專家指出,圍棋是一種對弈遊戲,有明確結構,人工智能可以自主學習。而語音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音理解、無人駕駛等領域,數據無法窮舉,這些才是人工智能中難點和未來開發的重點。
人工智能發展未來會朝向什麼方向?人工智能如何與產業結合?人工智能時代人才培養有何新要求?日前,在清華大學舉行的智能無人係統交叉領域博士生學術論壇為我們做出了解答。
人工智能2.0時代的新方向
我國科學家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已開始研究人工智能。當前,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下,已經向人工智能2.0挺進。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智能無人係統研究中心主任吳澄指出,“新一代人工智能的特點是更加突出跨學科的合作以及產業引領的產學研結合”。
2016年,人工智能已被寫入我國“十三五”規劃綱要。在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充分顯示出黨和國家對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的準確把握。
“研製自主無人係統,如今成為人工智能發展的標誌性成果”,吳澄表示,當前人工智能的內涵包括了信息新環境、智能新形態和有望升級的新目標三大創新點,未來人機接口技術會越來越多的取代人的工作,企業和社會治理都將進入“智能化+”時代。
“人工智能+產業”將帶來產業格局升級
人工智能是一項顛覆性技術,對產業格局將產生深遠影響,以汽車產業和IT產業為代表的產業界投入研發,融合交叉學科創新技術的投入,新一代人工智將取得重大突破。
“‘垂直行業+人工智能’是人工智能未來發展的一個趨勢,傳統的垂直行業加入人工智能進行轉型升級是一個重要發展方向。”聯想集團首席技術官芮勇談到人工智能時表示。
據介紹,智能網聯汽車是人工智能發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國家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由大變強的重要突破口,在塑造產業生態、推動國家創新、提高交通安全、實現節能減排等方麵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對於我國人工智能與產業結合的未來發展前景,現場專家和學者們認為,世界各國在算法層麵處於同一起跑線,但由於我國政府在法律法規製定和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麵的大力推動,使得我國的人工智能發展有望實現從跟跑到領跑。
拔尖人才培養是關鍵
人工智能2.0是一項係統規程,涉及到大量理論、方法、技術和應用,交叉學科基礎是進行技術創新的重要推力,而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是推動新一代人工智能戰略實施的關鍵。
圍繞新一代人工智能人才培養布局,與會專家普遍認為,推動新一代人工智能需要各式各樣的人才,而對於博士生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創新,這種創新不僅僅是論文發表上的理論創新,更關鍵的是與產業需求相結合的源頭技術創新。
據悉,2017年9月,清華大學正式設立智能無人係統研究中心、智能網聯汽車與交通研究中心、柔性電子技術研究中心三所跨學科交叉科研機構。三個中心的成立是清華大學深化綜合改革過程中科研體製機製改革、推動學科交叉取得的創新成果,對於推動博士生跨學科交流和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為科技強國貢獻力量有著重要意義。(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半畝方塘工作室 位聰聰)
最後更新:2017-11-09 12:3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