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549 返回首頁    go 機器人


機器人揚言毀滅人類?讓我們來談談“公民”責任

“公民”的出現讓大家對人工智能未來的成就充滿期待,但是公民也不是那麼好當的,做一個公民,首先得有公民意識,得遵守法律、社會秩序,要不然必然會引起社會反對。不管索菲亞能否成為一名真正意義上的“人”,研究人形機器人的科學家和那些擁有機器人的人都得明白這個道理。

英國早間新聞節目出現了一位機器人,她能在節目中侃侃而談,甚至能跟人對話,做一些人類才能做出的非常複雜逼真的表情。

正是這位在英國最火爆的早間新聞節目中談笑風生的機器人索菲亞,前兩天被沙特授予公民身份,這是人類曆史上的首次。

對於喜歡說人工智能故事的人來說,沒有比“公民”對機器人更好的讚譽,更形象的概括了。

“公民”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概念,能當公民意味著人工智能具備了與人一樣的能力。談笑風生的索非亞看起來的確很像人類,擁有和人類幾乎一模一樣的皮膚:使用了名為Frubber的延展性材料製作,臉上的毛孔大小能達到4至40毫微米(十億分之一米),和人類基本沒有差別。

憑借臉部和頸部62個肌肉結構來自然的變換麵部表情。“大腦”中的計算機算法能夠幫助它快速識別麵部,並和人進行眼神交流。不止如此,索菲亞還能理解語言和記住與人類的互動,包括麵部。

當然沙特給的這個稱號更多是榮譽性質的,不代表人工智能真的達到了這麼高的境界。索菲亞看起來很逼真,但說到底不過是工程和芯片技術堆砌起來的,拋開那些看來讓人毛骨悚然的外表,她仍然是一台不折不扣的機器,她的能力來源於人類的安排和工程技術的進步,不具備自主意識,更不具備人類才有的創造能力。甚至她的那句“ 將毀滅人類”的話,也隻是研發者的玩笑,而不是思考、權衡、情感判斷的結果。

大家都很熟悉的機械狗,能像狗一樣奔跑,踢它一腳,甚至能做出真實世界中狗的反應,外表引人恐慌,但就其科學原理而言,並不神秘。

手機做得再精致它仍然是手機,機器人做得再逼真,它仍然是機器。所以,過分的擔憂大可不必,我們不妨換種心態來欣賞索菲亞帶來的震撼,這是人類文明的成就,不是對機器人的肯定,恰恰是對人的能力的肯定。

索菲亞的創造者大衛·漢森說:“她的目標就是像任何人類那樣,擁有同樣的意識、創造性和其他能力。”跨出這一步之難,不亞於生命的誕生。直到今天,地球仍然是已知宇宙中唯一的生命,茫茫太空,人類仍然是孤獨的文明,可見,要進化出另一種更高等級的智能和文明不是那麼簡單的事。

可是未來索菲亞是不是能突破人工智能的天花板,這的確是值得社會好好思考的問題。技術發展一日千裏,一些人的預言和擔心不是沒有道理的。而且哪怕自主意識的產生很難突破,但機器人的其他方麵的能力還是比較容易超越人類的,機器可以上天入海,不知疲倦,在人的操縱下,機器人可以成為人類的幫手,也可以成為邪惡的幫凶。機器背後的人比機器更值得擔憂,更需要社會的約束。這是沙特給索菲亞頒發公民身份引發的更深層次的思考。

“公民”的出現讓大家對人工智能未來的成就充滿期待,但是公民也不是那麼好當的,做一個公民,首先得有公民意識,得遵守法律、社會秩序,要不然必然會引起社會反對。不管索菲亞能否成為一名真正意義上的“人”,研究人形機器人的科學家和那些擁有機器人的人都得明白這個道理。

最後更新:2017-10-30 23:10:37

  上一篇:go 史上第一個機器人被授予公民身份,機器人的崛起到底對人類意味著什麼?
  下一篇:go 采礦機器人迎發展新方向,人工智能成技術升級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