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
機器人
《機器人爭霸》亮相愛奇藝悅享會,小眾題材掀網綜熱潮
10月的最後一天,以“超級娛樂,品牌衝擊”為主題的愛奇藝iJOY悅享會公布了2018年愛奇藝計劃推出的 79部劇集、54部綜藝和90部娛樂生態內容。
會上,愛奇藝S+級自製超級網綜《機器人爭霸》成功吸引《首席娛樂官》(ID:yuleguan001)的注意。節目定位為中國首檔以機器人格鬥全球聯賽為故事主線的劇情式真人秀,由十幾名超級明星和國內外上百名頂級極客一起,以科技創造熱血和激情!據愛奇藝高級副總裁、《中國有嘻哈》總製片人、《機器人爭霸》節目總監製陳偉介紹,愛奇藝已經和美國《BattleBots》節目方正式達成大中華區獨家合作,並已確認了20支國內隊伍和14支國外隊伍共34支參賽戰隊。如此強大的技術團隊和支持,專業性和精彩程度不容小覷。
除此之外,現場還曝光了擬邀的十幾名明星陣容,羅誌祥、林更新、趙又廷、江疏影、白敬亭、應采兒、林誌穎、楊洋、吳尊、陳學冬等,清一色才華與顏值齊飛……一場全新的霸屏風暴,唿之欲出。
近兩年,機器人走入綜藝節目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兒了,但機器人在節目中所占的分量並不重,隻是為了錦上添花,增加些科技感而已。而本次亮相的《機器人爭霸》,卻首次以機器人為主角、聚焦格鬥機器人,通過對抗競技展現它們熱血激昂的形象,打造“機器人”偶像。愛奇藝更將以此為起點全麵推廣機器人文化,打造機器人娛樂帝國。
這是小眾的圈子,也是大眾的文化
1999年《Battlebots》大戰在美國長灘打響,標誌著機器人格鬥的大時代到來;而之後在2016年,新一季《機器人大擂台》回歸BBC,並取得了同時段第一的收視率,則再一次掀起了機器人格鬥的熱潮。
這波熱潮同樣影響到了中國。早在去年,中國就已經出現了職業的機器人格鬥聯賽,目前已有200多支職業化的戰隊。節目總監製陳偉提到,“一大批成熟的中國機械師正在迅速崛起,他們渴望著與世界強手對抗的機會。”因此,盡管還屬於小眾圈層,但機器人格鬥在中國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尤其是這項運動對於年輕人有著強烈吸引力。可以預見,此時誕生的《機器人爭霸》,將助推小眾圈層迅速擴張、形成機器人娛樂文化現象。
據了解,在節目組發出召集令之後便迅速得到了國內外近百支戰隊的熱烈響應。而且被選拔出來的團隊來頭都不小,有參與火星探測機器人製作的工程師、有門薩俱樂部會員、甚至還有殲20戰鬥機設計師,養鵪鶉的科學怪人……
由此可見愛奇藝對小眾文化的敏銳度,也看到了機器人娛樂時代蓄勢待發。
強覆蓋+硬實力,泛娛樂語境下的破壁法門
中國的娛樂產業發展從來都不是一個單獨的業態,科技、文化、體育無疑都促進了泛娛樂產業鏈的延展。在這樣的語境下,以跨界融合實現更廣泛的圈層覆蓋,是從小眾領域強有力的破壁法門之一。
《機器人爭霸》也是如此。在既有印象裏,格鬥機器人節目的受眾多局限於喜歡科技和競技的男性觀眾群。而《機器人爭霸》則以“明星+素人+機器人”的組合拳,旨在打通不同圈層——節目“科技、創造、熱血、酷潮”的天然基因,勢必將讓那些要看熱血競技和對戰策略的觀眾過足癮;多位個性超強明星的加盟,更將吸引多種圈層粉絲的注意,通過創新節目發現偶像全新魅力、為偶像瘋狂打call!
除了強覆蓋策略外,平台硬實力也是破壁的重要因素。從《奇葩說》到《有嘻哈》可以看到,以小眾題材打造大眾偶像一直都是愛奇藝的強項,這也歸功於其多年來深入研究與洞察年輕用戶的習慣與愛好。正如陳偉在悅享會上表示說:年輕人關注什麼,我們就關注什麼。愛奇藝正在通過內容創造與情緒共振,讓年輕受眾不斷釋放自己“不可被辜負的天分”。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擔任《機器人爭霸》的總製片人陳偉,正是《中國有嘻哈》的總製片人,《中國有嘻哈》的成功也和他對於節目的細心打磨分不開。有著這樣對於節目高要求的人物加盟,聯合國內外頂尖製作團隊,《機器人爭霸》這檔節目可以說是十分令人期待的。
目前,節目已經和美國《BattleBots》正式達成大中華區獨家合作。 頂尖團隊強強聯手、跨國陣容集結,《機器人爭霸》絕對有望打造出機器人格鬥屆的世界杯。除此之外,愛奇藝也欲以“機器人”為IP核心,進行全產業鏈整合開發計劃,包括:線上節目、線下聯賽、衍生授權、網劇、電影、遊戲甚至實體樂園等。全麵“金屬狂潮”侵襲,勢必為大家展示最酷潮的先鋒青年文化。
節目將在2018年3月上線,小官已經迫不及待想看機器人格鬥對壘了。
最後更新:2017-11-02 14: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