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723 返回首頁    go 機器人


人工智能會產生類似於人的情感嗎?

微思考

人工智能會產生類似於人的情感嗎?

人工智能必將獨孤求敗,而在哪些方便,人類的優勢難以被取代?

在人工智能麵前,我們人類引以為傲的“個人能力”的本質是什麼?而未來,這些能力還有沒有意義?

原文解讀

自從深度學習被人們認識並接納以來,人工智能技術便如同搭上了過山車,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到處攻城略地。從AlphaGo以4:1戰勝李世石,到如今完勝柯潔,人工智能正在越來越多的領域開啟獨孤求敗的巨大優勢,讓人類望塵莫及。於此同時,被技術進步刺激起來的豐富想象力也不斷地調動著所有人的胃口,使得大家對未來同時充滿了期待與恐懼兩種截然相反的情感。從《黑客帝國》到《超驗駭客》,從《機械姬》再到去年風靡一時的美劇《西部世界》,似乎所有的影視作品都在做著同樣的預言:那就是,人工智能在演化過程中必將產生類似於人的情感,而這可能將是未來對人類的最大威脅!

人工智能究竟是怎樣產生這種情感的呢?幾部影視作品似乎都指向的同一根源:經曆。

也就是說,大家會覺得,人的情感是在曆經百年、千年、甚至萬年的經曆之中逐漸形成的。而人工智能同樣有機會不斷地經曆某些事情,再加上業已初具雛形的深度學習,於是產生情感便是早晚的必然結果,隻不過這種情感可能和人類的略有不同罷了。

經曆能夠豐富和產生情感,這一點如果站在人類的角度似乎合情合理。然而,讓我們想想看,

為什麼有些動物有著比人類更長的生存史卻沒有發展出像人類一樣豐富的情感呢?

智能係統要產生情感除了足夠智能並且時間足夠久之外,是否還需要具備其他的某些條件呢?

在我反複思考這些問題的同時,有幸參加了“全球人工智能高峰論壇”並現場聆聽了《人類簡史》作者尤瓦爾·赫拉利就類似問題的現場分享,於是便對這個問題有了較為深入的認識,今天就來和大家進行分享。也許你會問,分享這樣的想法對於不是搞人工智能研究的普通個體來講有什麼意義麼?在我看來,意義重大。

首先,你能夠理清楚人工智能究竟是什麼,它的發展方向在哪裏;

其次,你會明白在哪些方麵,人工智能必將獨孤求敗,而在哪些方便,人類的優勢難以被取代,從而對個人未來從業有所啟示;

再次,你會深刻地看到我們人類引以為傲的“個人能力”的本質是什麼。而未來,這些能力還有沒有意義。

那麼接下來,讓我們先來試圖回答上麵的兩個問題,即“為什麼有些動物有著比人類更長的生存史卻沒有發展出像人類一樣豐富的情感呢?智能係統要產生情感除了足夠智能並且時間足夠久之外,是否還需要具備其他的某些條件呢?”

前者其實大家很容易明白。動物之所以沒有發展出類人一樣的情感主要是腦結構造成的,比如腦容量等。不過動物至少還具有生物的某些情感特征,如愛、恐懼、團隊精神、自我犧牲等,而這些則恰恰為回答後麵一個問題提供了某種啟示:非生物隻要擁有足夠的智能和在時空角度豐富的經曆,就會進化出類人的情感嗎?愛、恐懼、團隊精神、自我犧牲這些真的來自於智能和經曆嗎?

尤瓦爾·赫拉利的演講幫我們理清了思路。人的大腦站在某個角度其實是由兩部分構成的,它們分別叫“智能”(Inteligence)和“意識”(Conciousness)。前者幫助我們形成分析、判斷、數據處理等能力,而後者則是產生人類情感的基礎。人類雖然很看重自己的智能,但大部分時候卻和動物一樣是意識的奴隸。我們雖然對於“智能”的研究在不斷深化,甚至已經理解了深度學習的真諦,但對於意識的認識卻非常有限,大多還停留在通過“冥想”等宗教方式去觸及,卻無法再深地去理解。而就目前所知,這種意識並不是單純的物理結構能夠生成的,而是與生物的某些特征,如應激性、欲望等有關。而如果這種說法成立的話,基於機械構造的人工智能將永遠都不可能發展出什麼類似人的情感,它們隻會在智能的路上越走越遠,而人類終將對此望塵莫及。

這段分析給了我們如下的幾點啟示:

人工智能和人腦的發展完全是兩條路。人工智能顧名思義就是“智能”的不斷進化,而人腦則是“智能”與“意識”並進;

凡是隻需要靠智能就能解決的問題,人類都將被全麵取代;而凡是必須要“情感”介入的事情,人工智能目前和可預見的將來會無能為力;

人工智能在可預見的將來,根本不可能發展出類似於人的情感,更談不上和人類產生感情。因此,它根本會有什麼欲望去統治人來,但如果被心懷叵測的人所控製,那麼毀滅人類並非沒有可能。

讓我們回到現實,隻需要智能就可以完成的工作,恐怕我們人類是做不下去了。那麼還有哪些工作是需要情感介入的呢?比如藝術?人際關係的建立?發明創造?也許吧。但我們現在怎麼能確定,藝術真的是情感的產物而不是“熟能生巧”呢?發明創造一定是靈光乍現,而不是“厚積薄發”呢?就連圍棋,可能很多人曾經都認為它除了計算,還有某種天賦感覺在裏麵,而現在看來,卻可以單純靠計算和“熟能生巧”來解決,我們又怎麼能如此有把握地說藝術和發明創造必將永遠是人類的專利呢?至於人際關係的建立,目前看的確是無法取代的。可是排除純粹的心理需要之外,很多社交領域的人際關係其實是為了解決信任問題而產生的,而如果就是為了解決信任問題的話,人工智能恐怕遠比我們人類高明得多。

那人類究竟還有什麼是人工智能無法取代的?

這一點我真的無法確定。或許我們目前能做的就隻有兩點:研究哲學、宗教、藝術等形而上的東西,讓自己的“意識”能夠迅速發展;理解“人工智能”在“智能”領域的優勢,適應和學會與其協作。

最後更新:2017-10-08 01:19:01

  上一篇:go 中國版“賈維斯”人工智能與智能家居你應該知道的秘密 一
  下一篇:go 機器人送快遞:現在還隻是噱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