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9
機器人
十餘位業內大咖縱論:人工智能商業化能否“爆破”?
9月19日上午,主題為“爆破”的人工智能行業論壇在北京D-life空間舉行,戈壁創投管理合夥人徐晨、機器之心創始人&CEO趙雲峰、普強信息CEO何國濤、美團雲產品負責人陸川、思必馳CMO龍夢竹、點我達聯合創始人謝新宇、食雲集創始人吳皓、有車位合夥人陳剛、維C理財創始人&CEO薛俊龍、三角獸聯合創始人馬宇馳、Autobot副總裁蔡亮等十餘位業內大咖出席。
本次論壇探討的話題包括人工智能領域的投資邏輯、人工智能產業應用及創業機會、人工智能的技術開源與開放、機器學習如何重塑城市服務、在金融領域,人工智能還有哪些想象力、人機交互背後的商業價值,本文是對嘉賓分享內容的觀點提煉。
戈壁創投管理合夥人徐晨:人工智能領域的投資邏輯
徐晨認為,創業者應該考慮手上有的資源,或者客戶資源,如何在相當長的不確定時刻,以更加有效,更加好的方式使用這一切,而不是像多數人想的一樣,隻要開足馬力,就能夠殺出一條路來。在現在這個節點,更多要考慮,從優先級來看,燃料的量和節省的情況,遠遠大於你的效率和速度。
整個AI行業,最容易被創業者關注的,第一個是高毛利的行業,第二個是這些行業有大量數據沉積的,特別像在健康,還有包括BI方麵,同時這些行業本身來說,人被取代的可能性巨大。同樣,在一些行業,特別是現在來看,包括像所謂的客戶關係的管理,其實整個AI在中間的場景的使用,是有,但是對於可投資的企業本身來看,相對數量還是比較低。
其實,AI在幾個行業裏麵的應用有蠻大突破的,一個是教育,有很多教育公司成功把人工數據和原有的數字資源結合起來,與機器配備,同時產生收益。第二個是工業物聯網和工業4.0的場景,因為這個行業本身的特點是數據一直在產生,沒有太多人去做收集和分析,這一塊如果有人能夠開始切入行業,並把更多的數據累計起來,同時把自己的算法跟前期更多的企業結合起來,會有可能形成新的品牌。
今年來看,其實很多公司業務收入都不錯,但另外一個維度,你會發現,這些企業主要的核心競爭力,並不是算法和技術本身,而更多的是銷售能力,還有包括針對不同的企業客戶製定方案的能力,所以這個業務維度和很多創業本身,技術研發和產品為核心的能力,其實是錯位的,這一點也是值得大家深思。
探討1:人工智能技術開源與開放
美團雲產品負責人陸川:
美團雲在AI領域,是抱著非常開放的態度,比如在底層主機層麵,不僅跟傳統GPU廠商合作,也跟英特爾合作;在SaaS行業,跟各家公司都有一些合作,所以無論開源也好,還是技術開放也好,對我們這樣的公司,包括業界一些創業公司來說,都是非常有價值的一件事情。而且,現在創業公司想用技術創造一個東西,其實也會越來越難,因為你需要掌握各種各樣的事情,但開源會給我們帶來更多的選擇,讓創業公司更加順利,快速去做自己的產品。
思必馳CMO龍夢竹:
在語音行業裏,其實沒辦法做到技術完全開源,我們核心競爭力就來源於底層算法能力。我們能做的是數據開源,但數據開源在語音領域,對於其他客戶而言意義不大,因為語音數據是多元數據,包括空間、時間,以及場景的不同,它不像圖象、人臉數據可以做到共享。
語音經曆了兩三年快速發展,目前行業最主要的矛盾,在於客戶個性化與更加場景化、具體化的需求與技術提供商定製速度,得不到匹配,其技術、產品需求會特別個性,版本迭代速度也要求很高。思必馳DUI是能夠產生很多的OS平台,從以前的SaaS服務到現在的PaaS服務,我們提供一整套技術開放平台,這是我們在做和思考的東西。
普強信息CEO何國濤:
平台,除非你是有國家背景,美國和中國政府支持你去研究算法的,像這些平台上,你看Google,還有Facebook,甚至百度都有一些接口,用它們的就好了。但在這些平台上,怎麼把數據發揮,數據如果不跟這些大的機構合作,拿不到,不會有人給的。BAT做到那麼大,算法是一回事,他們的數據是合法,而且不停進來的數據,“那邊”是很重要的。
探討2:機器學習如何重塑城市服務
點我達聯合創始人謝新宇:
其實在我們眾包配送領域裏,AI產生的價值已經越來越大了,這個是很明顯的,說到AI對企業的價值,有兩個維度:一個維度是給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服務,更好的體驗。第二個是為企業節省管理成本,對於企業來講增效了。
給消費者提供更好服務上,這個也很典型。我們現在買一些東西,到家的配送服務,在下單之前,都會有很多預估時間,這個時間的預估,是運力的體現。我們會把當前的運力結合配送的客觀環境,比如天氣情況,運力的緊張和寬鬆的情況,最終會反應在時間這個維度上。在消費者下單之前,給到消費者一個好的體驗。在這方麵,無論從消費者體驗角度來說,還是從企業降本增效角度來說,AI對我們這個行業的影響都是很大的。
AI從企業管理來講是增效了,為什麼呢?這麼多配送員,沒有直接一線的管理者,都是通過技術的方式,直接管理到配送員當中去,在這個過程當中,就有很多約束,最典型的就是智能派單的係統,這麼多配送員,我們每個配送員也沒有歸屬的站點,也沒有歸屬的區域,沒有匯報的站長,每個人都是自由的狀態,在這樣一個自由的狀態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主觀意誌,我們怎樣用係統去指引他們,讓他們為社會,為行業在同樣的時間內,創造更多的價值,同時他們自己也能賺到更多的錢,有更好的經濟匯報,在這個事情上麵,要通過我們係統,去全局計算,這是很典型的一個應用場景。
美團外賣智能調度係統負責人何仁清:
AI領域,做這方麵,主要有幾點。第一點,其實用了大數據AI技術,能夠讓整個物流分散到各個環節,預估預測更加精準。第二個,因為AI是基於大數據的,它有一個特性,它可以不斷的取得數據和時間,能夠自我學習,變得非常聰明。剛開始會差一點,但是隨著積累,會越來越強。
第三個,智能交互也在不斷發展。像有一千萬的訂單,訂單下了之後,要去讀這個信息,這個騎手在過程當中,如果在騎車在進行這些過程操作非常危險,如果進行語音交互,他在行程過程當中,馬上到一個用戶了,這個時候我們主動撥打電話,在這個過程當中,用戶體驗還有騎手,提升效率,最終達到用戶商家還有整個騎手共贏的狀態。
食雲集創始人吳皓:
客觀上來講,在我們這個大行業,無論是餐飲,還是餐飲零售化,AI的應用還是比較初級,雖然我不是AI領域的從業者,但我大體知道,AI爆發有三個核心要素,一個是算力,一個是算法,一個是數據,在我們這個行業還停留在數據收集階段,今天所有打著新零售或者是餐飲互聯網化的旗號,投入最多的精力是做數據收集工作,無論通過掃碼的方式,麵目表情識別,還是商品視覺識別角度,都在做一個事情——數據收集,而且在接下來一年左右的時間,應該會停留在這個階段。
探討3:在金融領域,人工智能還有哪些想象力?
天眼查創始人兼CEO柳超:
不能過於誇大AI的作用,在很多領域是很難通過數據和機器去編碼的,更多是從業務邏輯應用AI。我們主張,人、數據、技術三位一體的人工智能。有很多事情,需要人去看數據,去問數據,再去反饋,再去解決問題,這在金融領域顯得尤其重要。我們不會誇大機器,不會誇大數據,也不會誇大人的力量,但是把這三個作為三位一體去解決實際問題。
維C理財創始人CEO薛俊龍:
人工智能把風控變得更簡單。比如說有一些數據我們實際上是不能公開去獲得,或者說我們獲得的途徑是不合規的,但我們可以把一些數據,直接放到雲端,我們直接在雲端建模,我們不需要這個用戶的隱私數據(比如家庭住址和電話號碼),這種方式脫離人,會把金融行業以前的風控模式改變很多,所以我覺得AI在金融上麵的應用,應該是比較合適的。
Fellowplus聯合創始人王亮:
我是從做互聯網數據公司出來的,我的合夥人是經緯創投出來的,一起合作的這家公司,從初衷我們就考慮,如何把互聯網數據、AI和一級市場投資理論很好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套比較好的方法論。
我們一直在內部說,純數據,沒有應用場景的數據,再大也沒有用。之前我們也聊過,有的時候,一個新的東西出現的時候,比如說用數據去做投資,這些東西出現的時候,是被抗拒的,是因為他不會用。我們團隊希望營造一個,不僅僅給你提供數據,還給你提供數據的引導,甚至一些直接的解決方案,當你不會開車的時候,我給你配一個司機。
探討四:人機交互背後的商業價值
Autobot副總裁蔡亮:
我從做車載智能硬件的角度講一下,我覺得有一個趨勢,現在大家在手機端會用到APP,當一件事情觸發的時候,會觸發另一件事情,我們在做車載的時候,也做了一些這方麵的嚐試,除了傳統的觸控,還有語音的交互以外,我們可以讓用戶在不開車的時候,可以通過手機設置自動觸發的交互,而且這個未來也是越來越。
例如,智能硬件、智能家居可以控製的東西越來越多,比如說上車的時候,可以自動播報天氣。下車的時候,可以把停車場的照片自動發到我手機上,或者設定某個時間,到家開啟空調,隨著人工智能越來越多,可以自動去學習用戶這些行為習慣,可以預測用戶下一步想要做的事情,這一塊的話,未來還是有很多的事情可以期待的。
梟龍創始人CEO史曉剛:
新型交互方式,很符合人類越來越本能的交互需求,它永遠不可能是一種。我們做AR硬件載體,硬件終端,我們對多種交互方式,研究比較多一些。至於對各種終端的平台上來講,我覺得也不會隻有一種終端,一定也是多種形式的技術融合,現在大家火熱的各個巨頭,都在特別看重智能家居,包括智能印象,包括我們做譽為PC和移動互聯網之後的終端,未來是多種終端融合的方式。
三角獸聯合創始人馬宇馳:
最終對話雲交互會取代原有的屏幕,這一點來看,我是反對這種說法的。
我認為語音交互在垂直場景當中是存在的,但是不能代表所有,比如在車載,某一些方麵不方便用手,用嘴的情況,這些情況,從正常情況是極少的。比如說支付寶,你要買一些東西,在大街上對著手機上,“你給我送一包手紙”,這是很尷尬的事情,在語音場景是垂直領域是部分場景。
第二個交互可以成為相對主流的,基於語義的交互。做一個事情的時候,你要去哪可以選擇。你把它拖到大眾點評出現的就是這個餐廳,拖到高德地圖就是直接導航,這個關鍵在於幾百字的文字,我在背後給它做的語義的處理,這個是人機交互,我認為這種形式會成為主流。
音箱所有大的公司在搶流量入口,我不認為他們對遠景的東西一定看好怎麼怎麼樣,很多大的公司衝進來,是怕失掉,這個遠景不說有與沒有,但是大家都做,如果沒有趕上,是很丟臉的事情,所以大家都做。從國內來講,幾乎可以所有的音箱,我幾乎都買過,當你買一個音箱的時候,你的判斷是什麼,第一個出發點你買回來是什麼?音質、牌子,當你把智能的時候,如果沒有強有力的,基本上音箱,在智能前麵,大家會低於50%的去考慮,。
箱作為主流,一個前提條件是賣得足夠多,從目前世界上所有公司來說,賣得足夠多的還不成立。賣得足夠多,成為入口是成立的,賣的不多,這件事情就沒有入口的可能,這是我們對這個行業硬件的判斷。但我依然看好像手機,小米音箱在短期內真的達到一定量,這個共識才是成立的。
最後更新:2017-10-08 03:5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