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707 返回首頁    go 機器人


機器人上陣完成骨科手術!佛山這家醫院完成華南首例機器人輔助骨折固定術

點擊播放 GIF/310K

喜大普奔!佛山市中醫院在精準醫學和人工智能應用的道路上實現又一新突破!9月16日上午,醫院成功利用骨科手術機器人,為一名股骨頸骨折患者完成骨折閉合複位內固定術。

點擊播放 GIF/219K

通過機器人的智能輔助、精準定位,醫生將空心螺釘準確打入骨折部位,精度達到亞毫米級,手術時間縮短了大約一半,減少了對病人的二次損傷以及術中輻射,大大提高手術效率和質量。

新鮮

機器人上陣精準定位耗時省一半

患者陳先生不慎跌倒導致股骨頸骨折,需要進行閉合複位內固定術。9月16日上午,手術如期進行,主刀醫生由佛山市中醫院院長劉效仿擔任,多位醫療技術骨幹也參與了手術。當天,手術室裏的新麵孔——骨科手術機器人也已提前進場準備就緒。

骨科手術機器人由三部分組成,包括光學跟蹤相機、六軸機械臂和機器人操作係統。手術現場,患者的骨折影像通過C型臂X光機被同步傳輸至機器人操作係統。

劉效仿開始在係統屏幕上設計空心釘的植入路線和位置規劃。做好規劃後,機器人在接收到指令後開始運行,根據設計好的進釘路線,機械臂自動伸展並將安裝在“手臂”末端的套筒精準定位到患者皮膚表麵、空心釘導針軸線位置。

隨後,劉效仿沿著套筒向患者骨折部位鑽入2.8mm導針,之後通過X光影像掃描檢驗導針位置與前期規劃是否完全一致。在確認準確無誤後,機器人再次運轉,定位到第二根導針進入的位置。醫生在機器人的引導下,鑽入第二根導針。經過掃描,兩根導針進入的深度和角度均與前期規劃完全一致,最終,兩枚直徑7.3毫米的空心螺釘順著導針的指引被準確擰進骨折部位,順利實現微創內固定。整個手術實際隻花了20分鍾,是傳統手術耗時的一半左右。

點讚

降低醫患輻射 減少患者二次損傷

劉效仿表示,手術效果令人滿意。他說,以往的股骨頸骨折空心螺釘內固定術,醫生通常是憑借經驗、手感、空間想象和術中反複的X光透視驗證導針進入的角度和深度來完成操作,手術操作困難,且風險較高。

“經驗豐富的醫生可能至少驗證3到5次,經驗較少的甚至可能要驗證十幾二十次,導針調整的次數越多,對患者造成的傷害越大,同時醫患接受的放射線輻射也會隨之增加。”劉效仿表示,有了機器人後,醫生可以在電腦係統一次規劃多枚螺釘路徑,並在機器人的引導下精準鑽入導針。整個手術基本上僅需要在術前複位、術中定位、螺釘進入後這三個環節獲取圖像便可,X射線輻射總量大幅降低。

關節專科主任周觀明比喻骨科機器人為精準導航儀,“就好像你要開車到某個地方,開到哪裏去,首先要建立地圖,就是術前對手術部位掃描得出的圖像,第二步要確定目標,第三步是規劃路線,這些都可以通過機器人電腦係統進行,第四步就是開車,在機器人的引導下,我們可以將‘車’精確地‘開’到最理想的地方去。”

除了股骨頸骨折閉合複位內固定手術,機器人的出現對於骨盆骨折的病例治療也有極大的輔助價值。“由於骨盆裏有較多重要的神經和血管,而且骨盆髖臼解剖形狀特殊,如果醫生經驗不足,不敢輕易實施該類手術,有了機器人保障精準性和安全性,這類手術的質量將得到極大的提升。”周觀明說。

計劃

將建骨科手術機器人應用中心

據介紹,這台骨科手術機器人名叫“天璣”,是目前國際上唯一能開展脊柱全節段、骨盆骨折及四肢骨折手術的骨科機器人。

據了解,通過骨科手術機器人開展手術,精確度達到0.8毫米,減少術中輻射70%以上,並具有減少失血量和術中軟組織創傷等優勢。如今該機器人已經在國內30多家醫院配合醫生順利完成了3200多例手術。佛山市中醫院此次實施的為華南地區首例,應用的“天璣”是第三代、也是最新一代機器人。

劉效仿表示,骨科手術機器人除了精準高效,還大大縮短手術醫生的學習曲線和手術經驗曲線,使不同年資的手術醫生能做出同樣高品質的手術。佛山市中醫院第一步將骨科手術機器人應用於創傷骨科手術中,接下來將擴展至脊柱、關節等環節。

目前,佛山市中醫院還計劃與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聯合創建國家級骨科手術機器人應用中心,製定臨床指導方案和標準化操作流程,開展相關培訓,進一步擴大骨科機器人的臨床應用和提高應用質量,提升整體醫療水平。

點擊播放 GIF/21K

來源:廣州日報

佛山科技微信小組編輯

最後更新:2017-10-08 04:46:38

  上一篇:go 機器人國際大會明日舉行!20多位世界頂級科學家齊聚佛山“搞事情”…
  下一篇:go 天啦嚕,人工智能猜密碼準確率居然高達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