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825 返回首頁    go 機器人


無人便利店升級大戰:為何紛紛“傍上”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加身後的無人便利店落地效果如何,能否順利實現擴張?這都將是擺在創業者麵前棘手的問題。

從今年7月初無人便利店“繽果盒子”上海店開業引起大範圍關注,到短時間內湧現幾十家創業公司,不過短短3個月的時間。

9月份,包括小麥鋪,E+智能雲,繽果盒子等多家無人便利店開始馬不停蹄的召開發布會,推出新一代門店並公布加盟計劃。

從團購、網約車到共享充電寶,創業風口的壽命一次比一次時間短,這次無人便利店將會維持多久?紀源資本管理合夥人徐炳東認為,周期可能會稍長一些。

“很多人都說無人零售的技術不成熟,但往往到了技術成熟的那一刻,創業公司是沒有機會的。而且無人零售是一門整合供應鏈、營銷、運營等綜合能力的生意,技術能跟得上節奏才能做成。未來3-5年,零售業將會迎來巨變。” 徐炳東說。

跑馬圈地,與地產商、食品商達成協議,這波無人便利店創業者都感到一絲急切:不像共享單車,一個城市裏可以包容下十幾個品牌,一家無人便利店一旦和小區,物業談達成協議,基本就是有你無我:因此搶在別的創業者前頭,盡早實現規模化經營是無人便利店從一張張PPT走向大眾視野的唯一道路。

無人便利店量產,“沒那麼簡單”

繽果盒子是無人便利店落地較早的一家。自2016年8月落地第一家無人便利店以來,繽果盒子已經入駐22座城市,在全國共計落地158家店。繽果盒子創始人曾向媒體表示,“今年8月底之前,繽果盒子將在全國落地200家盒子”。但現實是,目前正式落地盒子比預估的數量少40多個。“這主要是受製於盒子的產能問題,我們對模塊化生產盒子它的批量化量產這個難度預估不足。”繽果盒子創始人陳子林透露。

無人便利店風口正勁,但不乏有不看好無人便利電商業模式的人,尤其是麵臨著7-11這種成熟的便利店,以及近期無人貨架的橫空入局。陳子林認為不同零售業態今後各有分工:

隨著無人便利店的普及,標品和標準化程度高的生鮮都應該用無人化來銷售。在日本、中國台灣等地方便利店可以買報紙、交水電費、還信用卡,但在中國大陸市場,這些事情多數被電商覆蓋了。因此今後國內的有人便利店或將以銷售高毛利的快餐、鮮食等商品為主營業務。

從日銷售額來區分,自動售賣機以及無人貨架在0-100元之間,無人便利店是在300-2000元,夫妻便利店的銷售額是2000-3000元之間,而3000元以上是連鎖便利店還有商超。“繽果盒子日銷售額達到300元的時候就可以贏回平衡,到2000元可以5個月回本。”陳子林說。

人工智能成競爭差異點

當消費者還對無人便利店沒有品牌意識的時候,宣傳人工智能成了創業者最津津樂道的事。在增加了人臉識別、熱力感應、電子標簽等新技術後,無人便利店也麵臨著成本增加和技術落地的雙重考驗。

“繽果盒子不會再無謂的地方增加科技感”,陳子林對於友商推出的指紋解鎖,人臉識別開門等技術不置可否。“在我們看來,在交易這件事上,可靠才是最好的體驗,所以基於這個認知我們放棄了一些大家認為非常炫酷的體驗,因為真正吸引你重複消費購買的一定是商品本身和你獲取它的便捷性。”

雖然“懟”了友商的刷臉進門,但是繽果盒子還是將人臉識別技術應用在了防盜環節。畢竟,防盜、物損是目前合作夥伴最關心的問題。

此次發布會上,繽果盒子公布了防盜追回的流程:

當物損發生在店內時,首先,店內有5個24小時監控的攝像頭,當有人拿了未結賬商品走到結賬區,提示音會響起,同時提醒後台管理人員關注;

第二步,應用了人工智能技術的攝像頭可以實現一些基礎動作的識別,比如說破壞商品、撕毀標簽,在便利店裏麵吃東西。一旦用戶在盒子裏出現這些行為,攝像頭將會自動抓取;

最後,通過智能彈庫給前端理貨員盤貨的建議,提示哪些商品是比較危險的,以此提升盤貨的效率。

在偷盜已經發生後,繽果盒子會啟用一鍵追查功能。通過微信,顧客會收到未結算商品的提示。如果12個小時之內不付款,就會收到一個視頻,告知你偷盜行為已被記錄在案。若還未付款,24小時內將收到客服來電,最終導致三個後果:1,報警處理;2,無法再進入盒子;3,影響征信體係。

酷炫技術背後的成本

成本高、易損壞,此前繽果盒子在結算環節使用的RFID電子標簽也一直存在爭論。一位人臉識別領域的業內人士曾向記者表示,相比RFID,計算機視覺技術更容易成為未來零售的主流發展方向。

“RFID很優秀!但不是最好的。”陳子林坦言。

雖然繽果盒子表示,每個盒子一個月的RFID成本低於一個工人半個月的人工成本,但此次發布會上繽果盒子還是拋棄RFID,推出了“商品識別”的功能:

在繽果盒子此次推出的“小範FAN AI”無人零售解決方案當中,商品識別技術取代了RFID電子標簽,結合了機器學習、圖像深度、傳感器等技術。目前繽果盒子的新收銀台的商品驗證準確率超過99%。

除了商品識別,繽果盒子還推出了一些聽起來“酷炫又燒錢”的功能,比如基於電子標簽的動態貨架:通過配備攝像頭,人臉追蹤等技術,來進行一些庫存管理和品牌宣傳。

但是這些新技術無不在給強調快速回本的無人便利店增加運營成本。

“我們隻會把硬件成本攤給加盟商,後台管理,硬件支持,防損,補貨等都是自己的團隊在做,基本在補貼(加盟商)。至於應用人臉識別技術,為的是提高的是防損效率,減輕後台人員的人工。新店還是那些攝像頭,收銀台,隻不過加入了人工智能的技術,成本並不高。”繽果盒子市場部副總裁王瑩對《商學院》記者解釋。

在繽果盒子打差異化競爭牌,提出了美好的暢想的同時,人工智能加身後的無人便利店落地效果如何,能否順利實現擴張?這都將是擺在創業者麵前棘手的問題。

超級商學院APP下載

[掃一掃]二維碼

IOS版

掃碼下載

Android版

掃碼下載

[掃一掃] 進入《商學院》微店

獲取商界新鮮資訊、聆聽大佬領導“心經”

揭秘大公司裏的“未可知”

直通全球22家知名商學院校

這是一座開在你身邊的《商學院》

《商學院》已經入駐以下平台

最後更新:2017-10-08 08:19:29

  上一篇:go 人工智能第一股從106跌至9元,擬10轉25送8元,節後開始蛟龍出海
  下一篇:go 看它72變,不僅能隨時”變身“、還能遊泳滑翔的”Prime“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