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712 返回首页    go 机器人


人工智能将改变人类金字塔结构?看李飞飞和郝景芳如何预测未来

人工智能将改变全世界各行各业的现有工作方式、商业模式,以及相关的经济结构。那么,人类应当如何应对呢?最最基本的一点,当人工智能开始大规模取代人类工作者的时候,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才能避免人类大批失业、社会陷入动荡的危险局面呢?

从刀耕火种时代至今,人类历史上的协作分工,基本都遵循一个类似金字塔形状的社会结构模型:少数人影响、领导和指挥较多的人,较多的人再进一步影响或管理更多的人,逐级向下,金字塔底层是大量从事简单、重复性劳动的人。

无论是在古罗马的奴隶社会,还是在中国汉唐直到明清的皇权社会,抑或是在今天的现代社会里,人们总是努力寻求这种金字塔结构的平衡。当然,由古代集权社会到现代共和政治之间所经历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深刻地影响着这个金字塔结构中每个层级的管理者的产生方式,以及层级之间的权利与义务的重新组合、分配。但即便是在共和体制的现代社会里,高效的经济运行机制仍然需要这种自上而下,层层分解工作,层层授权的金字塔型分工结构。迄今为止,唯一能稍微改变这种金字塔构型的现象,是在发达国家中可以观察到的中产阶级数量的增长和蓝领工人的减少,这让金字塔最下面两层的人数比例不再呈现绝对化的梯形关系,而是有可能融合为一个更大的人群。

图53人类历史上常见的金字塔结构

尤瓦尔·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说:“研究历史,就是为了挣脱过去的桎梏,让我们能看到不同的方向,并开始注意到前人无法想象或过去不希望我们想象到的可能性。……研究历史并不能告诉我们该如何选择,但至少能给我们提供更多的选项。”

过去几千年里,人类在科技、经济、社会等方面所做的诸多变革,其实大多数都是为了让这个金字塔结构工作起来更高效。

比如,几乎在同一时间,欧洲的古罗马和中国的秦帝国都在全国范围内建设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古罗马有超过29条大型军事公路,由首都罗马以辐射式向外扩散,总长超过40万千米。而秦帝国不但修建了类似的路网,甚至还修筑了最宽处达60米,穿越14个县,全长700多千米的高速公路——秦直道,又用行政命令的方式统一了全国的车辙标准(车同轨)。对于帝国交通的狂热让当时的罗马帝国和秦帝国从中央到地方,从官僚机构到平民百姓的政令传递畅通无阻。这套高效的、金字塔结构的指挥体系,无论是用于军事征服,还是用于大型工程建设,其水平都达到了当时历史条件下的巅峰。

从本质上说,今天的现代人还是在做着与两千多年前的古罗马人和秦人一样的事情。我们建设了通达全世界的互联网,我们用发达的空运、海运、陆路运输为全世界每一个角落配送世界各地生产的产品。新技术的普及和全球化经济体系的建设,都是为了让人类的金字塔构型的社会分工更加合理和高效。

在现代商业体系中,处于金字塔顶层的政治家、经济学家为整个经济活动的总体战略布局指示方向——这个人群的数量最少;处于稍下层的企业家们,则在尽可能地利用互联网时代的全球化经济体系,设计最符合自身企业需求的商业模式——这个人群的数量稍多;企业里的中层管理者则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实际执行过程里既负责监控执行效果,又负责制定具体执行策略,实施人员管理(互联网和流程自动化的普及让这个中层的管理结构趋于扁平,使每个中层管理者可以管理更多的员工,或监控更复杂的流程)——这个人群的数量相当大,在中国也许有数千万人;而更多的人则投入到每一项具体的工作任务中,包括产品的生产制造者,技术的研发者,商品的运输者(想想我们在淘宝轻松购物的背后,有千千万万的快递骑士每天奔波于每个城市的街头)——这个人群在中国有好几亿人。这种社会体系顺利运行的基石就是分工协作,从最复杂的脑力劳动,到简单的、重复性的脑力或体力劳动,分别由数量不同的人群承担。

那么,人工智能到来后,如果50%以上的简单、重复性工作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都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人类过去数千年来分工协作的金字塔结构会不会变得不再稳定?

每个人都担心未来的时候,未来也许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糟。人工智能给全人类提出了有关社会、经济转型的好问题,关键看我们人类如何作答。人类仍是这个地球的主宰,数千年的历史变幻,沧海桑田,历经无数次危机与挑战,人类都在不断的调整与变革中成长起来了。人工智能至少目前还是人类的造物,完全由人类控制和管理,我们有何理由惧怕人工智能给我们带来的冲击呢?眼光长远的人已经在积极寻找答案,而不是被动接受变革。

2017年1月,着名人工智能科学家、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和视觉实验室主任李飞飞在北京发表演讲。谈到人工智能和人类的关系,李飞飞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AI的未来掌握在那些创造、开发和使用者的手中。无疑地,AI会改变世界,但这里真正的问题是,改变AI的又是谁呢?”

李飞飞提出,人类未来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增强人工智能研究者的多样性。这是基于三个层面的考虑:“第一个理由关乎经济和劳动力,人工智能是一个日益增长的技术,会影响到每个人,我们需要更多人力开发出更好的技术;第二个理由关乎创造力和创新,很多研究都显示出,当拥有多种多样背景的人共同合作时,会产生更好的结果和更具有创意的解决方案;最后一个理由关乎社会正义和道德价值,当各种各样背景的人聚集到一起时,他们有着各种各样不同的价值观,代表着人类的技术也会有更加多样性的思考。”

李飞飞敏锐地从另一个角度看到了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一种可能:当拥有多样化背景、多种价值观、对未来有不同诉求的人一起参与人工智能的研发与普及时,我们最容易得到一个趋近完美的平衡点,找到人工智能与人类协同工作、生活、生存的多样化解决方案,避免被偏见所左右。这也许是我们目前能想到的,避免潜在危机,防范风险的最好方案。

科幻作家、雨果奖得主郝景芳女士则从更加文艺的角度,解读了人工智能为人类回归“个性化”所提供的时代契机。

郝景芳说,在人工智能时代,“人们不得不开始思考‘我能做什么’,而结论必然是‘我能做和机器人不一样的事’。机器人会迅速占领所有标准化领域,而人类将在各种差异化产品的供应中寻觅新的领地。……在未来,工厂机器流水线留给机器人,人会以更加富有创造性的方式与流水线竞争。人的独特性会体现出来:思考、创造、沟通、情感交流;人与人的依恋、归属感和协作精神;好奇、热情、志同道合的驱动力。根本不是计算能力和文书处理能力,而是人的综合感悟和对世界的想象力,才是人和机器人最大的差别和竞争力。创造者的个性化才是产品的价值所在”。

是啊,只有人的精神个性,才是人工智能时代里人类的真正价值。只有用开放的心态,创造性地迎接人工智能与人类协同工作的新世界,才能真正成为未来的主人。

最后更新:2017-10-08 00:52:25

  上一篇:go 机器人参加高考也发愁,数学考试刚及格
  下一篇:go 人工智能发展中的6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