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
機器人
人工智能熱潮下思考 火熱背後隱藏風險須警惕
文/楊劍勇
AI 技術日益成熟,將會在眾多行業產生廣闊的影響,作為代表未來趨勢的人工智能,我們也不要過度迷信其威力,在通往詩與遠方的AI 道路上,是時候“摒除”科幻式願景了,如果堅持把科幻視作為企業發展目標,明年將成為沙灘上的魚兒。
偽人工智能無處不在?
自去年穀歌AI 係統橫掃圍棋界後,在全球再次掀起了一股AI 熱潮,不僅吸引了眾多科技巨頭,同樣,圍繞AI 技術創新企業也走到了台前,完全不搭邊的也要與AI 扯上關係,毫不誇張地說,一個普通電水壺、電飯煲之類產品都可以說結合深度學習等AI 技術。
甚至有些企業被科幻式的遠景衝昏頭腦,如“讓機器不僅”能聽會說,還要”能理解會思考”為遠景,這種極具科幻式的願景成為奮鬥方向,甚至有些企業被質疑掛人工智能的“羊頭”賣“狗肉”。
還有部分圍繞人工智能方向的創新創業企業,由於有明星投資機構參與,瞬間讓高大上起來,遠景也是相當震撼,一句“致力於”成為標準用詞,如“致力於”成為先讓機器看懂世界,再讓機器真正思考,搖身成了該領域的獨角獸。
或許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瀏覽一些圍繞AI 相關的創新創業企業官網看出端倪,在其官網上,看到的是遠景,沒有實際產品落地;或者看到的就是極其傳統的產品掛上人工智能這顆羊頭,也就是說偽人工智能無處不在。
科幻式的未來
要知道,讓“機器真正會思考”作為宏大的主題,容易誤入歧途,若把好萊塢科幻當真,尤其創業型企業這麼好高騖遠,那麼離“死”也就不遠了,科幻式的強人工智能,要讓機器人具備人類的思維意識,也許在幾十年內,甚至百年時間依然隻會存在於好萊塢大片中。
另外,個別的創業企業緊貼人工智能應用熱點,今天AI 芯片領域火熱,於是“致力於”打造機器人時代下的英特爾,明天自動駕駛火熱,你會發現又變了,又要給自動駕駛汽車裝上人工智能大腦。
也許在發展初期的企業,應該緊貼當前熱點,但這個模式正確嗎?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一定意義上來講,人工智能企業的專注程度決定了這個企業的技術專業程度及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總而言之,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在人工智能領域發揮到極致,作為前沿科技的人工智能技術,到如今泛濫現象,資本和好高騖遠的企業是第一推動力,對他們來說,比拚的不是技術、不是商業應用落地,而是宏遠理想。
最後
盡管人工智能風頭雖盛,但理想豐滿和現實殘酷,任重而道遠,AI 技術隻有從曲高和寡走向技術落地,才能真正的造福於人類生活。在社會氣息浮躁不安的今天,如何從泡沫中看到前進的方向顯得尤為重要。
作者楊劍勇,物聯網高級顧問,關注物聯網、智能家居、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等前沿科技
最後更新:2017-10-13 19:59:37